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篇有關街亭之戰的稿子發出后,引發熱心讀者激烈討論。
其實這也在情理之中:
與其他情況比較明朗的戰爭相比,街亭之戰地形資料缺乏,雙方的戰斗力及裝備情況也不太明了,此外后勤糧草的狀態也無從得知。甚至我們都無法得知當時馬謖接到的到底是什么任務:在哪里,守多久?
于是由此衍生出太多經典話題:
為什么馬謖不能利用街亭城墻,或者當道下寨?如果當道下寨肯定不會缺水,會不會能堅守得更久一些?
馬謖上山防守的意圖是什么?既然當道都沒把握能抵擋張郃?他又哪有信心能守住山腳下的水源?
為什么馬謖不能用利用長矛陣、挖壕溝、埋鹿角等方式來抵抗張郃騎兵的沖擊?
張郃所率領的只是輕騎兵部隊,馬謖居高臨下沖擊,為什么會沖不開張郃的防御?
接下來,我們對這些問題進行梳理分析,與大家共享。大家見仁見智,如有不成熟之處請輕拍。
一伐形勢圖
為什么選街亭?
對于街亭的具體位置,歷來都有爭議。目前大家普遍公認的地方,是今秦安縣城東45公里的隴城鎮一帶。
因為年代久遠,只能依據史書有限的信息,然后結合地形去推測。
漢家因秦,大率十里一亭。亭,留也。今語有亭留、亭待,蓋行旅宿食之館也。亭亦平也,民有訟事,吏留辨處,勿失其正也。
街亭之所以叫“亭”,因為它就是關隴大道上一個重要驛站。后來其由驛站發展出城鎮,接著又因軍事價值而升級成為要塞。于是街亭就發展為一座城。
街泉城,在縣(清秦安縣)東北,漢置縣,屬天水郡,后漢省入略陽縣。
為什么這里會發展成為要塞呢?
其一,這里是交通要道。它處在關中進入隴右的主干道之一,關隴大道上。關隴大道路況還不錯,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路段之一,自漢代以來,它一直是中原地區到涼州甚至西域的重要通道。
其二,這里地勢險要。我們可以感受下地形:
東北百里曰高妙山,曰丹麻峪、故丹麻驛也。曰斷山,其山當略陽南北之衡,截然中起,不與眾山連屬,其下為連柯川,即馬謖覆軍處。
東北方向是高妙山,然后旁邊是丹麻峪。所謂峪,就是兩山之間狹長低凹處,這里大多是峽谷的起始地帶。丹麻峪被夾在兩山之間,一邊是高妙山,另一邊則連著斷山。在丹麻峪的山谷之間,有一塊平坦的區域,叫做連柯川。據說馬謖就是在那里被擊潰的。
連柯川地處龍山腳下,在隴城、龍山二鎮之間。這里是一塊平坦的河谷,兩側則是高山,地勢險要。
處于要道,地勢險峻,這就讓街亭天生就具備了軍事關隘的屬性,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除了史料記載和地形之外,這里還有出土文物佐證。
在隴城鎮的王家川出土了一口“鐵鍋”,上鑄“漢大丞相諸葛武侯制”字樣。同時附近還出土了刻有“蜀”字樣的弓弩、馬刺、刀、矛、盔甲等兵器。專家依據這些文物考證,當地就是馬謖、王平駐軍之處。
接著就得弄清楚一個問題:街亭和略陽城有什么關聯?
略陽城,關隴大道上的另一處戰略要地。
公元32年,劉秀派遣大將來歙率精兵兩千人,秘密穿過涼州軍閥隗囂隴西防線的側翼,突襲并拿下了隗囂后方后勤樞紐略陽城。之后兩千漢軍在這里阻擋了數萬涼州軍幾個月。
略陽作為涼州軍的重要戰略樞紐,隗囂還專門指派了將領率軍在此駐守,修筑加固城墻,設置作戰設施等工作就是基本操作。
所以至少在東漢初年,略陽城是十分堅固的。
略陽城在如今的天水市秦安縣隴城鎮,隴城鎮地處清水河中游,在清水河邊上,地勢東高西低。海拔最高1900米,最低1450米,落差較為明顯。
曰斷山,其山當略陽南北之衡。
可見略陽城大約就是在斷山附近,依山傍水,守軍最多只需要守東、北、南三面,或者是西、北、南三面。
因為防守面至少少一個方向,這種地勢極利于防守,所以略陽成為聞名天下的要塞也是理所當然。
但接下來這座城開始荒廢。
到了馬謖去占街亭時,在當地根本沒有遭遇什么抵抗。當地魏軍守軍已不再將當地視作一個需要重點設防的據點,并沒有派將軍率軍隊駐扎于此。
這說明經歷過東漢初年大戰以及之后大大小小戰爭的洗禮后,略陽城的城防工事已經大不如前,甚至很可能接近荒廢。
為何如此呢?這和涼州局勢息息相關。
在東漢初年,在中原稱帝的劉秀與涼州隗囂、巴蜀公孫述一度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那么對于隗囂而言,其防守的重點便是堵住關中通往隴右的五條大道:瓦亭道、雞頭道、番須道、關隴大道和陳倉渭水道。隗囂便將涼州軍主力放置在這些通道的關口處,企圖將劉秀的軍隊阻隔在隴山以東。
略陽城則處在瓦亭道、雞頭道、番須道和關隴大道四大通道的交匯處,這就讓其成為了涼州軍前線糧草調度的重要后勤樞紐,同時也成為南邊上邽城的防守屏障。
所以隗囂對略陽城進行了重點建設。
但到了三國時期,情況出現了變化。
當時曹魏已經占據了涼州,包括隴右全境。曹魏面臨的問題,是抵御蜀漢由漢中發起的北伐。
曹魏的防守重點便轉至穿越秦嶺的漢中五道。
略陽城被荒廢就成為了必然。
略陽和街亭的位置
就第一次北伐時的局勢來看,蜀軍若要堵住從關隴大道而來的張郃援軍,就必須守住略陽附近的關口。
可此時略陽城已經不堪大用。
略陽城之所以具備防守價值,便在于其堅固的城墻。問題是此時略陽城已經荒廢。僅靠略陽城附近的平坦地形是不足以進行防守的。
該怎么辦?
千鈞一發之際,諸葛亮想到了街亭。街亭也在隴城鎮。
略陽縣有街泉亭,即故縣。
街泉故城,后漢省入略陽,為街泉亭,今秦州隴城縣。
街亭離略陽城不遠,有種說法是,兩地僅相距5公里。
這么近的距離,說明街亭完全具備略陽城所擁有的戰略價值:兩地相距不遠,都是關隴大道上的要地。若張郃沿關隴大道前來救援,必定繞不開街亭。
至于城防,那不用指望太多,既然略陽城都荒廢了,那此前并不出名的街亭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戰略價值相當,城防甚至更差,那諸葛亮為什么還選街亭呢?
因為諸葛亮看中了街亭的地形。
跟略陽相比,在群山環繞中的街亭,地形更加險要。
這就可以看出街亭的價值:
1、略陽城防堅固的時候,街亭遠不如略陽城。
2、略陽城接近荒廢,街亭勝過略陽城。
這說明街亭的地形具有一定軍事價值,但并不太多。
換句話來說,街亭的地形雖然沒那么完美,但肯定比城墻破敗的略陽城要強。
街亭地形:兩側是高山,中間為清水河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細細分析,街亭肯定是其具有某些缺陷和短板。
1、過于平坦
連柯川,其中的川,本義是河流,引申則是指平坦的河谷地帶或盆地。
其核心問題便在于平坦。
既然平坦,那么就適合大軍集結,成規模地沖擊。
這對于步兵為主的蜀軍是致命的。
其下為連柯川,即馬謖覆軍處。
馬謖就是在開闊處被徹底殲滅的。
在平坦區域,騎兵可以輕松繞過步兵陣形,對其側翼甚至繞后發起攻擊,對步兵發起摧毀性的打擊。
2、河水不具備防御功能
渭河的支流清水河,從街亭附近穿過。
據《甘肅關隘史》記載:
今清水河在張家川與秦安交界之處的馬家河一帶有多條支流匯入,此地眾水交匯,河谷平緩。
這樣河水就將連柯川分割為兩個長條地帶,而不是攔腰截斷。如果攔腰截斷,就可以形成據江而守的第二道關口。
這就意味著張郃完全可以沿著河沖過整個連柯川。河水不具備任何防御功能。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地形對于街亭而言,是一把雙刃劍。
險要的地形,讓街亭成為關隴大道上不可多得的關口要塞;
但這個狹窄地形也限制了街亭城池的發展,造成街亭的防御功能在巔峰時期都遠不及略陽城。
這也是東漢初年街亭遠不如略陽聞名和重要的原因之所在。
更何況在三國時期,當地早已沒落之后,其城墻的防御作用更加有限。
諸葛亮選街亭,是看中其地形優勢。但隨著街亭城池的破敗,地利的作用已經微乎其微。這讓街亭的防守價值大打折扣。
山、水和街亭城的位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