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萊德4億學費揭秘:上海商業地產'三殺局'真相。
華爾街巨頭折戟上海寫字樓,市場釋放什么信號?
合生匯布局上海四大潛力區,普通投資者如何跟?
2025年2月,全球資管巨頭貝萊德因上海北岸長風兩棟寫字樓被渣打銀行收回,成為行業焦點。這一事件暴露了上海商業地產市場的深層危機——空置率飆升、租金承壓、資產價值縮水,連專業機構也難逃虧損。
一棟樓的“死亡解剖”
時間倒回2017年。貝萊德以12億元從保德信金融手中收購上海北岸長風兩棟寫字樓,首付35%,剩余65%依賴渣打銀行貸款。看似精明的杠桿操作,卻因市場劇變遭遇滑鐵盧。
2024年,兩棟樓評估價跌至7.8億元,單價不足2.8萬/㎡。貝萊德嘗試七折甩賣未果,最終選擇斷供棄樓。賬面損失超4億:首付4.2億血本無歸,貸款7.8億轉嫁銀行。
北岸長風片區甲級寫字樓空置率達34.7%,租金從2019年10元/㎡/天跌至6.54元/㎡/天,跌幅超35%。更嚴峻的是,未來三年上海73%新增供應量集中于次中心板塊,租金下行壓力持續。
供需失衡的“三重絞殺”
第一重絞殺:盲目擴張的“地產狂歡”
2010年代,地方政府通過商業地塊出讓拉動GDP,開發商借“售樓—抵押—再開發”模式快速擴張。2018年上海商業面積達1717萬㎡(全球第一),但社零增速僅10%,遠低于商業面積增速。
典型案例是五角場商圈:2015年開業的合生匯雖成區域地標,但2024年周邊仍現日均80萬客流與18.7%空置率并存的怪象。普陀真北商圈50萬㎡商業面積扎堆,因業態重復陷入“大賣場圍城”。
第二重絞殺:外資的“高杠桿賭局”
2018-2022年,黑石、凱德等外資機構扎堆收購中國商業地產,普遍采用50%-70%貸款比例。經濟上行期是暴利引擎,下行期則成“負資產陷阱”。
上海某私募基金負責人透露:“外資常玩‘估值魔術’——收購時假設租金增長率5%,但近三年核心商圈租金年降幅達3.2%?!遍h行前灣超極合生匯等項目被質疑“用概念掩蓋招商困境”:50萬㎡電競綜合體包含40米深潛水館、奧運級攀巖場等超前業態,運營成本高企。
第三重絞殺:經濟轉型的“陣痛傳導”
寫字樓是經濟晴雨表。過去十年,P2P、教培、房地產中介等“虛火”行業曾撐起半壁江山,但行業整頓后需求銳減。
楊浦濱江雖引入B站、美團、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巨頭,但其辦公需求更傾向自建園區或共享辦公。數據顯示,2024年上??萍计髽I新增辦公面積中,62%選擇定制化空間,傳統甲級寫字樓吸引力下降。
合生匯們的“突圍悖論”
部分開發商嘗試用“超級綜合體”破局。楊浦濱江超極合生匯規劃45萬㎡體量,融合電競產業園、米其林餐廳、攀巖館等業態。但業內人士測算:
電競場館日均運維成本超20萬元,需單日5000人次購票保本;
米其林餐廳客單價超800元,與周邊消費力錯配;
二次元體驗館依賴IP授權,年版權費占運營成本40%以上。
“這就像讓廣場舞大媽和電競少年共享場地,矛盾難以調和?!?/strong>某商業地產顧問直言。更現實的是,2024年上海商業地產大宗交易額暴跌47%,資本趨于謹慎。
普通人的“生存啟示錄”
中小投資者已現虧損。2019年購入北外灘商鋪的王女士,月租1.2萬元難覆1.8萬元月供;五角場某寫字樓業主空置18個月后七折拋售。
專家給出避險指南:
警惕“規劃畫餅”:政府藍圖需5-10年落地,短期承諾多不可靠;
算清“真實回報”:扣除空置期、物業費后,年化收益超4%才值得冒險;
擁抱“輕資產”:社區商業、民生配套等“小而美”業態抗風險更強。
危機中的轉型曙光
貝萊德事件撕開了商業地產“永不下跌”的信仰面具,但也催生新機遇。虹橋前灣Costco中國首店憑會員制模式逆勢增長;楊浦濱江歷史建筑改造項目用“小而精”業態實現95%出租率。
“當寫字樓里坐滿芯片工程師和生物科學家時,才是真正的春天。”經濟學家指出,這場洗牌正逼迫上海商業地產從“鋼筋水泥游戲”轉向“創新生態構建”——這才是破局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