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
中央大街西十三道街43號
一個醞釀已久的
文化地標“東和昶1917”
寬街文化復合體
正式揭開面紗
清水紅磚砌筑的兩棟百年小洋樓
在加固修繕后重煥生機
向世界講述
中央大街“最寬輔街”的傳奇過往與嶄新活力
GO
“東和昶1917” 危房蝶變的文化心臟
作為寬街街面現存八棟老建筑之一,東和昶大樓本身就是一部史詩。
東和昶大樓始建于1917年,是哈爾濱知名民族資本家毛守和開設的東和昶商號及住宅。院內二層磚樓建于1930年。
毛守和生于1872年,山東掖縣人。1911年毛守和與毛守田等三兄弟在道里一面街開設東和油坊。1917年在中國十三道街第1068號地塊興建樓房,開設東和昶商號,專做糧食貿易,為東和油坊收買糧食和采購制油原料。在滿洲里、寧安、泰安等地設有分支機構。1928年他當選為哈爾濱特別市自治會第二屆候補委員。
2023年11月,東和昶大樓被定為D級危房。2025年3月開始修繕加固,4月28日解危完成。
修繕后的東和昶大樓和院落以“文化復合體”模式,被活化利用為集博物館、復古照相館、文創商店、餐飲、民宿等業態于一體的哈爾濱文旅地標。
GO
百年寬街 綠蔭下的城市記憶長廊
寬街是哪?很多土生土長的哈爾濱人也不太了解。
寬街,始于1902年,東起尚志大街(新城大街),西止中央大街,全長275米,寬40米,街心建有全市唯一貫穿全街的街心花園,是中央大街輔街中最寬的街道。初名老埠頭十三道街,1903年正式取俄文街名“寬街(ШИРОКАЯУЛ)”,音譯為“希羅卡雅街”。因沿襲初名,又名中國十三道街,1925年更名為“十三道街(Ши сань дао цзе)”,1959年更名為西十三道街至今。
這里曾是華商自強的主場。寬街是中央大街區域重要的中國人街區,雖華洋雜處,但街上房產和商號國人華商居多。
▲1900年代已經有華俄商業公司、俄奧出口公司和哈爾濱最早的華商照相館之一“視明館”在街上開辦。
▲1904年老巴奪兄弟在當時寬街7號院內創辦“葛萬那煙莊”,開創東北地區現代化制煙業先河。
▲1906年哈爾濱第一家中文報紙《遠東報》在寬街路南與中央大街交口創辦。
▲1912年哈爾濱第一家印書售書局“商務印書局”在寬街東頭路北開辦。
▲1910年代,華商于順成、永發東、東和昶、德聚魁等先后在寬街置地興業,其中永發東商號擁有三個地塊是寬街最大華商業主。老巴奪在寬街東頭租用兩個地塊,興建老巴奪大樓,是寬街最大的建筑。
▲1919年花旗銀行在寬街租用一個地塊,1926年又將東西相鄰的兩個地塊租用,成為寬街最大外商業主。
▲1920年,巴拉斯旅館在“老巴奪大樓”內開辦。
▲1924年哈爾濱第一個女子中學從德女中在寬街路北創辦。
這里更是舌尖上的傳奇。寬街是哈爾濱歷史上著名的飯店街,匯聚中西餐、南北味。1920年代有海成軒、南味館、五芳齋、興濱樓、福泰樓、上海飯店、英國飯店,1930至1940年間有廣珍粵菜館、巴黎飯店、天福樓、東海春、老都一處等,至1950年初先后有幾十家飯店在寬街開辦。
目前,寬街街面上現存“東和昶大樓”“老巴奪大樓”等八棟老建筑,其中6棟樓房,2座平房。
GO
文化空間喚醒老建筑歷史
如今,修繕后的東和昶大樓與院內1930年二層磚樓,化身“寬街文化復合體”,成為激活百年街區的核心引擎。它以“博物館+”為靈魂,巧妙融合歷史敘事與當代生活,織就一張獨特的文旅體驗網。
?寬街博物館:
是繼端街博物館后,哈爾濱第二家街道歷史博物館,是“東和昶1917”寬街文化復合體業態之一,展廳面積32平方米,梳理出寬街百年歷史變遷,展陳了近兩百件珍貴的寬街歷史遺存,重要展品有哈爾濱最早的華商照相館“視明館”拍攝的現存哈爾濱最早的中國人照片,東北第一家現代煙廠“老巴奪葛萬那煙莊”煙標,刊登有哈爾濱第一家印書售書館“商務印書局”廣告的1913年《哈爾濱指南》,“東和昶”商號廣告和商業信函,1933年道里商號圖,福泰樓、興濱樓、五芳齋等著名飯店照片等。
?希羅卡雅時光館:
包含視明復古照相館和寬街中古雜貨鋪兩個業態,照相館由攝影師修宇主理,讓大家體驗百年前的攝影術,有濕版、膠片攝影和現在復古數碼攝影,同時提供人文街拍旅拍服務。寬街中古雜貨鋪,則是一個匯集了各種中古瓷器和本地文創品的生活美學空間,讓舊物與新意對話。
?門洞畫廊:是一個開放式的歷史文化藝術小展空間,兩側老磚墻面將成為各種主題小展覽的特殊背景。
?寬院花園:老街首個復原的原生態百年院落,專門由園藝師王猛打造花園庭院。同時也是音樂花園、啤酒花園。哈爾濱之夏將邀請音樂主理人,舉辦花園音樂會。定期放映露天電影。引進本土精釀啤酒,復興哈爾濱啤酒文化。
?老俄僑俄僑菜:哈爾濱百年俄僑菜,源自哈爾濱著名俄僑后裔娜塔莎傳承三代的家庭俄餐,特色菜肴小吃有肉餅、菜卷、番茄酥魚、家庭沙拉、燜烤鵝、油炸包、奶渣餅等。
?寬小館:是一家主打新派哈埠菜的創意小私廚,特色菜肴有黑醋溜肉段、現掄大拉皮、干煸地三鮮、蒜香松子魚、酸菜豬手等。
?寬咖啡酒吧:位于二樓的毛氏舊居內,日咖夜酒形式再現哈爾濱優雅的生活方式。獨家的俄僑古法煮咖啡和油茶咖啡是哈派咖啡的代表品種。根據百年前老哈爾濱酒單,選購了五十款世界名酒,夜晚在老建筑中、在庭院內,在星空下,三兩好友,品酒聊天,感受哈派夜生活的魅力。
?寬街民宿:由位于二樓的一間百年民居改造而成,保留了原有格局,復原了百年前哈爾濱人家的風貌,典雅而舒適。
?后窗哈派咖啡:哈爾濱資深咖啡師朱敏老師主理,提供哈派咖啡教學和咖啡烘焙,是展示哈派咖啡文化的重要空間。
主創者說:老建筑需要人氣的“滋養”
“老建筑活化,根基在‘博物館+’。”寬街文化復合體主創人宋興文如是說。這位深耕哈爾濱城市歷史的文化保護者,對寬街的再生有著深刻洞見。
在他眼中,哈爾濱是一座獨特的“文化孤島”。 “它雖在東北,主流氣質卻是優雅洋氣、多元包容。中央大街區域更是如此,主街與輔街僅幾步之遙,卻各具風骨。寬街,正是華商奮斗、中國居民生活的歷史見證地之一。中央大街的未來,在于輔街的活力。”宋興文難忘的一幕,是一位八旬原住戶走進修繕后的院內,看到老建筑新生后拄拐離去時的一步三回頭。“這提醒我們,老建筑改造必須尊重原有格局和氣韻。活化不是懷舊,是讓它們以本真面貌‘存在’與‘復現’。”
他篤信老建筑的生命力源于“人氣滋養”: “業態不該是暴利的,老建筑需要人的活動來滋養。我們期待游客在主街逛,來輔街坐。”寬街周末的花市外擺,正是創造停留與互動的嘗試。
對哈爾濱的城市精神,他充滿自豪與期待:“哈爾濱人百年前就見過世面,用過最好的東西。我們的城市生活本質是優雅、講究品質的。這份獨有的、優秀的文化不能淹沒于東北的共性中,必須被保存、展示出來。”他呼吁市民與游客一同感受老建筑、參與活化,最終實現“不獨好,共繁榮”的街區愿景。
從一棟D級危樓
到生機盎然的文化復合體
寬街的轉身證明
真正的歷史保護
從不是將其封存于過去
而是以尊重之名
邀請它生動地參與城市的未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23120170003
來源丨哈爾濱日報記者 王驍/文 韓偉/攝
編輯丨張宗
責編丨景霞
審核丨范思瑤
統籌丨劉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