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坡縣,位于廣西西南邊陲,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高平、河江兩省接壤,擁有長達206.5公里的國界線,是廣西陸上疆界線最長的縣份之一。那坡縣歷史悠久,宋朝建置時稱鎮安,中華民國稱鎮邊縣1953年經政務院批準更名為睦邊縣,1965年根據毛澤東主席名句“還是‘那坡好’!”更名為那坡縣,是全國唯一由毛主席親自擬定縣名的縣。
全縣境內群山連綿,經濟發展長期受到“山多地少” 地形制約。2021年8月,那坡縣被確定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近年來,那坡縣在鄉村振興道路上大膽探索,打造出“科技+產業+公益”三位一體的邊境助農新模式,以黑豬產業為紐帶,串聯科研創新與農戶增收,為邊境地區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01
慈善項目落地,開啟助農新篇
2025年7月4日下午,那坡縣坡荷鄉中山村智慧養殖科技小院熱鬧非凡,“我在那坡有頭黑豬”慈善項目正式啟動。長江商學院學員、廣西大學專家教授、那坡縣政企代表以及輔音國際、新豬網、進言傳媒等媒體匯聚于此,共同為項目揭幕。
“我在那坡有頭黑豬”慈善項目活動現場
40余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長江商學院學員,積極參與認購黑豬,提前預付每頭5000元認購款,并帶來企業成熟銷售渠道。“先認購后消費”的公益創新模式,將公益升級為產業賦能新形態,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
廣西福喜樂集團總經理劉國華主持儀式
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儀式由廣西福喜樂集團總經理劉國華主持。
廣西大學農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司紅彬致辭
廣西大學農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司紅彬在致辭時介紹了廣西大學通過專業技術支持和人才優勢助推那坡縣鄉村振興的舉措,已選派七批38人次教職工扎根那坡縣做駐村第一書記,全方位支持那坡發展;打造“科技小院”,利用本地資源,指導液態飼喂技術,提升黑豬肉質營養;“我在那坡有頭黑豬” 項目融合高品質產業與溫暖慈善,踐行科技強農,助力鄉村振興。
那坡縣縣長劉濤發表講話
那坡縣縣長劉濤詳細闡述“六位一體”生豬產業生態循環聯合體的構建過程和成效,自2024年春天起,廣西福喜樂集團與那坡縣政府相關部門立足地域特色,創新構建“政府主導+庭院農場主體+科技金融支撐+新合作社平臺+龍頭企業保障+獨特品牌提升”的生豬產業生態循環聯合體,打造生態養殖“那坡模式”,走出科技賦能、產業增效、生態美麗的新路。
長江商學院EMBA運營負責人王奕兮發表講話
長江商學院EMBA運營負責人王奕兮發表講話,表示長江商學院文化傳承是“無公益,不長江”,期望能切身參與助力那坡縣的產業發展。
廣西慈善聯合總會常務副會長黃小寧發表講話
廣西慈善聯合總會常務副會長黃小寧發表講話,肯定廣西福喜樂集團在那坡縣力推的生態養殖科技小院是慈善光彩的產業,贊揚廣西福喜樂集團董事長黃定壽幾十年如一日,情注“三農”,執著農業產業化,感謝長江商學院的學員支持那坡黑豬養殖,期望社會各界參與慈善產業,助力那坡縣鄉村振興。
參加認養活動長江商學院學員合影
學員們踴躍認購“科技小院”養殖的大黑生豬,領導專家們為學員頒發證書,并贈送了可愛的黑豬模型。本次公益活動促進了產業幫扶與公益事業的深度融合。
長江商學院EMBA學員黃凌港接受媒體采訪
長江商學院EMBA學員黃凌港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之后會不停地會有長江的同學會過來,一批接一批來到我們的邊境城市,來到我們那坡看一看走一走,還是用毛主席那句話“還是那坡好!”。
在彩花紛飛中,嘉賓們共同為“長江五月黑豬小屋”揭牌,門牌內是現代科技與生態環保的移動豬舍,門牌外則是農戶們綻放的笑容。
“長江五月黑豬小屋”揭牌儀式
走進破荷鄉中山村科技小院,一排排配備智能飼喂系統和物聯網監測設備的庭院式豬舍映入眼簾,高科技設備24小時不間斷精準探測豬舍內環境指標,確保黑豬舒適成長,保障豬肉品質與口感。
第十二屆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副主席、廣西慈善聯合總會會長劉正東會見學員
2025年7月3日下午,第十二屆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副主席、廣西慈善聯合總會會長劉正東在南寧會見參加本次公益活動的長江商學院EMBA學員們。作為長江商學院第五期學員,劉正東回憶起早年在那坡中越邊境掛職的經歷,肯定廣西福喜樂集團董事長黃定壽的貢獻,福喜樂在2024年“9.5中華慈善日”活動中,捐助666萬元專項用于那坡縣慈善產業助力,成為當年捐款最多的企業。
02
全產業鏈形成,實現多方共贏
廣西福喜樂集團成立于2017年,在那坡縣、靖西市等地投資12億多元建設15個大型養豬場和種豬繁育場,獲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五星級)”稱號。公司秉承“存于社會,回報社會”理念,以“公司+合作社+脫貧戶”方式帶動脫貧村民養豬增收。2018年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授予公司董事長黃定壽“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202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開發辦公司授予企業“鞏固拓展脫貧成果龍頭企業”。
福喜樂集團扶貧獲獎證書
集團幫扶580個脫貧村增收致富,實現村集體經濟每村每年增收5萬元以上,帶動26152個脫貧戶每戶每年增收5000元,截至2025年6月底已累計發放村集體經濟分紅款9143萬元。
近年來,公司立足那坡縣域資源實際,探索創新實踐 “政府主導+家庭農場主體+金融支持+龍頭引領+合作社平臺+特色品牌”“六位一體” 聯農帶農那坡模式,發展生豬產業生態循環聯合體,以家庭農場為主體、統分結合、多方共贏,帶動農戶養豬致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那坡鄉村振興。
破荷鄉中山村智慧養殖科技小院俯瞰圖
依托廣西大學的科技支撐,福喜樂集團創新開展“生態養殖,科技小院”養豬項目,采用可移動欄舍,農戶在政府協調下,通過自置或貸款安置欄舍,公司為農戶提供生豬、養殖技術,并以每斤8.5元的保價回收價格,每頭豬可獲利300元以上。一棟欄舍養殖20頭生豬,一年出欄兩批共40頭生豬,農戶可獲利1.2萬元。農戶還利用周邊地塊種植南瓜、玉米等作物,實現種養結合的生態養殖模式。
廣西大學動科院教授蘭干球現場留影
廣西大學動科院教授蘭干球介紹,移動式庭院豬舍占地少、組合方便,能充分利用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廢棄土地,結合益生菌發酵當地農副產品作為飼料,降低養殖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改善豬肉品質,一舉多得。
廣西大學動科院教授沈水寶現場留影
廣西大學動科院教授沈水寶認為,六位一體模式是現今鄉村發展的新模式,能整合政府主導和各方力量,特別是科技力量,帶動農民致富。
中山村黨支部書記楊永勝接受媒體采訪
中山村黨支部書記楊永勝自豪地說:“去年我們村已有12戶農戶參與生豬養殖,每戶收入達6000多元。看著村民們臉上的笑容越來越燦爛,生活越來越有奔頭,我們對那坡邊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信心也越來越堅定。”
截至目前,那坡縣已建成7個縣級科技小院示范點,安置移動豬舍,新增生豬投欄5820頭,出欄3360頭,帶動40個村集體、477戶農戶參與養殖,戶均增收超6000元。
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品牌建設分會會長、輔音國際董事長趙明現場合影
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品牌建設分會會長、輔音國際董事長趙明長期以來對那坡縣黑豬養殖在品牌策劃和市場推廣上始終給予大力支持,他說,那坡縣全年平均氣溫18℃,空氣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米有28000個以上,發展高品質黑豬具有得天獨厚的環境和氣候優勢,推進“移動、智能、生態庭院豬舍”的建設,充分發揮那坡“低緯度、高海拔、壯族、邊境”特色,這與我所倡導“讓一部分豬回到農民身邊”的綠色富民理念高度契合,為鄉村振興提供可執行、可復制模式。
廣西福喜樂集團董事長黃定壽接受媒體采訪
廣西福喜樂集團董事長黃定壽表示:我們首先要將那坡黑豬的品牌做大做強,從冷鮮肉供應起步,逐步拓展到深加工領域,讓那坡的豬肉、臘肉、酸肉等特色產品能夠走出廣西,走向全國各地,甚至是國際市場。
注:文中圖片來源于新豬網、那坡融媒及福喜樂集團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