壽縣氣象臺最新高溫橙色預警高掛!
今日最高氣溫直接爆表!
未來一周,熱浪持續發威……
高溫僅僅一周,小編所在的北大街,已經停了兩回電了,停電是有聲音的,從空調的“滴”聲開始,迅速陷入一片黑暗,只在那一瞬間心里拔涼,接著就面對空調房冷氣的慢慢消失,身上汗水的不斷增加。好在經過電力部門的搶修,又很快來電,來電也是從空調的“滴”聲開始,心情也跟著外面的燈一起明亮起來。突然想起小時候,來電的聲音是電風扇呼呼轉起來的聲音,停下手中的蒲扇,鐵質的扇葉呼呼的轉起,心情也跟著輕快起來。
還記得嗎,在沒有空調的夏天,你在壽縣,靠什么“續命”。當現代空調全力運轉也難抵酷暑時,屬于壽縣人的集體夏日記憶,便帶著絲絲涼意,悄然浮現。
上世紀八十年代,一臺電扇在壽縣家庭絕對是奢侈品般的存在!碩大的吊扇,懸掛在堂屋正中,一打開,鐵葉輪帶著特有的金屬摩擦聲呼呼轉動,攪動起滿屋的穿堂風。汗津津的午后,一家人圍坐在八仙桌旁,頭頂是吊扇不知疲倦地送風,那便是最安穩踏實的清涼。四面給風的臺扇,則忠實地守在床頭或書桌旁,對著人直吹,風力生猛,足以把汗濕的背心吹得獵獵作響。金屬網罩、厚重的底座、簡單的檔位旋鈕,還有媽媽或者奶奶牌特質的風扇罩是幾代壽縣人關于"高科技"納涼的最初印象。
炎熱的夏季想來一杯飲料解暑,如今是非常容易的事情,而八零后的童年,只能盼著那個自行車后座帶著木箱的移動“甜品站”經過住處。搭配著自行車清脆的鈴鐺響,是酷暑午后最動聽的樂章。一輛老舊二八大杠,后座綁著一個裹著厚厚棉被的木箱子,里面藏著孩子們整個夏天的渴望。掀開箱蓋的剎那,冷氣混合著甜香撲面而來。豆沙的綿密、菠蘿冰棒的爽口、或是鹽水冰棒那股直沖天靈蓋的咸冽爽快,小小一支冰棒,瞬間擊退燥熱,是童年里無與倫比的幸福。
當然,更少不了氣泡水的快樂。那些年健力寶還是奢侈品,“雪寶”才是真暢銷,兩毛一袋的“快樂水”從咬破袋子后開始,往嘴里擠進絲絲清涼。更有喝完還要把瓶子送回給小賣部的汽水,承載著獨一無二的滋味。那氣泡猛烈地沖擊著喉嚨,帶著點若有似無的香精甜味,冰涼直透心底。后來的旭日升,非常可樂,都不知道去了哪里,但卻實實在在豐富過那個年代壽縣孩子們的味蕾地圖。
沒有電扇轟鳴的夜晚,一把老蒲扇,一張吱呀作響的竹榻,就是納涼的標配。晚飯后,脖子上擦著痱子粉的孩子,帶著一身花露水的清涼氣味繼續玩耍,家家戶戶把竹榻搬到門口、巷口,甚至直接抬到城墻根下通風處。大人們搖著扇子,邊拍打蚊子邊家長里短;孩子們躺在竹榻上,數著滿天星斗,聽著蛙聲蟲鳴。竹榻的涼意透過薄薄的夏衣滲入肌膚,那是自然賦予的、最原始的清涼。夜深露重時,還得蓋條薄毯子,否則還真有點“涼茵茵”的。
熱浪持續翻滾在江淮大地,當現代科技在極端天氣前略顯吃力,那些深植于老城記憶中的消暑方式,反而以其質樸的生命力,帶來一絲會心一笑的慰藉。頭頂吊扇的勁風,巷口冰棒車的鈴聲,汽水的獨特氣泡,蒲扇搖動的悠然節奏...這些物件與場景,早已超越了單純的降溫功能,它們是壽縣人共同的情感密碼,是歲月長河里閃著微光的清涼琥珀。
你記憶里最深刻的壽縣消暑神器是什么?是“井把涼”里“冰鎮”的西瓜?還是午后冰箱里的“小布丁”?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降溫"獨家記憶!古城的熱浪還在翻騰,但關于夏日的共同回憶,永遠是我們心底最清涼的綠洲。
▌作者:一清
▌編輯:龍震琳
▌審核:小紅花
▌抖音號:@shouxianren202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