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龍中醫一院治未病中心專家提醒:小暑季節到,預防伏天熱
小暑六月節
【唐】元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
鷹鹯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小暑開始后便進入伏天,所謂“熱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治未病中心專家聶宏教授就小暑養生提出以下建議:
氣候特點:小暑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太陽位于黃經105°。時間通常為每年的7月7日或8日,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古代歷法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蟋蟀此時還在穴中面壁,不能出穴飛,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飲食習俗:“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來,意味著即將進入三伏天。民間有很多地方有小暑時節“食新”的習俗。農民會用新米做好飯,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祈求秋后五谷豐登。伏天民諺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民間有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
飲食養生:我國古代的氣象學稱這—時段為長夏。長夏在五臟屬脾,最大的特點是濕氣太重。脾最怕濕邪來犯,受“濕邪”的侵襲容易出現四肢無力、精神萎靡、脾胃不和、惡心出汗、手足水腫、大便稀溏等癥狀。《千金方·養性序》中記載“不欲極饑而食,食不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過多。飽食過多,則結積聚,渴飲過多,則成痰澼。”因此飲食應適當清補,注重膳食營養的多樣化,飲食以適量為主,過飽過饑均容易導致氣血脾胃的損傷、虛弱乏力等。在飲食上要清淡,少食油膩,多吃些解暑健脾的食物。夏季受氣溫影響,汗液較多,適當食用酸味食物,如檸檬、烏梅、山楂、菠蘿、葡萄、獼猴桃等,既可祛濕止瀉、又可生津解暑。
專家提醒:高溫天氣容易導致中暑,夏季養生注重防止中暑,清利濕熱。夏季疾病預防的重點是消化道疾病,過食生冷寒涼的食品易導致腹痛腹瀉等疾病。同時,季節濕熱加之天氣悶熱,人體脾胃均會不同程度上受到影響,導致出現惡心嘔吐、腸胃不適、體虛乏力等癥狀。
小暑養生菜
——八寶葫蘆鴨
【食療功效】養心安神,滋陰潤燥。
【食材原料】肥鴨一只,糯米500g、海參一只、香菇50g、蓮籽70g、冬筍50g、青豆50g、栗子60g、火腿50g,蔥、姜、食鹽、味精、醬油、胡椒粉適量,料酒20g、白糖20g、高湯、蜂蜜適量。
【操作步驟】
1.去骨:整鴨泡好后,進行整鴨除骨,保持鴨皮不破。
2.浸泡:糯米、蓮子洗凈,提前用水泡5小時。
3.改刀、焯水:栗子、火腿、海參、冬筍、香菇依次切丁,焯水備用,蔥、姜切末。
4.入鍋:蔥、姜熗鍋,加入焯過水的配料及糯米、蓮子,翻炒后加料酒、食鹽、白糖、醬油炒至入味。
5.封口、裝料:將鴨皮一端縫合,另一端裝炒好的配料,裝滿后用針線封口,露出鴨嘴。
6.造型、調色:用繩子綁成葫蘆型,表皮涂滿蜂蜜上色。
7.入鍋:用熱油炸至上色后,再用蔥、姜熗鍋,加高湯及鴨子燉40分鐘。
8.出鍋:另起鍋加入蒸鴨子的湯勾芡,澆在鴨子上即可。
【藥膳功用】鴨肉健脾補虛,滋陰養胃,利水消腫;蓮子健脾益腎;糯米健脾暖胃;香菇補肝腎;栗子養胃健脾,補腎強筋。八種食材合用具有養心安神,滋陰潤燥,健脾養胃之功。本藥膳適宜健康與亞健康人群四季滋補,可防治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產后及病后體虛、少年兒童生長發育遲緩等病癥。
【專家點評】糯米又叫江米,是人們經常食用的糧食之一。因其香糯黏滑,常被用以制成風味小吃,深受大家喜愛。糯米是一種溫和的滋補品,有補虛、補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糯米煮熟后黏性很強,光澤明亮,不易回生,口感油潤滑膩。由于糯米吸水率低,脹性小,一般不用作主食,常用于制作糕點、小吃等。
【趣聞軼事】八寶鴨早在清朝就已經出現。《調鼎集》和《桐橋倚棹錄》都記載了“八寶鴨”一菜及其制法。江蘇是此菜的發源地,后來在流傳與演變過程中江蘇菜、魯菜、川菜等菜系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烹制方法。此菜的重點是以整鴨脫骨技法去鴨骨,要保持鴨皮不破。在鴨腹內釀入八種餡料,精工制成葫蘆形。鴨肉鮮嫩,餡心糍糯疏散,滋味咸鮮香醇。
小暑養生菜——殘燈豆腐
【食療功效】調理腸胃,降脂減肥。
【食材原料】豆腐300g,豬肉餡100g,蔥、姜、冬筍、木耳、青椒、海米、胡蘿卜適量,食鹽、味精、料酒、淀粉、雞蛋、白糖、辣椒醬、高湯適量。
【操作步驟】
1.壓泥:將豆腐切片壓成泥,加入肉餡。(最好用鹵水豆腐)
2.改刀:海米、蔥、姜切末。
3.調味:豆腐泥加入蔥末、蒜末、海米末,再加料酒、食鹽、味精調味,加淀粉和雞蛋攪拌均勻。
4.改刀:冬筍、青椒、木耳切片。(冬筍水煮5~10分鐘去除草酸,木耳以秋耳為佳)
5.入鍋:用手將攪拌均勻的豆腐泥抓成貓爪丸子,入鍋炸至色澤金黃即可出鍋。
6.入鍋:用蔥、姜熗鍋,加入切好的冬筍、青椒和木耳,再加辣椒醬、料酒、高湯、白糖、味精調味、水淀粉勾芡。
7.出鍋:炸好的豆腐丸子放入鍋中,翻炒均勻即可出鍋。
8.擺盤:將胡蘿卜切成火苗形點綴擺盤。
【藥膳功用】豆腐是素菜中的佳品,富含鈣和蛋白質。肉餡搭配豆腐,促進優質蛋白的吸收;冬筍降脂減肥,清理腸道;海米促進陽氣生發。本藥膳是日常調理腸胃、降血脂的佳方。高血壓、動脈硬化、高脂血癥可以適當選用此款藥膳。
【專家點評】豆腐性涼,味甘,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等。豆腐中含有豆固醇,可減少膽固醇的吸收,所含磷脂可促進膽固醇代謝及預防大腦老化,是我國居民膳食中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
【趣聞軼事】這道菜與清朝名臣姚啟圣有關。據傳姚啟圣到了告老還鄉的年紀,接到圣旨后返歸故里。在返鄉的路上,他坐在船上悶悶不樂,回想起官場際遇心潮起伏,因而食欲不振,茶飯不思。這天船家端上一盤菜和酒,請他用膳,姚啟圣隨便吃了幾口菜,感覺很好吃,就問船家這道菜叫什么名字。船家回答說叫“殘燈豆腐”。姚啟圣很好奇,便問有何寓意,船家說,“您看這油燈的燈油已所剩無幾,燈焰也沒那么光亮了,人都有老的時候,年紀大了,精力不足了,應該回家休息了。”姚啟圣聞聽心內豁然開朗,明白這是船家以菜相勸,心結既開,就高興地唱起歌來。后來這件事傳到宮中,每有大臣謝任時,殘燈豆腐就成了必上的一道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