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后凌晨4點05分,小暑節氣要來了。小暑是夏季倒數第二個節氣,標志季夏正式開始。
南北方多地氣溫沖35℃,“桑拿天”要來了。老輩人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說的就是這熱勁。溫風變熱、蟋蟀躲屋檐、老鷹飛高空,都是小暑的熱信號。
玉米抽穗、水稻揚花,莊稼到了長個的節骨眼。去年小暑后高溫,華北玉米減產8%,得防灼傷及旱情。今年小暑有點特殊,農歷六月十三,干支丁丑日。
老黃歷里這叫“破日”,說是氣場不穩,大事別挑這天辦。不是迷信啊,就圖個心里穩當。
熱歸熱,莊稼可等不得,該澆水還得澆水。
但人得護好,老輩人說“1不貪、2不熬、3不吃、4不出”。1不貪:冰西瓜別猛吃,空調別調太低,老寒腿可受不住。
溫差超10℃,“冷中暑”風險高,去年河北30位老人因此送醫。2不熬:夜長不如睡足,11點前躺平,中午瞇半小時最得勁。
熬夜上火、中暑,莊稼沒長好,人先垮了可劃不來。3不吃:辣椒、姜蒜收收,熱天本就燥,再吃更燒胃。
去年小暑后,河南有農婦吃辣鬧肚子,耽誤3天鋤草。4不出:日頭毒時貓屋里,晨傍晚遛彎,濕氣不往關節鉆。地里活分早晚干,別跟日頭硬扛。
老講究不是死規矩,順天時、護身體,才是過日子的巧辦法。你家小暑有啥老習慣?曬新米、喝新酒,還是別的?
留言說說。傳統說法僅供參考,具體還得看自身體質、地里情況。
莊稼人最懂,天熱別慌,該管的田管細,該護的人護好,秋天準有好收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