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在非洲赤道幾內亞巴塔總醫院,一場與死神的“戰斗”剛結束。當2歲的卡米拉在病床上睜開眼,虛弱地喊出“媽媽”時,她的救命恩人——來自深圳市兒童醫院的90后醫生劉慧娟長舒一口氣。在病床前不停祈禱的患兒母親,緊緊攥住她的白大褂,反復用西班牙語喊著,“謝謝!謝謝中國朋友!”
一名陷入昏迷的2歲小女孩
被緊急送到巴塔總醫院急診科
去非洲前,劉慧娟已經對當地的醫療狀況有所了解。但是當她第一次踏進赤道幾內亞規模最大的公立醫院巴塔總醫院時,還是大吃一驚:雨季的雨水從破洞屋頂傾瀉而下,在兒科病房積成水洼;銹跡斑斑的鐵床上,一個個發著高燒的孩子躺在海綿已經爆出的床墊上;護士臺唯一的免洗消毒液已見底,瘧疾血涂片鏡檢室外排著長隊;口罩更是“奢侈品”,每位醫生每周只能領3個……劉慧娟沒有被艱苦的環境嚇倒。她打開自己的診療箱,將血糖儀、脈氧儀、兒童血壓計和輸液泵分發到各病房,并貼上西班牙語標簽和使用說明。
“快去叫中國的拉拉(劉慧娟西語名字),這里有個孩子需要她。”6月20日清晨,一名渾身滾燙、陷入昏迷的2歲小女孩被緊急送來巴塔總醫院急診科。護士意識到情況不妙,第一時間就聯系了劉慧娟醫生。劉慧娟趕到急診時,這名小女孩已經氣若游絲、脈搏細速,額頭滾燙卻手指冰冷。
劉醫生迅速判斷出這是一個重癥瘧疾病例!但為了確診還需要做血涂片檢查,需要30分鐘,而小卡米拉已經命懸一線。劉慧娟立即聯系隊友送來瘧疾快速檢測試劑盒。僅僅10分鐘,試劑顯示陽性。劉醫生立即啟動重癥瘧疾救治流程,將特效藥青蒿琥酯注射液和其他抗休克藥物迅速推注入患兒血管。不久,卡米拉的體溫逐漸下降,四肢回暖,慢慢蘇醒過來。
在一周現場干預工作中
她和隊友篩查診治了500余村民
此刻,化驗室的血涂片報告結果也出來了:“瘧原蟲密度4+”,這是一種極為嚴重的瘧疾感染程度。血紅蛋白僅2.9g/dL,這只有正常孩子標準值的1/4。看到這個結果,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氣。據悉,在19個月援非歷程中,劉慧娟醫生累計成功救治了超過200名重癥瘧疾患兒,為無數瀕臨破碎的家庭帶來了希望。
赤道幾內亞偏遠農村瘧疾感染率60%以上,但村民們認知不足,常把孩子高熱抽搐誤認為“中邪”。一名當地村長曾無奈地表示:“幾乎家家都有孩子死于瘧疾,這是命!”劉慧娟和隊長積極擬定瘧疾防治策略,通過援非醫療隊聯合赤道幾內亞衛生部發起“村鎮瘧疾防治計劃”,獲得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資金支持。
之后,她積極投身其中,承擔起健康教育、診療和早期干預任務。她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和當地醫護一起走進村莊,為村民抽血檢查、發藥治療,發放蚊帳和殺蟲劑,耐心講解預防和治療方法。在一周的現場干預工作中,她和隊友們一共篩查、診治了500多位村民,其中多數是孩子。在他們回訪這些村莊時,發現瘧疾患病率顯著下降。
采寫:南都記者 韓成良 通訊員 深兒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