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秦始皇遣使采藥昆侖石刻”引發罕見大討論,發文學者首次回應質疑;最早發現石刻者發聲;到底是真是假?

0
分享至


▲石刻照片

6月8日,

《光明日報》刊發了

由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仝濤撰寫的文章:

《實證古代“昆侖”的地理位置——

青海黃河源發現秦始皇遣使“采藥昆侖”石刻》。

該文引發多領域廣泛關注,

在公眾中也“一石激起千層浪”,

討論熱烈,持論各異。

7月2日,

仝濤接受《中國社會科學報》專訪作出回應;

同日,

青海師范大學教授侯光良

在光明日報撰文《河源“采藥昆侖”石刻發現記》,

介紹了2020年7月5日發現石刻的過程。

在此之前的討論中,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劉釗

發表文章《再論昆侖石刻》,

在眾多爭鳴文章中,

尤其引人注目。

為相對完整展現這一爭鳴過程,

現將這三篇文章摘要如下,

以饗讀者。

01

回應學界關注的青海黃河源

秦始皇遣使“采藥昆侖”石刻

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仝濤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段丹潔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仝濤在《青海黃河源發現秦始皇遣使“采藥昆侖”石刻:實證古代“昆侖”的地理位置》一文中,首次提出這一黃河源石刻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留下的唯一一處還現存于原址的刻石,同時也是保存最為完整的一處。該文一經刊出立刻引發了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等多個領域學者的關注與熱烈討論。7月1日,仝濤接受本報專訪,對學界關注的石刻發現過程、內容解讀及自然地理環境的特殊性等問題,作出回應。


石刻發現:偶然中的必然

《中國社會科學報》:請您介紹一下此次秦始皇遣使“采藥昆侖”石刻的發現經過。

仝濤:這次石刻的發現可以追溯到2022年。當時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人民政府邀請我們去當地調查一處被盜嚴重的吐蕃時期遺址——莫格德哇,并為其制訂保護和發掘方案。

2023年7月,在莫格德哇古城調查結束之后,我們在當地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探訪了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內的牛頭碑、巖畫、佛塔、墓葬等其他遺跡,在扎陵湖北岸山坡半腰一處凸出的山巖基部,我們見到了這處石刻。石刻表面磨蝕風化較為嚴重,有多處石片殘損剝落,殘存字跡非常模糊,可以粗略辨識有“皇帝”“大”(后考證為“采”字)“樂”(后考證為“藥”字)等殘存文字。由于當時這處石刻不是我們的工作重點,且被告知它屬于清代石刻,因此沒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大概在2024年初,我們在整理和制訂莫格德哇發掘方案時,才注意到石刻上的“己卯”二字。我立刻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有明確年代的碑刻,再加上小篆字體,我大膽推測,這可能是更早期的石刻。隨后,我們開始查閱大量資料,一一對比秦代文字和文獻,逐漸確定了這處石刻的年代和價值。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如何確定這處石刻就是秦代石刻題記?在論證的過程中,主要的依據有哪些?

仝濤:確定這處石刻為秦代石刻題記的過程非常復雜,但也比較嚴謹。首先,主要是依據文字本身,包括內容和寫法的時代特征。該石刻鐫刻字體為典型的秦小篆,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后世雖然有模仿,但區別是非常明顯的。其次,石刻中提到的“五大夫”爵位,是商鞅變法后設立的,一直沿用至東漢,而且“五大夫”這幾個字是合文寫法,是上古時期造字、寫字的一種特別方式,在秦漢以后就基本上消失了,這為我們確定石刻的年代提供了重要線索。此外,石刻中“昆陯”的“陯”字的辨識是又一關鍵例證。“陯”字非常模糊、殘缺不全,又極為罕見,識讀非常困難,耗時很久。“陯”偏旁為阜旁,西漢以后這一寫法就基本絕跡了。我是通過比對里耶秦簡發掘者張春龍先生慷慨提供的秦簡清晰照片后,才最終將該字進行了確認。可以說,“陯”字的識讀成功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我們才合理推測和辨識出了“昆陯”“方士”“采藥”等相關銘文,從而實現了對整個石刻文本的完整通讀。

石刻的歷史意義:

探索昆侖地理位置 填補歷史空白

《中國社會科學報》:據了解,在您之前,青海師范大學侯光良教授團隊也曾發現了這處石刻。您是否了解過相關情況?

仝濤:說實話,在文章刊發之前,我并未關注到侯光良教授已經發現了這一刻石。在該文發表之后,經同行的提醒,我才得知,侯光良教授2020年7月在田野考察時就已發現該石刻,并且在他的專著《昆侖上下》中發布了對這一石刻的初步認識。侯光良教授認為該石刻的年代可能為元代或者清代,與這兩個朝代的黃河探源有關。此后在2021年相繼有其他一些本地學者也造訪此地。從時間線上看,毫無疑問侯光良教授具有首察之功。

我有幸通過翻閱文獻,辨識出石刻中的一些關鍵信息,包括人物、事件、年代、地名等,將其判斷為秦始皇時期石刻,并將這一研究成果及時進行發布,希望引起社會的關注和重視,盡早將這一地處高原無人區的珍貴文物加以保護,并發揮其應有價值。這是當時我開展這一研究工作的初衷。

《中國社會科學報》:這一石刻的最終認定對于相關歷史研究的重要意義有哪些?

仝濤:這一發現可以說是填補了多個方面的空白。首先,它可以說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留下的唯一一處還現存于原址的刻石,也是保存最為完整的一處。它記錄了秦始皇遣使前往昆侖山尋覓長生不老藥的歷史事實,這在文獻中并無記載。

其次,石刻的發現為解決先秦時期“昆侖”“河源”的地望問題提供了重要線索。昆侖山在中國古代歷史地理上占據重要地位,但其具體位置一直困擾著學界。石刻的發現地點位于海拔4300米的扎陵湖畔,扎陵湖之南便是巴顏喀拉山脈,與《山海經》《禹貢》等先秦文獻關于昆侖山的最早記錄“昆侖之丘……河水出焉”“河出昆侖”等重要地標特征非常契合,證實了唐代劉元鼎及清康熙年間勘定河源時對昆侖山地望的推定,也說明昆侖山與黃河源的密切關系。

此外,石刻的發現還實證了隋唐時期的“唐蕃古道”在秦始皇時期已經打通了最為關鍵的環節。這表明早在秦代,中原內地與青藏高原之間的交通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對于研究中國古代交通史、文化交流史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回應爭議:以嚴謹態度完善證據鏈

《中國社會科學報》:一些網友從刻字歷法、時令等方面提出不同意見,對此您有何回應?

仝濤:對于網上的爭議,我始終保持開放和嚴謹的態度。首先,關于石刻的年代和真實性,我們已經通過文字學、歷史學等方面的研究進行了論證。

關于刻石年代,初步識讀為“廿六年三月”,這是基于現有資料,經過推敲和權衡后得出的一個初步結論。“廿”字中間方框內似有一豎直殘痕,似可識讀為“卅”,但該殘痕呈現自右上—左下方向傾斜,與第一橫并不垂直,加之在該字左下方有斜直裂痕貫穿接下來的二字,似可與“廿”中間斜直殘痕相連接,故當時傾向于為“廿”。第二字為向下呈弧形彎曲的橫筆,中心有垂直的短豎筆,末端似有右折,一開始也識讀為“七”,但一方面簡牘文字中“七”均不見此類長弧形兩端下彎的橫筆,而且,經查所見歷譜,“廿七年三月”均不見“己卯”日,而饒尚寬先生《春秋戰國秦漢朔閏表》所重建歷譜,存在“廿六年三月己卯”日,綜合考慮,傾向于識讀為“廿六”。但關于該年號信息的論證還需要再結合刻石的超高清圖像進一步確定。

其次,關于石刻內容所反映事件的可行性方面。根據饒尚寬先生所重建歷譜,秦始皇統一中國后采用顓頊歷,以十月為歲首,應該是開始于確定歷法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20年。而秦始皇廿六年則沿用此前的歷法,該年的三月是這一年的第6個月,而非第3個月,因此從邏輯上講,采藥使團是有充足的時間可以到達的。使團選擇在冰凍的冬季出行,一方面,可能是迫于秦始皇的緊急需求;另一方面,更可能是受青藏高原氣候環境及古代交通條件所限,不得已而作出的選擇。秦時的黃河上游尚未有足夠的橋梁、舟船等渡河條件,黃河源高海拔地區又多濕地、沼澤,夏季極易陷車,只能在寒冬季節水枯結冰之時,車輛人馬方可履冰通行。黃河上游橋梁系統的建設,發生在漢代之后,至隋唐時期唐蕃古道開通之后逐步完善,此后才有條件在夏季豐水季節乘車實現高原的穿越。這在文獻中有比較多的記載。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如何看待學術研究中出現的爭議?

仝濤:學術研究中存在爭議是學術發展中的一種常見現象,是推動學術進步的重要力量。歷史研究是復雜的、多面的,研究對象往往跨越了漫長的時間和空間,常常伴隨信息的缺失和碎片化,需要研究者從多維角度進行推測和論證,并且對同一研究對象往往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解釋。

這一石刻引發如此大的關注,是我始料未及的。我真誠感謝廣大學界同仁和網友提出的各種專業見解,使我們對新材料有了更加全面和客觀的認識。同時,通過這些爭議和開放的討論,大大提升社會各界對于這片高原無人區的關注度,有利于研究和保護這一珍貴文物。

《中國社會科學報》:未來,您打算如何開展進一步的研究?

仝濤:未來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我們希望在石刻所在區域進行更深入的考古發掘,清理出秦代活動面,找到和復原石刻上碎裂脫落的殘片,使這一石刻內容更加完整。同時,還想在石刻周邊開展相關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對目前所見的多處相關遺跡和遺物,如巖畫、石棺葬等進一步研究,復原當時這一區域的人類活動,為石刻研究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另一方面,我們希望通過多學科合作,進一步完善證據鏈。例如,從歷史學、古文字學、古地質地理學、巖畫學等諸多領域,開展綜合性的交叉研究。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高清掃描、微腐蝕分析、石刻微痕分析、殘留物分析、湖泊沉積物分析等,獲取更準確的年代、工藝技術、古氣候環境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我們希望加強對石刻的保護工作。目前,石刻所在區域交通不便,石刻面臨著自然和人為破壞的風險。我們期望與當地政府和文物部門合作,制定科學合理的保護方案,確保這一珍貴文化遺產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

隨著更多考古發掘和多學科研究的開展,相信這一發現將為我們揭示更多秦代歷史文化的奧秘。

02

河源“采藥昆侖”石刻發現記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侯光良

青藏高原是研究環境演變與人類活動關系的天然實驗室,在高原的前期調查研究中發現,古代人類活動多集中在湖泊周圍或河流兩岸。這里既有汲水之便,又是水草豐美、動植物資源富集之地,往往是古人類遷徙的通道。這樣看來,鄂陵湖—扎陵湖(兩湖)一帶可謂是河湖共存,既是巨大的湖泊,黃河也穿行其中,是一個非常理想的調查研究區域。轉念一想,兩湖所在的瑪多平均海拔4300米,并不算高,但是高原反應卻非常明顯,被人稱為高原的“鬼門關”,穿行于214國道的游客都不愿夜宿這里。自然條件如此惡劣,那里會有古代人類活動遺跡嗎?我心里真是拿不準。但不管怎么樣,絕知此事要躬行,我下定決心要對兩湖做個調查。


▲2020年7月,侯光良帶領學生在野外辨認石刻

2020年7月,我們開始對兩湖沿岸進行考察。前幾天,團隊重點調查了鄂陵湖北岸和扎陵湖南岸,有所斬獲,發現一批細石器遺存,數量雖然不多,但是星星點點分布在湖岸,大大增加了我們的信心。7月5日,我們決心向未涉足的扎陵湖北岸進發。天氣非常好,晴空萬里。扎陵湖剛映入眼簾,我們就發現湖岸有一片非常開闊的湖濱平原,便開展調查,很快在這里發現了小石片等石器,真是旗開得勝,大家的興致一下提了起來。

于是,團隊隊員開始擴大調查范圍,隊員陳曉良在北岸緩緩的山坡上大聲喊:“這里發現了石棺葬!”大伙兒聞聲而聚,在山坡地面上發現一個用石塊堆砌成的清晰長方形石棺葬,這種葬俗一般常見于青藏高原東北部和東部,流行于距今3000年左右的青銅時代。大家非常興奮,如此高海拔,發現了古代遺存,在我們腳下就埋葬著一位青銅時代的勇士,這可能是3000年來首次有人和他打個照面。

強烈的高原反應,讓我們倍感艱辛,走起路來小心翼翼,偶然發現數千年前先行者的蹤跡,肅然起敬之心油然而生。于是隊員們采集了漫山的野花,站成一列,向早期踏足高原腹地的先行者致敬!并說:“我們青海師范大學科考隊,在調查中與您相遇,您是無名的英雄,您是真正的勇者,您雖已湮滅在時光之中,但您的無畏精神卻永世長存!”

發現遺存的喜悅迅速感染了每位隊員,大家急切地希望向前繼續調查,仿佛前方有更大的發現在等待著我們。車輛向前行駛不遠,我看到湖北岸有一塊巨大的突兀的巖石,在平緩的草地上格外顯眼。

在高原腹地,巖畫較為常見,地勢如此特殊的地方,會不會有巖畫?于是我們立即停車,前往看個究竟。走近大石塊,我們發現接近地面的一塊半橢圓形巖石的平整面上,有彎彎曲曲的線條。我們心想:輕輕松松就發現了巖畫,這也太神奇了吧!高興之余,我們仔細觀察這上面畫了什么,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哪是什么巖畫,是一個篆字石刻!一個篆書“皇”字刻在上面。

4300米的高原腹地,見慣了細石器、巖畫的我們,突然發現了“皇”字,這太震撼了,宛如引爆一顆原子彈!腦袋一下子暈了,似乎失去意識,整個人幾乎都處于極度亢奮狀態。稍稍安定下來,我們開始測量拍照,并讓隊員在四周繼續搜尋,不過在周邊并無新發現。

隨后我進行了初步解讀。這是什么人留下的?一定是古代人的遺跡,雖然上面一些字跡已經隨著時光的流逝而被風化得模糊,但能看到字體端正規范,筆法蒼勁有力,刻字者還是具有較高文化水準,很可能來自中原。

此外,扎陵湖北岸在古代是何等絕遠之地,絕非個人之力所能及,一定是個團隊,背后一定有國家力量在推動。據此推測,歷史上符合這一條件的事件,大概是唐代文成公主進藏、元清兩代繪制地圖或祭祀河神,于是初步推測可能和元清兩代的相關歷史事件有關。

2025年6月8日《光明日報》刊發了仝濤先生《青海黃河源發現秦始皇遣使“采藥昆侖”石刻:實證古代“昆侖”的地理位置》一文,激起千層浪。對我個人而言,了卻了數年間的一樁心事。石刻與秦始皇遣使“采藥昆侖”有關,無疑在我腦中又引爆了一顆原子彈,大大超出我的推測,這個結論再次震撼了我。仔細研讀文章,論據充分,論證嚴密,這一發現意義重大而深遠。讓我仿佛看到2200多年前,一隊秦人,駕駛著車馬,行駛在高原風雪中,順河而上,來到河源,刻下了這段文字。他們書寫的不只是帝王求仙的執念,更是華夏文明深入青藏腹地的實證。冰屑沾衣,氧氣稀薄,而他們手握鑿刀,在巖壁上留下穿越千年的密碼——這場景讓我心潮澎湃,他們是何等的偉大!

這次與河源石刻的邂逅,如同穿越時空,讓我們與兩千年前的探險者隔空相遇。他們以鑿刀叩問昆侖,我們以花束致敬先驅,兩湖之濱的“皇”字,正是先民無畏探索精神的銘刻。


▲石刻照片局部放大

03

再論昆侖石刻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劉釗

這些天網上對昆侖石刻的討論一直熱度不減,大家紛紛從各自的學科背景和角度參與其中,顯示了公眾對文物考古領域的關注。我對其中一些疑偽的典型觀點稍有留意,于是想在此集中作一個回應。我還是堅持我之前說過的話,即:“我雖然不敢貿然判定其一定為真,但是對很多人輕易斷言其一定為偽也不能茍同。”

●關于石刻的所謂“新”和刀法等問題

關于昆侖石刻的石質、風化程度、刻石工具、刻石刀法、文字與石上裂縫的關系等,這個問題的最終解決還需地質學家和專業刻工的正式鑒定報告,需根據石銹(巖曬、巖漆、氧化層)的微腐蝕程度來加以鑒定。如果未經野外目驗,也沒有地質知識和刻石經驗,僅看照片就感覺“字跡太新”,跟真偽其實沒什么關系。

出土的秦文字石刻資料表明,當時已經有了平口鑿平鑿入刀的技術,漢代出土的手工業工具中有可稱為“鏨”的窄刃鑿,還有鑿刃微曲而口部平直的鑿,用這種工具刻石就會出現昆侖石刻文字那種平字口和平字底的效果。

●關于歷日問題

之前疑偽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歷日不合。根據最新的高清照片,可以說“廿六”是“卅七”的誤摹已成定讞。


▲昆侖石刻“卅”和“七”字與里耶秦簡“卅”和“七”字的對比。

“卅七年”確定后,歷日問題的疑難就渙然冰釋了。檢饒尚寬先生編《春秋戰國秦漢朔閏表》,秦始皇三十七年三月朔戊寅,初二日即為己卯,所以五大夫翳在扎陵湖山上刻石的具體時間可以確定為秦始皇三十七年三月己卯日,即公元前210年3月27日。

古代天文學理論認為“熒惑守心”這一現象預示著君王的兇兆。秦始皇三十六年出現“熒惑守心”的天象,加上持璧人“今年祖龍死”的預言,顯然讓秦始皇感到末日降臨,于是在經占卜得到“游徙吉”的卦驗后,便從三十七年開始四處“游徙”,立石刻。因之前派徐巿等入海尋仙人,卻“終不得藥”,或派盧生等求“芝奇藥仙者”又“常弗遇”,在“病急亂投醫”的心態下,派五大夫翳去昆侖采藥,跟秦始皇當時的心態頗為吻合,可以說是既恰逢其時,又適得其所。

●關于字體特征和書寫風格的問題

我在此前《我對昆侖刻石的看法》一文中,曾將昆侖石刻中的28個字與其他出土秦漢文字資料中相同的字進行比較,試圖證明昆侖石刻字體特征的時代性。所引資料包括石刻文字、璽印文字、竹簡文字、封泥文字、陶文、權量文字、玉石文字等不同載體。有人認為這樣做不妥,原因是從風格看,不同載體的秦文字存在著方圓、虛實、平直、圓轉等區別,不能等量齊觀。這其實是對我的做法的一種誤解。不同載體的秦文字因載體不同,或文本性質不同,或書寫工具不同,當然會有書寫風格上的差異,但我所說的字體特征主要是指形體結構上的,即文字學上的特征,并不是(或說主要不是)書寫風格上的特點,是把所有秦文字當作一個整體的參照系來看待的。

用一宗只有30余字的未知時代的材料,除去重復的字,選出28個字,同一宗已知時代的一個系統的文字材料作對比,結果字體特征符合度高達100%。這說明這宗未知時代的材料,同作對比的已知時代的材料屬于同一個時代。

●關于釋字問題

對昆侖石刻的文字釋讀,有一種新釋法,認為里耶秦簡“昆陯”之“陯”乃“隃”字,并引《焦氏易林》“登昆崳,入天門”的記載,說里耶秦簡的“瑯邪獻昆陯五杏藥”中的“昆陯”也就是“昆崳”,指今山東膠東半島之昆崳山。

雖然秦漢時期“侖”和“俞”兩字確有訛混的例子,但里耶秦簡的“陯”字形體為:


所從“侖”字下部作“兩橫四豎”,是標準的“陯”字,并不是“隃”字。有研究者指出“昆崳”一名最早見于《太平寰宇記》,乃“姑余”之音轉,“昆崳山”就是“姑余山”。如此東方的這個“昆崳”跟西方的昆侖完全不是一回事。里耶秦簡“瑯邪獻昆陯五杏藥”中的“昆陯”同昆侖石刻中的“昆陯”所指應是一處,就是西方的“昆侖”。瑯玡乃“獻昆陯五杏藥”之所,位于今山東青島黃島區,是秦始皇東巡多次所到之處。如此一來,就可以將里耶秦簡的“獻昆陯藥”與昆侖石刻的“采藥昆陯”結合起來看了。如果里耶秦簡“獻昆陯五杏藥”的時間早于昆侖石刻,就說明之前已經有人去昆侖采過藥,而如果里耶秦簡的時間晚于昆侖石刻,兩者說的可能就是一回事,即五大夫翳可能真采到了藥并在瑯琊臺獻給了秦始皇。

●關于文本性質的問題

在很多疑偽的說法中,最常見的就是舉泰山刻石、嶧山刻石、瑯琊臺刻石、燕然山銘等來與昆侖石刻作比較,認為從文字上看,昆侖石刻無界格、文字大小不一,行款混亂,刻寫不嚴謹,不夠雍肅典重;或從文體角度說,認為昆侖石刻既然提到皇帝,就要文辭端謹和穆,語句雍容文雅。

考察任何時代的文本,首先都要確定文本的性質,即這個文本是用在什么場合,是為何而用的。不同性質的文本,從文字、用詞和文體看,是可以差別很大的。以秦文字為例,泰山刻石、嶧山刻石、瑯琊臺刻石等都是以皇帝名義頒布的誥命,是用來奉達天聽,布告天下的,因此文字端正,大小統一,文辭典麗,用語莊重。但同時秦文字里也有如圖1閻良刻石這類草率的標識性文字,也有如圖2宗邑瓦書這類行款混亂的封地文書,更有如圖3秦陶文向右下偏斜、刻寫特征明顯的簽署性文字。這些性質不同的文本,也是不能簡單地用文字風格、用詞和文體來相互比附的。


▲圖1 秦閻良刻石


▲圖2 秦宗邑瓦書


▲圖3 秦簽署陶文

●關于“采藥”一詞在《史記》中有無的問題

胡文輝先生先后用四篇文章談“采藥”一詞的問題,指出“采藥”一詞不見于先秦典籍和《史記》,認為這是昆侖石刻不易抹殺的疑點。我認為這個問題可從三個方面來談。

一、既然《史記》有“采芝藥”的說法,不管“芝藥”的“芝”是修飾“藥”的,還是“芝”與“藥”并列,都說明西漢的語言環境中是可以有“采藥”一詞的。有人指出“采藥”一詞見于《漢書·郊祀志》西漢人谷永的話中,這就證明了西漢確有“采藥”的說法。

二、說“采藥”的“采”字本指采集各種自然物,而“藥”字的本義,則是指用以治病、用以服食之物,也即人造合成之物。這個說法我不同意。從“藥”字本義說,字既然從“艸”,本義當然應該是指可以治病的具體植物。

三、退一步說,即使“采藥”是固定詞語,這里的“藥”不是指采具體的藥材,而是指所謂的“用以治病、用以服食之物,也即人造合成之物”,就如同我曾說的:“所以所謂采藥,其實就是向西王母求藥。”那跟《史記》有沒有“采藥”一詞也沒有直接的關系,為何固定詞語《史記》就一定得有?為何《史記》沒有,昆侖石刻就值得懷疑呢?

不能認為凡是見于《史記》的就可信,不見于《史記》的就可疑。《史記》只是代表“一家之言”的歷史著作,從出土文獻和考古資料看,實際有或該有而《史記》沒記或漏記的不知凡幾,就算是《史記》記了的,也不一定是事實,譬如項羽火燒阿房宮一事,經考古發掘證明,就很可能屬于子虛烏有。

●關于“皇”字寫法的問題

對昆侖石刻疑偽,劉紹剛先生引述董珊先生的意見說:

據里耶秦簡《更名方》,統一文字之后的皇字“白”形之橫畫,與邊框不連,作懸中一短橫。今凡所見真偽無疑的秦銘,例如大量的秦詔版、二世詔版等無不如此,沒有例外。這反映秦統一文字在字體上具有相當的嚴格性。這件青海刻石的皇字短橫與邊框相接,與統一文字之后的規定寫法明顯不同。

里耶秦簡《更名方》的意思是說,皇字原寫作“自+王”,現要改寫作“白+王”,“白”中間一橫懸空,不與兩邊的筆畫相接。

這條意見最初來自熊長云的博士論文《秦漢度量衡研究》第三章的第四節中,利用里耶秦簡《更名方》中關于“皇”字寫法的規定,對舊著錄中鑄刻有“皇”字詔書的秦權量進行了辨偽,提出了一些銘文中“皇”字所從“白”形中間一橫與邊框相連的權量疑似偽品的意見。我認為這一原則容有例外,且應僅限于詔書,不能擴大化。熊長云先生在上述博士論文中曾引到一件例外的例子,即1964年出土于西安三橋鎮的高奴銅石權。

其實秦始皇詔書中“皇”字寫法與《更名方》不合的例子不止這一件,如現藏于國家博物館的始皇詔十六斤銅權、赤峰蜘蛛山出土的一件秦陶量,都有新舊字形并見于一器的情況。


龍崗秦簡的時間一般被認定在秦代末年,龍崗秦簡15號簡(見下圖)“從皇帝而行及舍禁苑中而……”一句中的皇字寫成上部“白”形中的一橫與兩側不相接的樣子,為新字形,但16號簡(見下圖)“皇帝□,將者令徙……”一句中的皇字卻又寫成上部“白”形中一橫與兩側相接的形狀,是不規范的字形。因龍崗秦簡的時代相當于秦末,按理此時《更名方》已經頒布,可書寫“皇帝”的“皇”字還是新字形和不規范的字形并存,可見除官方的皇帝詔書外,其他文體或民間執行《更名方》的規定并不嚴格,甚至有些隨意。

▲十五號簡

▲十六號簡

●其他兩個小問題

首先是有很多人推想當時山高路遠,環境惡劣,加之青海扎陵湖地區不在秦的管轄范圍內。其實中國大地上的先民從很早開始就有將探險當樂趣,視萬里為坦途的氣度。據權威研究,最遲到商代中晚期時,商文化的影響已經東到山東半島,西到陜甘交界,北到鄂爾多斯高原,東北到遼寧朝陽,西南到四川廣漢,最南到廣西武鳴,可謂澤被廣闊,影響深遠。

其次是很多人對昆侖石刻中的“車”字不理解,認為以當時的環境和道路情況,車不可能上到扎陵湖附近。其實扎陵湖地區雖然海拔4000多米,但周圍地勢卻相對平緩,車完全可以上得去。青海海西州格爾木市郭勒木德鎮(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西北約70公里的昆侖山腳下,曾發現野牛溝巖畫,時代約距今3000年,其中就有車和兩馬駕單轅車的形象。在青海海西州天峻縣江河鎮(平均海拔近4000米)的盧山山丘上,也曾發現過盧山巖畫,時代約距今2000年,其中也有車獵的形象。湯惠生先生曾在書中論述,在青海柴達木盆地出土的屬于西周時期羌人文化的諾木洪遺址中,曾發現過兩件車轂。《漢書·趙充國傳》載趙充國攻擊先零羌時,曾將其驅趕至青海湖周圍,并“虜馬牛羊十萬余頭,車四千余輛”。可見當地先民很早就開始用車。扎陵湖距兩處巖畫發現地都不太遠,約300公里以內,應該有著相近的生活習俗,所以推測扎陵湖附近的先民,也應該從很早就開始用車。

關于“車到此”中的車的樣式,還不得而知。秦代造車的技術已經很高超,這從秦始皇陵出土的銅車馬即可窺見一斑。秦漢時期除了人乘的車,還有人挽的輦車和手推的獨輪鹿車,因此“車到此”中的“車”指人所乘之車之外的其他車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

當今文物造假猖獗,需要時刻警惕,但不能矯枉過正,因噎廢食,倒臟水時把孩子也拋掉了。我們總是習慣于信已知,疑未知,卻不知我們對古代的認知永遠是一知半解,一鱗半爪。從對昆侖石刻的質疑聲中,我總能感到有人對我們古代科技與文化所達到的高度不夠自信。其實我們深入研究古代的一個最大收獲,就是得以知道我們總是習慣于低估古人。希望以這次關于昆侖石刻的討論為契機,讓我們的很多落后觀念能有一些切實的改變。


▲圖源:光明文化記憶

文/圖|中國社會科學報 光明日報 古文字微刊

(圖文來源于“文博山西”,侵刪)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場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安全,社會參與,人人盡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外交部回應特朗普宣布對14國加征關稅

外交部回應特朗普宣布對14國加征關稅

界面新聞
2025-07-08 15:22:04
天水幼兒血鉛異常事件8人被刑拘,律師稱幼兒園負責人或將面臨最重刑罰,家長可起訴索賠

天水幼兒血鉛異常事件8人被刑拘,律師稱幼兒園負責人或將面臨最重刑罰,家長可起訴索賠

極目新聞
2025-07-08 14:54:28
血鉛事件真相大白!官方公布后廚加顏料視頻,網友提出3大疑點!

血鉛事件真相大白!官方公布后廚加顏料視頻,網友提出3大疑點!

古希臘掌管松餅的神
2025-07-08 13:19:32
國防部回應外國船只為防襲擊掛五星紅旗

國防部回應外國船只為防襲擊掛五星紅旗

界面新聞
2025-07-08 16:02:30
國足0-3韓國揪出最大罪人,老油條國腳無心戀戰,下次世預賽沒戲

國足0-3韓國揪出最大罪人,老油條國腳無心戀戰,下次世預賽沒戲

浪子阿邴聊體育
2025-07-08 09:27:41
新華社曝光天水幼兒園使用顏料全過程,單個樣本鉛含量超標2680倍

新華社曝光天水幼兒園使用顏料全過程,單個樣本鉛含量超標2680倍

蜜桔娛樂
2025-07-08 14:38:53
“南京紅姐”事件,說明中國男性性壓抑很嚴重!

“南京紅姐”事件,說明中國男性性壓抑很嚴重!

小人物看盡人間百態
2025-07-08 10:12:46
900億大案,已經開始抓人了

900億大案,已經開始抓人了

大貓財經Pro
2025-07-08 17:24:17
中國0-3韓國!可怕不是輸球,而是賽后王玉棟這番話,心氣沒了

中國0-3韓國!可怕不是輸球,而是賽后王玉棟這番話,心氣沒了

夢史
2025-07-07 23:31:28
大爆冷,國乒4大主力一輪游!林高遠慘遭大翻盤,男單2天就剩3人

大爆冷,國乒4大主力一輪游!林高遠慘遭大翻盤,男單2天就剩3人

嘴炮體壇
2025-07-08 12:56:59
男子帶140多斤1角硬幣兌換被拒,銀行:客戶無法說明來源

男子帶140多斤1角硬幣兌換被拒,銀行:客戶無法說明來源

新京報
2025-07-07 23:27:12
突發利好!A股創年內新高逼近3500,牛市悄無聲息的來了?

突發利好!A股創年內新高逼近3500,牛市悄無聲息的來了?

看財經show
2025-07-08 17:10:19
南京“紅姐”視頻觀后感:1600人大概分四類,部分被紅姐忽悠過去

南京“紅姐”視頻觀后感:1600人大概分四類,部分被紅姐忽悠過去

江山揮筆
2025-07-08 14:53:18
形勢到底有多嚴峻?報社57歲老編輯不要社保也想再工作幾年…

形勢到底有多嚴峻?報社57歲老編輯不要社保也想再工作幾年…

慧翔百科
2025-07-07 15:39:35
毛澤東時代的經濟是崩潰的?79年對越作戰的軍費支出,可證明一切

毛澤東時代的經濟是崩潰的?79年對越作戰的軍費支出,可證明一切

南書房
2025-07-08 14:10:04
風評急轉!首波免簽赴華外國人歸國后,大批量出現“戒斷反應”!

風評急轉!首波免簽赴華外國人歸國后,大批量出現“戒斷反應”!

智觀科技
2025-07-07 11:23:11
7月9日,國新辦舉辦重要發布會,2025年養老金調整通知會公布嗎?

7月9日,國新辦舉辦重要發布會,2025年養老金調整通知會公布嗎?

興史興談
2025-07-08 16:33:55
小米YU7正式交付首批車主!雷軍和車主握手合影,并親自給車主開車門

小米YU7正式交付首批車主!雷軍和車主握手合影,并親自給車主開車門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06 17:06:09
伊以大戰損失慘重,伊前軍官痛心:我9年前就要去中國買100架殲10

伊以大戰損失慘重,伊前軍官痛心:我9年前就要去中國買100架殲10

戰旗紅
2025-07-05 23:49:19
天水幼兒血鉛事件,市長表態讓誰發抖?

天水幼兒血鉛事件,市長表態讓誰發抖?

方清云
2025-07-08 15:50:18
2025-07-08 19:56:49
文物平安 incentive-icons
文物平安
文物安全理論研究等。
2062文章數 61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頭條要聞

兩名研究生打出租從濟南去拉薩:目前打表價格已過萬

頭條要聞

兩名研究生打出租從濟南去拉薩:目前打表價格已過萬

體育要聞

17歲的朱正很好,但他救不了中國男籃

娛樂要聞

麻煩大了,鳳凰傳奇再次遭受“重創”

財經要聞

新消費浪潮下的資本敘事能持續嗎?

科技要聞

"失去新鮮感",中國車主為何不再追捧特斯拉

汽車要聞

遵循“極簡主義” 北京現代ELEXIO發布內飾官圖

態度原創

數碼
房產
本地
公開課
軍事航空

數碼要聞

小米手環 10 及多功能桌搭快速上手:新手環更強,舊手環也有家了

房產要聞

突然爆發!巨頭瘋入海口西海岸!

本地新聞

云游中國|踏入時光長廊!岐山八景訴說古今歲月風華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軍事要聞

特朗普:美國將對烏克蘭輸送更多武器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滦平县| 高清| 洪洞县| 汨罗市| 承德市| 柘荣县| 衡东县| 昌乐县| 长丰县| 句容市| 资源县| 河津市| 桦南县| 黄石市| 略阳县| 张家口市| 安远县| 孝义市| 宝丰县| 马龙县| 布尔津县| 无棣县| 海城市| 长宁区| 公安县| 临泽县| 苍南县| 沾化县| 开原市| 黑河市| 高台县| 遵义县| 新津县| 会同县| 宁德市| 长春市| 东丰县| 射阳县| 宜春市| 阜新| 特克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