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食品專業被誤解為
做飯的、炒菜的、烤面包的、做蛋糕的
榨汁的、釀酒的、喝酸奶的、吃餅干的
以上種種“專業”的時候
其實食品人是十八般武藝
樣樣精通
“許多刻板印象認為食品專業就是‘做飯’?
或者覺得研究食品單純為了追求口味
?大家有遇到過這些誤解嗎?”?
近日總臺央視記者王冰冰
?走進中國農大校園
?穿上實驗服?,戴上護目鏡
?載著對美食與科學的好奇?
與農大師生開啟一場
別開生面的“食驗”之旅
首站抵達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智慧廚房?
學院師生們精心準備了5道分子料理
布丁清甜漫口,豆香氤氳?
火龍果軟糖促進腸胃循環
酸棗仁奶糖護航安穩睡眠
咸香酥脆的薯條上
撒下獨特中空構造的“空心鹽”
讓佳肴達到50%減鹽效果的同時
不失咸鮮滋味
而學院研發的鷹嘴豆植物蛋白乳
不僅營養豐富
還保持著低脂低GI(血糖生成指數)超強優勢
輔以自制小料晶球做點綴
健康美味全都要!
品嘗完美味分子料理
在食院“興農學者”劉翔宇博士的
專業講解和指導下?
王冰冰開始制作屬于自己的
液氮冰激凌
在打發的米乳中
少量多次加入液氮
仙靈的白霧從攪拌碗邊緣溢出流淌
待到霧氣散去
新鮮美味的冰激凌即可享用
智慧廚房出品的創新美食?
不僅僅是視覺與味覺的雙重享受
?更是中國農大科研實力
與創新精神的“美味”見證
帶著這份自己動手烹飪的“勞動成果”
?大家來到食品膠體與營養遞送實驗室
同學們熱情地介紹
實驗室顯微鏡操作流程?
通過顯微鏡能清晰觀察到冰激凌中
氣泡蛋白質和油脂的形態
實驗室人員介紹道
“氣泡的大小和分布都會影響口感
均勻細小的氣泡
能讓冰激凌質地更細膩綿密
氣泡過多或過大
則有可能使口感松散、有冰碴感”
在趣味實驗結束后
?王冰冰也不禁好奇發問?
“許多刻板印象認為食品專業就是‘做飯’?
或者覺得研究食品單純為了追求口味
?大家有遇到過這些誤解嗎?”?
同學們笑著點頭,分享起過往經歷?
有同學被親戚調侃:
“讀了四年本科終于能做得一桌好菜”?
但食品專業的內核遠不止于此?
就像觀察冰激凌微觀結構?
氣泡、蛋白質和油脂的狀態
不僅僅關乎質地和口感
?更與食品的營養價值
穩定性、保質期緊密相連?
食品科學研究不僅僅是
滿足口腹之欲的學問?
更是守護千家萬戶餐桌健康
推動中國現代食品工業進步的源頭活水
這次關于食品專業
你了解了嗎?
來源:中國農業大學微信公眾號
監制:王巖 編輯:暴佳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