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職業餐飲網 張鐸
2015年,共享廚房在外賣爆發的浪潮下興起。瞄準“一流商圈的三流位置”——離客群更近、租金更低、商家拎包入住;不設堂食,只做履約,將效率推向極致。
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標準缺失、監管真空,食品安全頻頻成問題,消費者的信任逐漸動搖。本質還是廚房運營人只想收租金,它并不站在行業高度看發展。
十年后,面對信任危機與內卷競爭,美團交出了新的答卷——浣熊食堂。
為何美團此時重金投入這樣低回報的項目?浣熊食堂代表的基礎設施和行業標準,能否為中小商家帶來新的增長機會,并重塑外賣行業的游戲規則?
行業長期發展絕不靠價格戰,美團扛起重建信任與增長大旗
過去一段時間,外賣行業焦點在單量和價格,比拼“增長成績”成了常態,商家利潤空間持續壓縮。表面上的繁榮掩蓋了更嚴峻的現實:結構性過剩。中國人均餐飲商戶數量遠超國際平均水平,開店容易,盈利卻愈發困難。
與此同時,信任危機日益加劇。消費者對外賣的疑問增多:是誰在做?從哪出餐?使用的是什么食材?面對“看不見的廚房”,消費者正經歷著信息不對稱的博弈。
在供需錯配與信任缺失的雙重困境下,外賣行業的增長邏輯被迫重寫。價格戰或許能帶來短期流量,但無法支撐長期增長。突破的關鍵是跳出舊有的供給結構,重塑價值錨點。
在存量時代,撬動增量的最佳路徑就是信任。只有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才能實現復購與持續增長。
浣熊食堂是美團對此挑戰的回應。它并非平臺自營,也不直接參與餐飲經營,而是一套由平臺主導設計的外賣新基建。通過全鏈條透明化,浣熊食堂以重資產投入換取行業的長期信任回報。
類似的戰略在其他行業已有成功案例。
在消費電子行業,蘋果不僅重新定義終端產品,還深度投資于上下游制造體系,從智能工藝到綠色材料,從質量標準到供應鏈透明,形成了長期的“果鏈”信任護城河。
美團正試圖在中國外賣行業打造類似的信任基礎,成為行業可托付的底層邏輯。吸引到更多的品牌商家、中小餐飲商家一起加入,形成一套經得起市場檢驗、可復用的標準。
浣熊食堂:不是自營開店,而是 “放心外賣”新基建
浣熊食堂,是美團為餐飲行業探索建設的放心外賣基礎設施,以線下投資建設的集中式外賣廚房為基礎,以“全程可視可追溯”為運營原則,延伸至餐飲全鏈條。
在選址方面,浣熊食堂利用美團強大的線上數據體系,深度解構城市商圈的供需關系,從用戶畫像、消費偏好到收餐場景和訂單熱力分布,精確鎖定外賣需求旺盛且符合成本控制要求的優質點位。
與傳統“二房東”模式僅提供場地租賃不同,浣熊食堂從場地搭建、食材采購到出餐配送,全面介入外賣業務的各個環節。
商家只要符合美團的食品安全標準,按照透明開放原則進行運營和改造,均可拎包入駐。
美團將與商家共同探索可追溯供應鏈和全透明運營,所有食材會納入供應鏈全鏈管理與追溯體系。
通過食安日記、明廚亮灶直播和餐食封簽技術等手段,提高外賣食品的可追溯性與透明度。同時“食品安全指數”也將納入商家考核,幫助商家優化運營細節。
在覆蓋區域內,消費者可在美團外賣App中搜索并進入“浣熊食堂”門店,頁面標注有“品質放心食堂”“平臺專人嚴管”“跨品牌一單送達”等標簽,凸顯其在食品安全與履約效率方面的差異化價值。
對于消費者來說,消費者可進入頁面觀看“明廚亮灶”直播,切配、烹飪、打包、出餐各環節一覽無遺,操作過程在陽光下運行。同時,食安日記對每日的進貨核驗、食材切配、成品制作、場地巡檢、整理清潔等進行詳盡記錄,由平臺專人定期維護并對外公示,真正實現食品安全“看得見”。
浣熊食堂優勢解構:透明信任與可復制能力 商戶可持續增長
在外賣行業進入深度存量競爭的當下,價格和品類已不再是決定消費選擇的唯一因素。對越來越多的用戶而言,“看得見”的信任才是關鍵決策點。浣熊食堂的核心優勢,正是以技術和標準為基礎,在重構消費者信任的同時,也提升了品牌的可復制能力。
明廚亮灶透明可視——技術托底,構建信任
以"浣熊食堂"為標桿,美團聯合全國的核心餐飲品牌,為消費者和商家建立“敢點、敢看、敢查”的食品安全互信機制,為行業建立“放心外賣”的最高標準和運營經驗,以滿足用戶對安全放心外賣的更多需求。
這種透明帶來的,并非只是形式上的安心。在實際運營中,美團觀察到,信息透明度越高的商家,復購率和用戶滿意度越高,此前有數據顯示,統計顯示,商家上線“互聯網+明廚亮灶”后,消費者信任度顯著提升,投訴率下降23%,訂單量平均增長5%以上。
這一模式也順應了監管政策的方向。近年來,全國多地陸續出臺“互聯網+明廚亮灶”“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等試點政策,鼓勵餐飲企業提高可視化程度、接入監管平臺。浣熊食堂的透明運營體系,實質上為這類政策的落地提供了可復制的技術支撐。
2025年4月15日,在中國餐飲連鎖峰會上,美團外賣總經理薛冰宣布,未來三年美團外賣將向餐飲行業整體投入1000億元,其中包括商家激勵、消費者補貼、扶持優秀商家和推動明廚亮灶覆蓋10萬家店等。這不僅是對行業基礎設施的持續投入,也是對食品安全與透明度提升的進一步承諾。
美團把“苦活”干了——標準化下的高質量復制
品牌的擴張不僅依賴于吸引流量,更依賴于門店標準的一致性。過去,品牌擴張往往依賴手冊、培訓和巡店來保證標準的一致性,但這往往面臨執行偏差的風險,特別是在跨區域、跨文化的擴張中,品牌的核心標準難以穩定落地。
浣熊食堂接過了這些“苦活”,通過技術手段和平臺支持,提供了一整套可復制、可監控的運營框架,徹底改變了品牌擴張中面臨的難題。
浣熊食堂通過智能化監管系統,總部可以實時查看門店的運營情況,及時識別潛在風險并給予反饋。平臺通過圖像識別和行為分析技術,持續監控后廚操作,確保標準執行。
此外,浣熊食堂還通過精確的數據分析,幫助品牌精準選址,減少試錯成本,確保選擇最適合擴張的城市和商圈,提升擴張成功率,門店的房租成本的比重也可以壓縮到10%。
可以說,浣熊食堂是餐飲品牌的“標準化落地容器”:從廚房配置到操作流程,從供應鏈支持到培訓機制,品牌可直接將打磨好的標準模板,復制到每一家門店。
百余品牌入駐,浣熊食堂的外賣革新
據了解,赫興記于2024年12月在浣熊食堂首店開業時入駐。和入住前相比,赫興記每月的交易量增加了約1000單,月度實付交易額突破10萬元,這一增長發生在僅有十幾平方米的廚房內。
更重要的是,赫興記的整體凈利潤實現了超過50%的增長,充分證明了浣熊食堂在推動品牌成長和提升盈利方面的強大潛力。
借助目前浣熊食堂已在北京、杭州等城市開出10家門店,吸引老鄉雞、全聚德、德克士、云海肴等百余品牌入駐,累計服務數十萬用戶。
然而,這僅是開始。美團的目標是在未來三年內鋪設1200家門店,服務超過1萬家商戶。
這意味著,一套由平臺牽頭、標準支撐、系統驅動的“外賣新基建”正在逐步成型,并將在更廣泛的城市和商圈落地開花,也會有更多品牌隨之成長。
一旦規模化形成,浣熊食堂不僅將改變外賣行業的供給結構,還將深刻影響消費者對“安全”和“品質”外賣的認知。
在浣熊食堂的帶動引領下,整個行業有望實現更高標準的運營,消費者對外賣的信任度將進一步提升,行業整體的食品安全和品質水平也將迎來新一輪的提升。
職業餐飲網小結:
“透明”、“信任”和“協作”,將成為未來增長的關鍵詞。
隨著消費者對外賣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斷提高,平臺與商家之間的關系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不再僅僅是流量的撮合與成交,而是通過基礎設施的深度協作,推動雙方共同成長和價值創造。
高標準、重投入,全程可視、全鏈追溯,浣熊食堂試圖從底層重構外賣生態的基礎設施,搭建起一套可驗證、可復制的食品安全新范式。
浣熊食堂所提供的,不僅僅是“廚房空間”,更是與行業未來發展緊密對接的完整能力體系,它不僅帶來短期利好,更是一種長期答案。
主編丨陳青 統籌 | 楊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