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窗口。”可據口腔流調數據顯示,在幼兒園入園時,3歲兒童乳牙患齲率高達50%,5歲前兒童乳牙患齲率超72%,而且患齲率還有逐年增高的趨勢。
近年來,雖然國內新生兒出生率在持續下降,但新生代家長們的精細化、科學化育兒理念增長空前。在兒童健康成長發育的道路上,嬰童口腔問題成為令無數家長頭疼的一大難點。為了能讓孩子有一口好牙,斥巨資購買高端牙膏牙刷的家長大有人在。
在高漲的消費需求推動下,Usmile、飛利浦、歐樂B等知名品牌爭相布局,推出一系列“煞有其事”的智能牙刷或兼具多鐘功效的“黑科技”牙膏,通過養娃焦慮收割著家長們的錢包。
可問題是,在“卡通包裝”與“分齡護理”的創新敘事背后,多個品牌接連爆出的質量與信任危機,正撕開這個百億市場的多重隱憂。
“護牙黑科技”or“智商稅”?
近年來,中國兒童牙刷市場正以驚人的速度擴張。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兒童口腔護理市場規模已從2021年的54億元向2025年的80億元躍進。其中,智能電動牙刷成為重要的增長引擎,預計2025-2030年復合年增長率高達15%,2030年市場規模或突破150億元。
驅動這一繁榮發展的,是新一代父母科學育兒理念的覺醒,口腔健康從娃娃抓起,專齡專用正成為普遍共識。
基于此,各大廠商們順勢打出“趣味造型”、“醫學護齒”、“智能互動”、“培養習慣”等賣點,如扉樂VIIV推出“六型分段護理”概念,覆蓋3-15歲全周期;Usmile Q20用可視化圓屏培養兒童刷牙好習慣等,人工智能似乎正將兒童口腔護理產業推向黃金時代。
可聚焦消費端后,筆者卻發現,在兒童牙刷行業的另一面,暗礁密布。近期,有消費者對母嬰前沿反映,自己高價購買的Usmile兒童電動牙刷語音助手功能很雞肋,不僅沒有改善兒童的刷牙習慣,且主打賣點“聲音提示和音樂”放到耳朵前都聽不清,還不可調節音量,感覺交了一筆“智商稅”。
圖片來源:小紅書
實際上,Usmile兒童電動牙刷除了功能溢價出現爭論外,還深陷品控能力太差的控訴。綜合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的話題討論貼,“質量太差”、“容易壞”、“售后服務差”、“維修費超過以舊換新費”等都是消費者對其的控訴和不滿。
在天貓官方旗艦店,一支Usmile兒童電動牙刷價格為293元,而一支普通兒童牙刷的價格在4-30塊,普通兒童電動牙刷的價格在150元左右。支付了品牌溢價卻沒享受到相應的服務,這無疑是對消費信心的一次重創。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相比傳統手動牙刷,電動牙刷的清潔力更強。但有牙醫指出,無論是電動牙刷還是普通牙刷,培養孩子正確的刷牙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品質不合格的“重災區”
實際上,在嬰童口腔健康的道路上,家長們付出的可不僅僅只是“智商稅”這么簡單,在亮眼的市場數據后,是令人觸目驚心的質量黑洞。
2017年,質檢總局的一紙通告揭開了這個行業的冰山一角——花王因刷毛磨毛不合格可能“傷口腔”,緊急召回3960支兒童牙刷。當時就有消費者抱怨:“刷毛很硬,不適合孩子!”可這一隱患不禁沒有隨時間消解,甚至在逐步加重。
2022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報,在網售兒童牙膏的抽查檢驗中,不合格率為18.2%。其中,多家公司生產牙刷的磨毛不合格,刷毛頂端未磨圓的鋒利邊緣猶如微型刀刃,在兒童嬌嫩的牙齦上反復切割。
更令人心驚的是,艾博尼旗下一款兒童電動牙刷被檢測出鄰苯二甲酸酯增塑劑超標。據了解,這是一種會干擾人體內分泌的化學毒物。除此之外,還有多款牙刷被曝出電安全要求不合格、可拆卸零部分不合格等。2024年底,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的抽檢結果更是在母嬰圈投下一枚深水炸彈。高露潔兒童聲波電動牙刷因“用電安全標志不合格”赫然出現在黑名單上,一同上榜的還有馬博士、松下等知名品牌。
更諷刺的是,這些自詡“專業口腔護理”的品牌一再強調自身的功能價值,可卻連最基本的安全性、合規性都未能保證,再次暴露了整個行業對基礎安全規范的漠視。
一邊是動輒幾百元的高端定價,一邊是屢踩紅線的品質漏洞,兒童牙刷的安全底線被輕易洞穿。當父母們為孩子的“一口好牙”一擲千金時,卻不知手中的高端牙刷正可能成為傷害口腔健康的“隱形兇器”。
創新突圍前,守好安全合規底線是基礎
深挖亂象根源,行業標準執行與生產監管的斷裂首當其沖。2014年,我國開始實施《兒童牙刷》國標(GB30002-2013),其中明確規定:刷毛單絲直徑需≤0.18毫米,頂端必須磨圓去除銳角。
但廠商對標準的“理解不透徹”成為抽檢報告中的高頻托詞,實則是為降低成本故意降低品控。生產端亦存在明顯漏洞,部分企業將手動牙刷頭部設計為可拆卸結構,產生兒童誤吞小零件的致命風險。
與此同時,電商渠道的爆發式增長讓監管乏力雪上加霜,網售不合格率遠超線下渠道,樂扣樂扣等線上熱銷店鋪品質安全問題頻出。平臺對入駐商家資質的審核松懈,使三無產品披著“益智”、“護齦”等馬甲流向萬千家庭。
市場的分散化進一步助長了亂象。盡管強生、寶潔、高露潔等巨頭盤踞市場,但前五大品牌份額僅占約35%,大量中小品牌靠低價和搶眼的包裝設計搶占市場。
為了極限壓縮成本,部分廠商使用劣質刷毛、簡化磨圓工藝、省略安全檢測,甚至盜用認證標識。當“無菌包裝”、“食品級材質”淪為營銷話術,行業陷入“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
面對重重危機,行業亟需一場從內到外的自我革命。值得一提的是,政策監管的韁繩正在收緊。2023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牙膏功效宣稱的嚴控已釋放信號:《牙膏監督管理辦法》明確禁止“抗敏”、“防齲”夸大宣傳,要求企業提交安全評估報告。
北京質檢部門也給出消費指引,建議家長購買牙刷時,檢查可拆卸小零件,盡量選擇不可拆卸的電動牙刷,并根據年齡選擇刷毛軟硬度。“在手背輕按不變形、無刺痛感”成為簡單有效的自測方法。
盡管如此,想要重建消費信任還是需要打通“技術-監管-教育”全鏈路。品牌亟需拋棄華而不實的營銷噱頭,將真正的創新回歸口腔護理本質,提升刷毛磨圓率、開發食品級材質、建立分齡護齒體系。在花王牙刷召回事件七年后的今天,中國兒童牙刷市場已擴容數倍,但高露潔們的質檢紅燈卻如一把懸在頭梁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始終驚醒消費者,行業仍未走出“重營銷、輕安全”的泥潭。在品牌大力宣傳牙刷震頻高達每分鐘4萬次,當五花八門的小配件宣稱“可培養正確刷牙好習慣”時,行業亟需來一場冷思考:消費者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不置可否。至少在現階段里,對“磨毛合格率”、“增塑劑零添加”等基礎合規性的死守,是市場對兒童口腔健康最真誠的敬畏,只有將安全升維為信仰,才能讓每一支小牙刷真正托起健康童年。
〖免責申明〗本文僅代表本賬號個人觀點,其圖片及內容版權僅歸原所有者所有。如對該內容主張權益請來函或郵件告之,本賬號將迅速采取措施,否則與之相關的糾紛本賬號不承擔任何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