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蔡俊
一對夫婦憑借國產沖鋒衣,要拿下自己的資本“果實”。
這對夫婦主營的公司為伯希和,計劃上市港交所,聯席保薦人為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背后股東有明星機構和大廠。??若成功上市,公司有望成為“中國高性能戶外生活方式第一股”。
但真正考驗公司的,不是看得見的資本高光時刻,而是消費者心中的品牌護城河構建。沖鋒衣品牌講求高性能的技術屬性,如何擺脫性價比的市場固有標簽,或是公司經營方面的目標。
真實的品牌護城河是什么
“川西的天,說變的臉。前一秒還艷陽高照,后一秒就暴雨糊臉”,一位戶外博主在小紅書分享自己的徒步經驗,下一秒他切入帶貨模式并重點介紹:伯希和The Limit巔峰系列沖鋒衣。
這位博主的重點,放在該產品的核心工藝,包括eVent面料、Storm Breath防水透濕科技、三層壓膠等。結尾,他給伯希和定下一個結論:“國產堆料王”。
無論結論是贊美或另有含義,無可否認的是,搭上了戶外運動和電商的雙重風口,伯希和正站在自身前所未有的高度。
2022年到2024年,公司實現收入3.79億元、9.08億元、17.66億元;取得凈利潤0.24億元、1.52億元、2.83億元。其中,服裝產品的收入占比超90%,售價約500元的經典系列“三合一”沖鋒衣累計銷量380萬件,線上渠道收入占比約80%。
從爆款的售價能看出,伯希和的產品定位于性價比。眼下,沖鋒衣品牌在國產與進口的大量涌現下呈現金字塔價格體系。從入門的駱駝、探路者,到大眾的伯希和、迪卡儂,再到中堅的哥倫比亞、狼爪,均價逐級而上;再往上,就是高端的猛犸象和塔尖的始祖鳥。
伯希和能成為一匹黑馬,內部和外界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
外界將其異軍突起更多放在營銷發力。2014年,公司開始尋找明星代言;2019年,公司推出URBAN TECH系列產品登陸巴黎和米蘭時裝周;2020年,公司受邀參與天貓《造風者計劃》推出“鋒潮”系列沖鋒衣,抓住了電商紅利。
2022年到2024年,公司的銷售成本分別為1.73億元、3.79億元、7.13億元,占收入的比重各自為45.7%、41.8%、40.4%。其中,廣告及推廣費用分別為0.69億元、1.7億元、3.59億元。
相比之下,2022年到2024年,公司的研發成本分別為0.14億元、0.2億元、0.31億元,占收入的比重各自為3.6%、2.2%、1.8%,低于凱樂石、探路者等品牌的5%研發占比。因此,市場有不少質疑其“輕技術、重營銷”。
但內部,公司強調過自身的技術屬性。品牌成立的第二年,公司搭建專有技術平臺PT-China,小紅書上各大博主向消費者心智植入的eVent面料、Storm Breath防水透濕科技等均出自該平臺,覆蓋防水、吸濕排汗等性能。
所以,外部對營銷和內部對技術的不同解讀,哪個才是真實的品牌護城河?
工藝才是“靈魂”
要回答沖鋒衣品牌的護城河問題,起源在于發展歷史,內核在于工藝。
當始祖鳥尚未攻占消費者心智前,其產品定位專業級的戶外從業者、愛好者。破圈后,品牌推出城市通勤系列,但真正被“捕鳥人”(品牌消費者)津津樂道的,還是其GORE-TEX壓膠工藝。該工藝以聚四氟乙烯(ePTFE)膜為核心材質,設計采用“面料+膜+內襯”的三層或兩層半復合結構,達到防水、透氣、耐用的極佳性能。
換句話說,工藝才是沖鋒衣品牌的“靈魂”,當下的國內消費者不會單純為品牌溢價買單,而是對產品的技術屬性達成高度接受的共識后,才進而認可品牌并產生口碑,最終或借助事件營銷破圈。
因此,伯希和的護城河或應建立在技術工藝的基礎上。
小紅書平臺上,不少戶外博主說到eVent面料時,也會提及GORE-TEX,但前者的技術仍有不少進步空間。
eVent面料在透氣性上表現卓越,因采用無PU涂層的“直接透氣”技術,低強度徒步場景下透氣感更佳,但熱帶雨林、蒸汽環境等極端高濕度中,涂層結構對水汽擴散的引導可能無法更均勻,穿著者仍可能感到悶熱。同時,eVent面料為保證防水膜的強度,通常采用高密度紡織,手感比部分壓膠面料更硬,彎折時容易產生明顯折痕,穿著時關節活動處可能有緊繃感,尤其在輕量化沖鋒衣中表現更明顯。
2016年,伯希和合作國內無氧登山團隊,2021年與美國廠家打造航天級保暖裝備。公司可能意識到專業屬性在構建沖鋒衣品牌的重要性,但當下看,性價比的標簽或是消費者首選考慮。
這種市場驅動下,雖然公司的業績增速亮眼,但庫存壓力也是顯而易見。
2022年到2024年,公司的存貨余額分別為1.54億元、2.38億元、5.95億元,存貨平均周轉天數各自為279天、189天、213天。其中,2024年制成品同比大漲182.5%,存貨積壓或帶來壓力,同期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0.31億元。
投資機構蜂擁而入
盡管伯希和還在自己的進階之路上,但資本已做出選擇。
2012年,劉振及妻子花敬玲創辦伯希和品牌。2015年,伯希和正式的營運主體成立。2023年前,公司并未被機構挖掘價值,僅有2021年員工持股平臺對公司增資,對應估值5290萬元。
轉折發生于2023年。同年,安徽創晟、安徽徽元、安徽文創、利辛產投等對公司增資認股,穿透后有國資身影。A輪融資中,公司投后估值增至11.9億元。
2024年,公司價值被繼續放大。同年,公司累計融資2.88億元,參與機構包括啟明創投、創新工場、金沙江朝華、青島??靥斐?、安徽創晟、利辛產投等。這些創投機構的操盤人,涵蓋李開復、朱嘯虎等。
2025年,騰訊投資以3億元參與公司遞表前的最后融資,安徽徽元進行跟投,公司的投后估值增長至28億元。
在市場上,有觀點認為伯希和是“始祖鳥的平替”,但站在資本角度,上市成功與市值膨脹才是關心的焦點。從默默無聞到機構涌入,公司未來表現如何,值得追蹤。(思維財經出品)■
伯希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