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張醫生的朋友肯定還記得,1個月前,張醫生和朋友們聊過一個要中考的孩子,患上了肝衰竭。事情的起因是這個孩子從小就身體不好,總感冒,為了改善孩子的體質,父母便長期的給他吃一種所謂的“小中藥”,據說可以調理脾胃,讓孩子身體好起來。幾年后,身體非但沒有好起來,反而發生了藥物性肝損害。
通過這段描述,不知道朋友們有沒有什么感觸?張醫生認為,孩子之所以會發生藥物性肝損害,主要有3點原因:
第1點,大部分朋友都認為,中醫中藥具有調整免疫力的作用,因此,才會長時間給孩子服用這種藥物,但關于這種作用,張醫生持保留態度。張醫生不懂中醫,但說心里話,這種作用既看不見,也摸不到,沒有人能驗證它是否正確;
第2點,孩子的父母提到這種中藥的時候,稱之為“小中藥”,這個稱呼讓張醫生有點迷茫,中藥就是中藥,為何還要帶個“小”字呢?可能冠上這個“小”字,就會讓人感覺它的成分比較簡單,副作用沒有那么大,吃起來會更安心,可張醫生覺得,這就是一種智商稅;
第3點,在服藥過程中,孩子的家長從來沒有驗證過藥物的療效,同樣,也沒有關注過它的副作用,否則,也不會一吃就是好幾年。
其實,即使到了這一步,孩子的病情還沒有進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完全可以用一些正規的治療方式,去控制病情的進展??勺屓巳f萬沒想到的是,直到這個時候,孩子的父母還沒有醒悟,反而是多方打聽,不知道在哪個深山老林里,又找到了一位老中醫。
這位老中醫很自信,同時也很痛快,他向家屬保證,10萬元錢包治。孩子的父母被老中醫的自信折服了,也相信了他的承諾。不過在治療一個月后,孩子的病情非但沒有好轉,反而進展為肝衰竭,這時候,除了做肝移植,已經沒有其他的辦法了。
張醫生一直在關注這個孩子,前幾天,張醫生向朋友打聽他的情況,孩子目前還在治療過程中,打算移植他母親的肝臟,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張醫生今天之所以要和朋友們聊這件事,是因為它比較有代表性,起碼可以給我們3個警示:
1、凡是藥物都有副作用,沒有副作用的藥物是不存在的,不管它是中藥還是西藥,也不管它冠以什么樣的名字,朋友們要牢記,凡是選擇,都有代價,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2、即便是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醫學還是充滿不確定性的,做醫生其實是戴著鐐銬跳舞,永遠沒有完美的方案,張醫生自己從來不奢望完美,而是想辦法用種種不完美,去拼湊一個接近完美的方案。正因如此,凡是接受過正規訓練的醫生,都不會包治某種疾病的,即便是感冒這種小毛病,也沒有一個正規的醫生敢拍著胸脯保證,一定能治好。
在現實生活中,一旦某位醫生提出了他可以包治什么病,您就要心存警惕,讓他夸下海口的原因無非兩點,一是太過無知,不知道生命是無常的,另一個是他想騙您的錢,通過這種保證讓您心甘情愿的交錢,朋友們一定要當心,不要讓自己成為韭菜;
3、長期服用某些藥物,特別是中藥,一定要定期復查肝腎功能,這兩個器官是藥物的主要排泄途徑,長期用藥,非常容易引發這些臟器功能的異常。很多時候雖然沒有任何癥狀,可是器官的功能已經開始出現問題了。
到這里,今天的內容就基本聊完了,其實,這件事之所以讓張醫生印象深刻,還有一個原因,前幾天和謝醫生一起去理發,店主人是一位中年女性,我們在理發的過程中,遇見了她上小學的兒子。這位母親一邊為我們理發,一邊對孩子說:“兒子,吃完飯之后,快把小中藥喝了。”
張醫生聽了,不由得感到奇怪,這么小的孩子,為什么要吃藥?老板娘給我的答案是:孩子脾胃不好,吃點中藥調整一下。聽了她的回答,我的心里不由一緊,但也沒有說什么。
朋友們不要怪張醫生沒有提醒老板娘,這種事,我們越是上趕子提醒,她就會越警惕。再說,張醫生也不知道是誰給的藥,咱們沒有確切的證據,憑什么去否定別人呢?只是希望,她能夠更加理性一些,注意復查,不要給孩子的未來造成不利的影響。
今天的內容就聊到這里,如果對您有幫助,請關注我,我會帶您了解咱們國內最前沿的醫學知識,我是張醫生,下次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