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朝鮮戰爭打響后,剛成立不久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空軍,以“中國人民志愿空軍”的名義沖向了戰場。當時咱們面對的美國空軍,那可是擁有1200多架作戰飛機,而且半數飛行員都參加過二戰,實戰經驗豐富得很。反觀咱們的空軍,成立還不到一年,只有200架老舊的戰機,飛行員平均飛行時間都不到100個小時。可就是這樣的差距,咱們空軍在兩年零九個月的戰斗里,損失了231架戰機,卻打下了敵機330架,還打傷了95架,創造了世界空戰史上以弱勝強的奇跡。
一、231架戰機與116位英雄的犧牲
根據志愿軍空軍司令部1953年8月的統計,朝鮮戰場上咱們空軍一共損失了231架戰機。這里面米格 - 15系列戰斗機最多,有224架,其中米格 - 15比斯就有112架;還有3架拉 - 11活塞戰斗機和4架圖 - 2轟炸機。另外,有151架戰機被敵人打傷,包括87架米格 - 15比斯、54架米格 - 15戰斗機、3架拉 - 11戰斗機和7架圖 - 2轟炸機。
這231架戰機的背后,是116名飛行員的壯烈犧牲。他們當中有團級干部11人、營級干部9人、連級干部14人,還有82名普通飛行員。空十二師剛到朝鮮的時候有60多個飛行員,等打完仗回去,就只剩下12個人了,可見這場戰爭有多殘酷。在遼寧丹東的抗美援朝紀念館里,英雄墻上刻著這些烈士的名字。比如說王海大隊的飛行員孫生祿,1952年12月3日那天,為了保護長機,他開著飛機直接撞向了敵人的機群;一級戰斗英雄劉玉堤,1951年11月10日那場空戰,他一個人就打下了4架F - 86,最后因為飛機沒油了,只能迫降在海面上;還有韓德彩,1953年4月7日,他開著飛機和美軍“雙料王牌”飛行員費席爾較量,當時他飛行時間才200個小時,可最后還是把費席爾的飛機給打下來了。
二、空中戰術的較量:從“米格走廊”到近身肉搏
咱們空軍主要在清川江到鴨綠江之間的“米格走廊”作戰。因為米格 - 15的航程有限,最大只能飛1030公里,所以只能在這片狹長的空域和美軍打。美軍仗著他們的F - 86“佩刀”戰斗機厲害,采用了“獵殺隊”的戰術,4架飛機組成一個小隊,用“薩奇剪”這種機動動作,交叉著攻擊咱們。咱們空軍就想出了“一域多層四四制”的戰術,把空中的編隊分成不同的高度層、速度層和攻擊層,形成了一個立體的防御網絡。
1952年2月10日,空四師十團團長張積慧帶著編隊和美軍“王牌大隊”碰上了。當時有8架F - 86圍著他們打,咱們的飛行員就用“垂直機動”的戰術,利用米格 - 15爬升快的優勢,一下子沖到敵人后面。張積慧在3000米的高空,緊緊咬住美軍“雙料王牌”戴維斯的飛機,在500米的距離上,三門炮一起開火,把戴維斯的飛機給打下來了。這場空戰可把美軍嚇壞了,打破了他們不可戰勝的神話,還逼得美軍把F - 86的作戰半徑從300公里縮短到了200公里。
三、裝備的升級:從老舊活塞機到先進噴氣機
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咱們空軍用的拉 - 11活塞戰斗機,和美軍的F - 80流星噴氣戰斗機比起來,差得太遠了。拉 - 11最大時速才509公里,而F - 80能達到933公里。1950年11月30日那天,美軍F - 80利用速度優勢,從6000米高空俯沖下來攻擊咱們的轟炸機群,拉 - 11編隊根本追不上,也攔不住。
轉機出現在1951年3月,蘇聯給咱們送來了米格 - 15比斯戰斗機,咱們空軍的裝備一下子就提升了一大截。米格 - 15比斯裝的克里莫夫VK - 1A發動機,讓飛機最大時速能達到1076公里,爬升率每秒25米,還配備了NR - 23航炮,每分鐘能發射900發炮彈,這些性能和美軍的F - 86E差不多。1953年5月30日,空三師九團的飛行員蔣道平開著米格 - 15比斯,在12000米高空和4架F - 86打了起來。他利用米格 - 15比斯垂直機動好的優勢,連續俯沖攻擊了3次,最后把美軍“王牌飛行員”麥克康奈爾的飛機給打下來了。
四、戰略意義:231架戰機換來的制空權
咱們空軍雖然損失了231架戰機,但換來的卻是改變戰爭走向的戰略價值。美軍遠東空軍統計說,從1951年9月到1953年7月,他們有30%以上的空中力量都被咱們空軍牽制住了,用來反航空兵的作戰架次占比從9.3%漲到了31.4%。1952年秋天,美軍發動攻勢,每天派200多架轟炸機來轟炸咱們志愿軍的后方交通線,想搞“絞殺戰”。可在咱們空軍和蘇聯空軍的聯合打擊下,他們的轟炸效率下降了67%,咱們的鐵路運輸量反而比戰前還多了23%。
而且,咱們空軍通過這場戰爭,還積累了很多經驗,對米格 - 15進行了23項改進。比如把航炮的備彈量從80發增加到160發,在機翼下面加了兩個能掛50公斤炸彈的掛架,還改進了座艙儀表的布局。這些改進經驗都用在了咱們國產殲 - 5戰斗機的研制上,讓中國成了繼蘇聯之后,第二個能自己制造噴氣式戰斗機的國家。
五、從戰損數據看今天的空軍發展
現在到了2025年,咱們中國空軍已經今非昔比了,有3000多架先進的戰機,像殲 - 20隱身戰斗機、運 - 20戰略運輸機、轟 - 6N戰略轟炸機這些,都是世界一流的裝備。可朝鮮戰爭里那231架戰機的損失,一直提醒著我們:制空權的爭奪,可不是光看裝備好不好、數量多不多,還得看戰斗意志強不強、戰術新不新、工業能力行不行。
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里,王海當年駕駛過的那架米格 - 15比斯戰斗機還在,機身上畫著9顆紅星,那是他打下的敵機數量。這架飛機就像一位無聲的講述者,訴說著70多年前那場激烈的空戰。那些在231架戰機殘骸中展現出來的,不只是硝煙和火焰,更是一個民族從弱小走向強大、從站起來到強起來的空中脊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