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號好了!一個老味、一個巧克力!”7月初,經歷了連續的降雨之后,天津終于迎來了一個晴天。夜幕降臨后,沉寂了數日后的刨冰店們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
位于河東區大直沽附近的一家刨冰店尚未晉升為“網紅”,但憑借真材實料和地道“老味”仍舊吸引了不少周邊居民前來捧場。一位“姐姐”坐在馬扎上舀了一勺入嘴后不由喟嘆:“嗯!這才叫過夏天呢!”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位于和平區西康路的“鐵真刨冰”——天津著名“網紅店”門口大排長龍,前來品嘗的不僅有當地人,更多了不少外地游客。“在網上聽說天津刨冰是特色,這家推薦很多,所以排隊也得來嘗嘗。”
無論是天津人自己的消夏手段,還是游客熱衷的網紅打卡地。刨冰,儼然已經成為了天津又一張特色名片。
“老味”一入口,就嘗到了童年的那份酸甜
7月5日晚7時許,位于和平區多倫道的王中王刨冰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排在隊尾的一名女生告訴記者,她是從福建來天津出差的,在網上刷到這家刨冰很好吃,臨走之前想來嘗嘗。“9點多的火車,是有點趕,但來都來了,排隊也得嘗嘗。”
另外幾位天津本地的食客也坦言,自己也是在網上刷到這家店的推送,所以想來嘗試一下。
“如果天津有什么東西是可以跟太陽對著干的,那就是天津的刨冰。”這是一位北京的知名美食博主在介紹天津刨冰時發出的感嘆,他所介紹的就是這家王中王刨冰。這條不足5分鐘的視頻發布于6月初,在小紅書收獲了超過1.2萬的點贊量,在B站收獲超過4.2萬的閱讀量,引發大量網友爭相好奇:“高低得去天津嘗嘗。”
本地人艾青也是其中的一名粉絲,雖然對她對刨冰并不陌生,但看過視頻之后還是忍不住驅車前往。“有一次白天去的,下午兩點,烈日曬著,幾十米的長隊排著,一問都是來吃網紅同款的。”她沒有繼續湊熱鬧,轉而選擇了另一家知名度不高的店,“也沒必要只盯著網紅店,天津有的是好吃的刨冰。”
正如馬扎上的“姐姐”那句喟嘆:在天津,吃刨冰才算是過了夏天。
“現在吃的都高級了,都是新鮮水果和自己熬的果醬。我們小時候那就是‘冰碴子+色素’。”7月5日晚,位于和平區西康路的另一家網紅刨冰店——鐵真刨冰門口,好不容易在人潮中找到兩個空位,萌萌坐定后一邊往嘴里塞杏干一邊滔滔不絕,“你在天津,吃刨冰才算真正的過了夏天!”
不可否認,天津刨冰又一次火了。盛夏來臨,這股從線上刮向線下的熱潮,不僅吸引外地游客爭相前往,也喚起了許多天津本地人的“刨冰記憶”。
“小時候記得最清楚的就是晚上吃完飯跟家大人出門遛彎,馬路邊來碟刨冰,又解饞又涼快。”艾青坦言,但似乎只有天津在三四十年后的今天,還保留著這份市井傳統,甚至把它“捧”成了外地游客爭相打卡的標簽。她介紹,夏天晚上吃刨冰,幾乎成了刻在天津人基因里的習慣,“而且就得坐馬路牙子上吃。”
回憶起童年記憶,艾青滔滔不絕。她說古早的手搖刨冰一般沒有“店”,只有“攤”,充其量在臨街的窗戶開個“門臉”。“門臉”充當出餐口的作用,馬路牙子就是“堂食餐廳”,食客們買完自己端走后放在用大板凳充當的桌子上,坐在馬扎上開吃。“跟吃大排檔一樣,也算是一種社交方式。”
現如今的天津刨冰,雖然口味和原材料不斷升級,但坐在路邊馬扎上吃的傳統并未改變。或許也正是這種接地氣的方式成為了天津刨冰最大的魅力之一。
從天津打包刨冰回北京?京津冀共吃一碗冰
“從天津帶刨冰回北京,成就達成!”今年5月,小紅書上一對北京父母憑此行為小火了一把。該夫妻稱為了寬慰備考的女兒,嘗試從天津打包了一份刨冰帶回北京。為了保證兩個多小時的車程中不讓刨冰融化,父母二人用上了保溫書包、保冷杯、冰袋等各種方法。
“19:45分在天津古香齋買的,22點進屋,成就達成,我激動的都跳起來了!”孩子父親寫到。
而針對這樣有些瘋狂的“壯舉”,網友不僅沒有掃興,反而紛紛捧場表示羨慕,感慨:“女兒好幸福!”有網友感嘆:“北京人去天津吃刨冰原來是真的。天津刨冰真好吃,酸梅湯更是一絕,沒喝過那么好喝的酸梅湯!”也有熱心網友提醒:“姐妹,古香齋在北京開了兩家店了,沒必要去天津了。我也是清明節跑到天津去吃,被告知北京有店。”
對此,津云記者通過大眾點評查詢發現,目前北京王四營和三里屯分別顯示兩家古香齋刨冰店,但均顯示尚未正式營業。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天津人告訴記者,“北京也有幾家其它牌子的天津刨冰,主打‘天津老味’,味道也不錯。”
不僅僅是北京。這么近,那么美,刨冰也能到河北。
2024年10月11日,一位小紅書網友發布了一條求助帖,稱:“今年去天津旅游,吃了一次刨冰,太好吃了。想回河北開一家天津老味刨冰,誰知道在哪里學習比較正宗啊?”評論區內,天津IP網友紛紛支招:“買個刨冰機,進點冰,備點水果煉乳。”“自己熬醬,天津刨冰的靈魂。”“找個連鎖店問問加盟?”……
沒想到,時隔不到一年,這位網友的ID已經變成了天津某刨冰品牌衡水店,翻開他的主頁,從赴津學習手藝、店鋪選址、試做樣品,到正式經營后的營銷推廣等,網友們就這樣一步步“云監工”天津刨冰落地河北省衡水市,并收獲好評。
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津云記者在小紅書、抖音等平臺搜索“刨冰 河北”關鍵詞,大量標題為“在石家莊/邯鄲/衡水/廊坊/保定……也能吃到正宗的天津刨冰”的分享貼。“雖然有點跟風,但也側面證明天津刨冰確實挺受歡迎的。”艾青表示。
老口味長紅數十年,天津人在吃上“不含糊”
事實上,刨冰并非天津獨有,但之所以能夠成長為獨屬于天津的一個新標簽,離不開對這份老滋味的守正創新。
升級換代的是越來越扎實的用料,不變的是源自童年的那口酸甜。
“要是一直延續‘冰碴子+色素’的老路,天津刨冰也火不到今天。”萌萌直言。她告訴記者,在自己的成長記憶中,刨冰在很長一段時間逐漸被咖啡、奶茶、雪冰等新式冰品所取代,在天津逐漸式微,直到2010年前后在移動互聯網的加持下,諸多老字號憑借真材實料的“鮮果”再度翻紅。
“舍得放料”是消費者對天津刨冰最大的共識之一。一勺“酸磨糕”、一勺杏干、一勺杏肉、一勺紅果,再加一勺紅豆中和味道,鋪在刨好的冰碴上,天津限定的“老味刨冰”就做好了。正如一位美食博主在視頻中感嘆的那樣:“第一次見這么貨真價實的料,真的好豐富。”
價格也相對親民。在津云記者的走訪中發現,包括幾家網紅店在內的天津刨冰價格約在15至30元不等,備受青睞的“傳統老味”均價在15元上下,多位消費者均向記者反饋:“物超所值。”
“這家(王中王)開了得二三十年了,原來就在南市食品街,后來搬到這邊,越來越火。”一位代替朋友來排隊的消費者告訴記者,他本人并不熱衷網紅品牌,但無奈朋友點名想嘗試,索性陪著一同前往。他告訴記者,如果真的只是想吃好吃的天津刨冰,很多品牌和連鎖店都能選擇,無需盯著一兩家苦等。“都好吃,用料都足。”
按照這位消費者的提示,記者前往位于西青區一家較為小眾的刨冰連鎖店。但不足50平米的小店內依舊人滿為患,一位消費者表示:“排了有半個多小時,也沒地坐,只好打包帶走了。”可見天津人對夏日這口刨冰的瘋狂。
甚至還過上了“刨冰節”。
7月4日晚,在南開區南門外大街的這片戶外區域,20多家刨冰店帶來了拿手的杏干、酸磨糕、紅豆煉乳等老味兒刨冰。消費者還可以自由組合,把多種口味兒搭配到一塊兒。旁邊就是大悅城,商場與刨冰節相互引流,據悉一天的客流,達到了2萬多人。
“對于天津人來說,刨冰不僅僅是新晉網紅頂流,最重要的是屬于一代人的時代記憶。”艾青感慨,“現在市面上各式各樣的奶茶、冷飲層出不窮,選擇多種多樣。但對于80、90一代人來講,好像只有和朋友坐在馬路邊吃一口酸磨糕裹著的冰碴子,才算真正過了夏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