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2993
字,預計閱讀時間4鐘
近日,《經濟學人》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品牌正席卷全球,這是好事》的文章,文中指出“中國品牌正從‘世界工廠’的代工角色,轉向全球消費市場的創新主角,其崛起不僅改變了國際競爭格局,也為全球消費者和投資者帶來新機遇”。以下是這篇文章四個方面的核心觀點:
1.從代工到創新的質變
文章指出,過去中國企業以低價復制西方產品為主,但如今已通過技術創新和文化賦能實現突破。如「霸王茶姬」以京劇元素為品牌標識,將茶飲價格提升至與星巴克相當,打破了“中國制造=廉價”的刻板印象。
2.全球化擴張的戰略突破
中國品牌不再局限于國內市場,而是通過本土化運營和精準定位開拓海外。如「蜜雪冰城」以“平價冰淇淋+現制茶飲”模式成為全球門店最多的快餐連鎖,在東南亞和南美洲實現快速擴張。
3.消費觀念的代際轉變
中國的年輕消費者不再盲目追捧外國品牌,轉而青睞兼具品質與文化內涵的本土產品。如「毛戈平美妝」作為首個躋身中國高端美妝前十的本土品牌,上市后股價飆升250%,其產品成分與國際大牌相當,但價格更低。
4.技術驅動的產業升級
在電動汽車領域,「比亞迪」憑借全產業鏈優勢(如刀片電池技術),2025年一季度在香港、新加坡、意大利等六國登頂銷量冠軍,出口量同比激增117%,并通過泰國工廠實現本地化生產,打破日系車企在東南亞的壟斷。
文中被《經濟學人》重點提及的品牌案例包括:
1.蜜雪冰城(餐飲)——以門店數量計算,蜜雪冰城已超越麥當勞成為全球最大快餐連鎖,其冰淇淋和茶飲價格低至1-2美元,在東南亞市場通過“低價+高性價比”策略快速滲透,門店總數超4萬家。
2.霸王茶姬(茶飲)——定位高端茶飲,將中國傳統茶文化與現代設計結合,在紐約上市融資4億美元,計劃到2027年海外門店布局超1300家。其爆款產品價格與星巴克持平,但通過京劇元素標識和定制化服務建立差異化優勢。
3.泡泡瑪特(潮玩)——憑借“拉布布”系列玩偶成為全球現象級品牌,粉絲包括蕾哈娜、貝克漢姆等名人。2025年股價飆升超160%,海外門店覆蓋20多個國家,美國門店達37家,其成功源于“盲盒經濟+IP運營”的創新模式。
4.老鋪金行(珠寶)——主打“中國風”黃金飾品,設計工藝對標蒂芙尼但價格低30%-50%,單店年銷售額超3億元,2024年香港上市后股價漲幅超2000%,成為本土奢侈品崛起的標桿。
5.毛戈平(美妝)——以創始人、知名化妝師毛戈平命名,通過“成分平替+專業彩妝”策略進入高端市場,2024年上市融資近3億美元,股價上漲近250%,打破歐萊雅、雅詩蘭黛等國際品牌的長期壟斷。
6.華住集團(酒店)——聚焦三四線城市擴張,2025年計劃新增酒店的半數將布局在中小城市,入住率近80%,遠超萬豪等國際品牌。其成功源于對下沉市場消費潛力的精準把握。
7.比亞迪(電動汽車)——2025年一季度出口量同比增長117%,泰國工廠實現本地化生產,唐系列車型被選為巴西總統官方座駕,技術溢價和高端化策略成效顯著。
下圖:《經濟學人》于今年6月26日發文《中國品牌正席卷全球,這是好事》(圖源:《經濟學人》官網)
應該說,《經濟學人》在文中提出的觀點——“中國品牌正從‘世界工廠’的代工角色,轉向全球消費市場的創新主角”,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中國品牌的角色轉型”不僅重構了全球產業鏈的附加值分配格局,推動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價值創造強國”躍遷,更在技術創新、文化輸出、產業協同等層面改寫了國際競爭規則。
眾所周知,在傳統的全球產業鏈分工中,中國長期承擔低附加值的制造環節,而研發設計、品牌營銷等高附加值環節則被歐美企業壟斷。但如今中國品牌正通過全鏈條技術創新打破這一格局,并由此推動了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創新,形成“技術-制造-服務”的價值閉環。
這種“從代工到創新的轉型”,本質上是從「要素驅動」向「價值驅動」的轉型,正如《經濟學人》所指出的,這種“東方美學+技術普惠”的模式,不僅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了更具性價比的創新產品,更為全球產業鏈注入了新的增長動能——當比亞迪的技術、泡泡瑪特的IP、霸王茶姬的文化能夠同時觸動巴黎的藝術家、硅谷的工程師與東南亞的年輕人,中國品牌才能真正實現從“走出去”到“走進去”的跨越。
在此,我們不妨對《經濟學人》提到的7個中國品牌的“共性優勢”做一些歸納,從中一窺這些品牌是如何體現中國企業的戰略智慧及其在全球化競爭中取勝的底層邏輯。
一、文化基因的現代表達——將傳統符號轉化為全球語言
「霸王茶姬」將京劇臉譜等非遺元素融入門店設計,通過「TeaBar」概念店構建可交互的文化空間,其與故宮、蘇州博物館的聯名產品讓文物通過茶飲場景走近年輕群體。「老鋪金行」則以花絲鑲嵌、鏨刻等傳統工藝為核心競爭力,設計工藝對標蒂芙尼,將「中國風」黃金飾品打造成高端奢侈品。這種「傳統工藝+現代設計」的組合,既規避了文化沖突,又建立了差異化品牌認知。
下圖:2023年6月,霸王茶姬全新TEA BAR概念茶空間于上海首次公開亮相(圖源:foodtalks.cn)
二、技術普惠的創新范式——從技術跟隨到價值創造
「比亞迪」以刀片電池技術為核心,構建從鋰礦開采到整車制造的全產業鏈閉環,這種「技術自主可控+成本優勢+高端化策略」的組合成效顯著,使中國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形成全球競爭力。「蜜雪冰城」則以「平價冰淇淋+現制茶飲」模式重構快餐連鎖邏輯,通過從入庫到出庫的全程數字化供應鏈管理,實現全球超4.5萬家門店的高效運營。其采購網絡覆蓋38個國家,規模化采購使奶粉、檸檬等原材料成本低于行業平均10%-20%,同時在東南亞建立七個總面積達6.9萬平方米的自主倉庫,實現「12小時觸達」的物流網絡。這種「極致性價比+全球化供應鏈」的模式,使其超越麥當勞成為全球最大快餐連鎖。
下圖:2022-2024年間,蜜雪冰城每年以超8000家的數量遞增(圖源:stcn.com)
三、精準分層的市場策略——在紅海市場中開辟藍海
「毛戈平」以「成分平替+專業彩妝」策略切入高端美妝市場。而「華住集團」則聚焦三四線城市。這種「高端市場品質對標+下沉市場性價比突圍」的雙軌策略,使中國品牌在不同消費層級均形成競爭壁壘。同樣地,
四、長期主義的戰略定力——從流量紅利到品牌資產
「霸王茶姬」通過「三級跳」門店戰略迭代:1.0版堆砌國潮符號,2.0版以榫卯結構等元素構建文化空間,3.0版「TeaBar」概念店通過絲茶之路IP打造劇本體驗空間,這種持續的品牌升級使其從區域符號進化為承載東方文化智慧的世界級品牌。「蜜雪冰城」發起「支持檸檬產業高質量發展公益項目」,通過保底收購協議和技術培訓帶動果農增收,這種「商業價值+社會價值」的雙重創造,不僅提升品牌美譽度,更構建了難以復制的競爭壁壘。
由此可見,這七個品牌的成功,根本上是“它們不再依賴單一的成本優勢或流量紅利,而是通過文化共鳴、技術突破、模式創新、效率提升和價值共創,重新定義了全球消費市場的競爭規則”。未來,中國品牌若要持續獲得全球認同,或需進一步構建“以文化價值觀為塔尖、技術創新為塔身、全球化運營為塔基的金字塔體系”:
塔尖:通過普世價值共鳴打破文化隔閡,讓「東方智慧」成為全球消費決策的情感錨點;
塔身:以技術普惠與標準輸出建立行業話語權,變「中國制造」為「中國標準」;
塔基:通過動態全球化網絡與生態協同,形成抗風險能力強、響應速度快的運營體系。
原創作者: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撰 稿:嚴 含
責任編輯:胡珊毓
策劃審核:夏 雨
READ MORE
教培行業的春天又來了?
7-04
服務類小企業有了這個隨時用的“神器”,能引來“大流量”嗎?
7-03
為什么在經濟下行周期中,東京核心商圈出租率仍能保持94%的高位?
7-0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