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社交媒體平臺中說出“長城汽車35歲了”這句話,相信大多人都不會感受到,一直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長城汽車已經走過了35個春秋。
但是,魏建軍沒有針對過去35年“長城高光時刻”多說一個字,倒是在視頻中宣告,將在今年7月揭開未來五年戰略畫卷。
事實上,回望長城汽車35載風雨征程,其發展軌跡赫然鐫刻著“守正出新”的深邃辯證法。
即,以技術積淀為根基之“守”,以戰略突破為發展之“新”,在堅守與創新的辯證統一中鍛造民族汽車品牌脊梁。
所以,與其說魏建軍的視頻是一場慶典宣言,不如說是一聲厚重積累后的創新號角。
01
從邏輯上看,我們應當從長城汽車的“守正”談起。
眾所周知,35年前,長城汽車是從保定一間改裝車間蹣跚起步。
所謂改裝,直白講,就是需要玩技術。
所以,長城汽車的開局,便已將技術的基因融入血脈。
后來證明,在汽車產業起伏跌宕的周期中,許多同行因短期利益而縮減研發投入,最終退出行業競爭序列,比如眾泰汽車。
而長城汽車正是因為始終如一地堅守著技術主航道,才歷久彌新。
其中不乏經典案例。
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席卷,行業陷入寒意與迷茫。
長城汽車卻展現出令人敬畏的戰略定力,非但未削減研發,反而逆勢加碼,加速新車型與新動力技術的孵化進程。
2009年,長城汽車4款車型通過“歐盟整車型式認證”,這是我國首家通過歐盟整車型式認證的汽車自主品牌。
據2010年統計數據顯示,過去5年(2005-2010),長城汽車在創新研發上的投入高達26.5億元,其中用于產品研發11億元,用于設施研發15.5億元。并已經擁有5000余人的研發團隊。
當危機陰霾散去,市場曙光重現,長城憑借前瞻布局的產品矩陣與領先技術迅速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實現了令人矚目的逆勢上揚。哈弗H6(參數丨圖片)則成為那一時期最著名的產品代表與市場先鋒。
技術長跑者,長城汽車的韌性由此可見一斑。
而今,僅僅站在傳統造車范疇來看,長城汽車完全實現了三大領域的頭部化。
動力核心的自立自強。
2025年上海車展上,長城自主研發的4.0T V8雙渦輪增壓發動機正式亮相,一舉終結了海外品牌長達數十年的技術壟斷,成為中國汽車工業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如果加上之前代號6Z30的3.0T V6渦輪增壓發動機,多次獲獎的GW4N20發動機,以及采用了先進的CVVL連續可變氣門升程技術的1.5T發動機。長城汽車已經搭建了全自研發動機矩陣。
變速箱的發展與市場需求同步。
長城汽車的自研變速器從早期的5MT、6MT、AMT、6AT以及6DCT一路走來。
到2018年,7DCT將成為哈弗自動擋車型的主力,再到9AT變速器實力斬獲2023年“世界十佳變速器”榮譽稱號。
而今,長城汽車最新的變速器技術演進為橫置9DCT濕式雙離合變速器以及縱置9AT自動變速器,二者均搭載于不同車型。
2025年4月,長城汽車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款橫置9DCT濕式雙離合變速器再次榮獲“世界十佳變速器”稱號。
為追求卓越駕乘體驗的底盤技術。
長城汽車的底盤調教技術以越野性能和智能調校著稱,尤其在專業越野領域具有顯著優勢。
其中,四輪獨立懸架技術,兼顧城市道路的舒適性和越野場景的支撐性,通過不同場景下動態調節提升操控穩定性;
空氣彈簧+電磁減震器的應用,可根據路況自動調節車身高度,優化越野時的通過性和城市行駛的平順性;
而智能四驅系統的介入之后,在支持兩驅、智能四驅、高速四驅、低速四驅四種模式切換的前提下,全面適配全地形場景,脫困能力尤其突出。
在2024年“中國十佳底盤”評選中,坦克700 Hi4-T 和山海炮分別獲得2024中國十佳底盤“最佳越野”及“皮卡先鋒獎”。
事實上,總是有一些人在質疑,在全面電動化的國內市場,深研這些傳統技術還有價值和意義嗎?
當奧迪CEO高德諾宣布取消2033年停售燃油車的目標,一場席卷全球汽車工業的戰略調整就此拉開序幕。
奔馳緊隨其后,將2030年純電銷售目標攔腰斬半至50%;唯有寶馬CEO齊普策始終清醒:“全面電動化不現實且危險”。
如此看來,就算我們對國內汽車市場的發展方向不做任何判斷,有一點也完全可以確認:只要是一家全球化的汽車制造企業,就不應該放棄對燃油車的研發與投入。
而長城汽車現擁有全球用戶超1500萬,海外銷售渠道超1400家,累計海外銷量突破200萬輛。它的技術選擇毋庸置疑。
03
回到魏建軍的視頻預告中來。
魏建軍說到的“七月盛事”當然不會是鑼鼓喧天所謂的周年慶典,而是即將打開的未來五年的戰略畫卷,其本質是長城汽車站在35載深厚積淀之上,以非凡勇氣開啟新一輪系統性創新的宣言。
這標志著長城汽車將要直面一次承前啟后的戰略升華。
首先是技術平臺革命。
“一車多動力”的顛覆性融合概念,進入到長城汽車的研發體系中來了。
即將揭幕的長城全新平臺,打破了傳統動力形式的壁壘,顛覆性地實現了純電(EV)、插電混動(PHEV)、油電混動(HEV)、傳統燃油以及氫燃料電池五大動力形式的兼容共生。
這種“一車多動力”的底層架構創新,為長城汽車應對未來復雜多元的市場需求、最大化利用技術儲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靈活性,堪稱面向碳中和時代的系統性解決方案。
其次是歐拉煥新。
歐拉換新的本質是純電先鋒的戰略升維。歐拉品牌沉寂兩年后的強勢回歸,并由技術元勛呂文斌掌舵,絕非孤立事件。
其背后是長城汽車對純電賽道認知的深度刷新與資源重配。
根據長城汽車年中經銷商大會披露信息,歐拉已規劃4款全新車型,渠道獨立運營,并計劃在年內將終端門店擴展至400家規模,劍指國內外市場5萬輛的年銷量目標。
這系列雷霆動作,清晰勾勒出長城汽車將歐拉打造為純電主流市場核心力量的戰略雄心。
最后則是品牌矩陣協同出擊。
透過今年6月18日召開的2024股東大會釋放的信號,長城五大品牌(哈弗、魏牌、坦克、長城皮卡、歐拉)的未來路徑已然清晰:
坦克品牌攜硬派豪華基因強勢“破圈”進軍城市SUV;
魏牌依托全新高山、藍山夯實高端新能源地位;
哈弗持續圍繞用戶需求推陳出新;
長城皮卡則繼續鞏固其難以撼動的王者地位;
歐拉強勢回歸主流純電市場。
五大品牌如同五支利箭,在各自賽道精準發力,形成強大的集團協同作戰能力。
所以,我們不妨將長城汽車的“七月盛典”看作是其35載正當時的二次創業原點。
此時,作為長城汽車始創人的魏建軍更像是一位站在技術高原之上的瞭望者與規劃師,以35年的深厚沉淀為基座,醞釀已久的更為激烈的新一輪創新競逐已蓄勢待發。
不難發現,長城汽車35年的發展歷程,為喧囂浮躁的中國乃至全球汽車工業清晰詮釋了一條穿越周期、基業長青的“大道”與“正道”。
長城汽車的崛起絕非依賴資本閃電戰或營銷奇招,其核心密碼在于對“技術長期主義”數十年如一日的偏執堅守。
無論行業順逆、風向如何流轉,對核心技術的持續高強度投入始終是其不可動搖的底線。
大道至簡。
長城汽車的成功路徑并非高不可攀的玄學,其核心邏輯清晰且具備極強的可復制性:以持續且聚焦的核心技術研發投入為根基(守正)→ 以前瞻視野布局未來技術方向并勇于進行架構性革新(出新)→ 依托技術優勢打造差異化產品競爭力 → 以強大產品力穿透市場周期,贏取持續增長。
這條路徑擯棄了機會主義與短期博弈,回歸制造業本質,強調苦練內功與戰略耐性,為中國汽車產業乃至全球制造業提供了極具借鑒意義的“藍本”。
所以,長城汽車走過的路和未來要走的路,可復制,值得推崇,更值得認可與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