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朗普的一番話讓歐盟沒了顏面。
他直言不諱地指出,在決定未來的量子技術賽道上,美國占據全球一半的投資,中國占四成。
而曾經的科技強國歐盟,居然只拿到5%的份額!
這組數據瞬間把歐盟“科技強國”的面子扯了下來。
要知道,十幾年前歐盟在高科技領域那可是風光無限,如今卻在量子技術這場決定未來十年競爭力的關鍵競賽中,被中美遠遠甩在身后。
歐盟到底怎么淪落到這一步的,和中美差在哪里?
特朗普敢放話,美國的底氣從哪來?
特朗普敢這么“狂”,不是沒有原因的,在美國,量子技術的發展占據先機,而且是“政府+企業”兩條腿走路。
先是美國的科技巨頭們,谷歌、微軟、IBM這些硅谷大佬,研究量子技術投入無數精力。
谷歌投入了數億美元,就為了把量子計算機的穩定性提高那么一點點,在量子比特操縱和糾錯技術上,谷歌取得了重大突破,雖然離大規模商用還有段距離,但效果已經屬于世界前列。
美國政府也沒閑著,為了推動量子技術發展,給相關企業和科研機構減稅、補貼,甚至還專門劃出“特區”,讓這些機構可以更方便地開展研究。
他們每年砸下數億美元,就是想在量子計算領域當世界第一。現在美國現在手握全球大量量子技術專利,這種領先優勢,就是特朗普說話底氣十足的原因。
中國后來居上
和美國相比,中國在量子技術研究上起步晚了一些,但短短十幾年時間,中國比起歐盟,實現了彎道超車。
如果把量子技術研發比作一場大型接力賽,從政策層面,量子技術被國家列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科技領域。
大量科研資金流向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潘建偉院士團隊,就是在這樣的支持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射成功,實現了全球首次星地量子通信,在太空中搭建了一條安全的信息“高速公路”。
不管是什么信息,通過這條“公路”傳輸,都不用擔心被黑客竊取。
中國企業的科技巨頭們也跟隨腳步,跨界進行量子技術研發,就拿量子云服務來說,就是阿里的研究對象。
中國在量子技術領域的快速崛起,是一種“中國速度”,特朗普不得不正視中國在這個領域的地位。
曾經的科技強國歐盟,怎么就“翻車”了?
比起特朗普對中國科技的重視,特朗普對歐盟就隨意多了,毫不留情說出的話,讓歐盟的心都破裂了。
歐盟曾經也是科技界的“頂流”,從空客飛機到高端汽車制造,歐盟的科技實力曾經是領先的。
但在量子技術這場競賽中,歐盟卻越跑越慢,原因在哪兒?
歐盟最大的問題,就是內部太“散裝”,歐盟有27個成員國,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打算。
德國在精密制造領域是“大佬”級別的存在,本來完全可以在量子技術相關的硬件設備制造上大顯身手,但德國企業更愿意守著傳統汽車、機械制造這些“搖錢樹”,對量子技術這種投入大、見效慢的領域興趣缺缺。
法國在航空航天和高端科研方面實力不俗,也開展了量子技術研發項目,但在和其他成員國合作時,眾國因為利益分配問題吵得不可開交,導致項目進度落后。
資金籌集也是歐盟的問題,因為國家不大,所以在美國砸錢,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時候,歐洲掏腰包時卻磨磨蹭蹭。
歐洲吸引到的私人量子技術資金只占全球的5%,連美國的零頭都不到,沒錢,很多研究項目根本開展不起來。
更慘的是,歐盟在科技發展上還得看美國“臉色”。
美國對歐盟的態度很矛盾,在一些無關緊要的技術領域,允許歐盟發展,維持表面的和諧關系。
但一旦歐盟在關鍵技術上有趕超的苗頭,美國就不舒服了,會通過出口管制,限制歐盟的研究進度。
在內部不團結,外部有限制的情況下,歐盟還能占全球5%量子技術資金,已經很不錯了。
量子技術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就像科技革命中的蒸汽機和計算機一樣,在未來會改變世界的格局。
如果歐盟不愿意反思,反而還沉浸在過去的榮耀中,肯定會如同曾經被后來居上者淘汰。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科技競爭也是一樣。
歐盟再不解決內部矛盾,外部還要受美國控制,再想反超可能就更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