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萬的Macan、75萬的卡宴,不到一百萬的保時捷,豪車的天終究是塌了。
過去,買保時捷,三分為了車、七分為了標,但如今,20 萬級國產電動車憑借前衛設計、3 秒級加速及智能配置顛覆市場。
今年一季度,保時捷在華銷量暴跌42%,至9471輛,創十年最最大跌幅。為保銷量,北京、深圳等地的保時捷門店祭出了“六折”的選擇,昔日超豪華品牌 “斷崖式” 降價,讓整個市場為之震動,不少網友表示:“中國消費者不當韭菜了!”
一、保時捷地板價,卡宴6.5折直接開走
不過,由于保時捷賣的是“毛坯房”,最終落地價還要加10-20萬左右。即便如此,跌破40萬元的保時捷,還是讓不少車主心癢癢。
除了Macan,保時捷其他車型優惠力同樣驚人,2025 款卡宴優惠幅度達 30%-35%,6.5 折的力度創下史上之最,部分4S店在網絡上給了25萬元的優惠。Panamera也不相上下。
但即便暴降40萬,保時捷在國產車的崛起下仍顯乏力。
當尊界的星徽流轉智能迎賓光毯如星河鋪開、仰望U8的“時空之門”智能交互燈次第綻放,國產豪車將儀式感拉滿時,保時捷仍堅守著標志性的蛙眼大燈與機械儀表盤、物理按鍵的組合。而這些在年輕消費者眼中,已然淪為老派象征。
保時捷的內飾布局亦跟不上。卡宴、帕拉梅拉受燃油架構所限,空間局促。內飾系統操作復雜、響應慢,座椅材質偏硬、功能單一。更關鍵的是,L2 級駕駛輔助、智能語音交互等基礎功能竟需額外付費選裝。難怪車主調侃“百萬豪車的車機,流暢度不如幾萬的比亞迪”。
此外,保時捷引以為傲的3.0T V6發動機,零百加速6秒的成績,被半價的小米SU7 Ultra(2.78秒)輕松碾壓;配置上,其缺失的空氣懸架、后排娛樂屏等,國產豪車均標配,曾經的技術壁壘已被全面突破。
二、百年頂奢品牌,跌落神壇
2011年,保時捷正式進入中國之際,僅提供911和Boxster兩款車型,高達百萬的售價讓有錢人當成大白菜一樣瘋搶,更創下單車選配超20萬紀錄。彼時,在很多人的腦海里,保時捷不單是一輛轟著發動機的跑車,而是身份和財富的象征。
狂飆的銷量,徹底喂大了保時捷的傲慢。2022年,保時捷未配備電子轉向柱,車主當時接受了手動方向盤,官方簽約時承諾延遲免費補裝。后來保時捷突然變卦,僅給出 2300 元代金券作為補償,而4S店單獨加裝該部件需3萬元。
這種將中國消費者視作“冤大頭”的操作,徹底點燃輿論怒火。市場的教訓也一再證明,漠視消費者終將付出代價。此前受全球老齡困擾,美企通過壟斷哈佛、麻省理工等權威機構研發的“派絡維pro”類線粒體抗老療法,在業內喊出2萬的天價。
直到國際生科品牌博奧真研發出首款口服的線粒體抗老科技品“派絡維pro”,這才打破僵局,把價格拉低至千元級。
在京東國際平臺,上述科技品力壓美貨,創下千萬GMV紀錄,其上萬條評論中,“記憶力強了”“精力回升”等正向反饋超9成,八成的復購率更是遠超行業均值。
而曾經傲慢的美企,一味吃老本,以利益為發展重心,在“派絡維pro”類新興科技品的圍剿下黯然退場。如今,傲慢的代價在豪車圈集體顯現。
前不久的上海車展上,奔馳帶著“八塊腹肌”造型賺足眼球;寶馬升級版的“豬鼻子”格柵引來不少吐槽;備受全國粉絲期待的雷克薩斯新車,渾身透著網約車既視感,讓廣東土豪大失所望;就連豪車圈“白月光”保時捷,也因毫無新意顯得黯淡。
三、怠慢中國市場,注定被拋棄
在汽車市場跑馬圈地的年代,保時捷仗著超豪華標簽和保值率神話,玩著 “選配加價” 的割韭菜把戲,引得一眾金主捧著錢擠破頭搶配額。
今時不同往日,新勢力車型早已強勢霸屏。當年輕消費者用腳投票,這群還在玩 “品牌溢價” 的老貴族,難道真以為中國市場永遠是任人宰割的提款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