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喧囂中,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里,小區如同一個個微縮的社會,承載著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承載著居民們的生活點滴與情感寄托。
在小區里,有一類人,他們性格溫和,安分守己、做事踏實、善良正直,但卻常常因為過于老實而吃虧受欺負。
他們按時交納物業費,心里想著小區會干凈整潔、安保到位、綠化養眼,結果呢?衛生死角年年不變,門禁形同虛設,甚至綠化帶都快成了荒草地。最讓人窩火的是,當有問題找物業公司時,得到的答復不是“好的收到”,就是“我們會盡快處理”。然后就是沒有然后了。問題處理的結果呢?往往是沒有結果。
說起維權,老實人第一反應就是“麻煩”。這話一點不假。業主想投訴物業,首先得找小區的業委會。然而,現狀是,很多小區根本沒有業委會,或者業委會早已名存實亡。投訴到有關部門,各個部門也是敷衍、相互踢皮球,導致即便是一個小的問題,想要維護正當權益,都得通過訴訟途徑解決。
更何況,大多數人日常工作已經夠忙了,誰有時間天天跟物業公司較勁?就算你贏了訴訟,物業公司表面整改,背地里依然敷衍,最終的結果可能只是“換湯不換藥”。與其這樣,老實人的想法是“不如忍忍算了”。
就算愿意花時間折騰,也未必能有結果。根據相關規定,業主需要提供充分的證據證明物業公司違約,比如照片、錄像、合同條款等等。這些收集起來本就不容易,加上部分物業公司“后臺硬”,最終也可能不了了之。這種“投訴無門、維權無力”的現狀,直接打擊了業主的積極性,導致更多人選擇“算了”。
久而久之,物業公司發現這類業主不敢發聲,態度自然變本加厲。
反觀小區里的一些“不老實”業主,物業費從來不會主動交,物業催費也不交,甚至入住小區七八年了,就收房之初交了幾個月的物業費。只要是物業服務不到位,不管問題大小,要么一直揪著不妨,不依不饒,要么你不整改我就不交費。物業公司反而將這類業主視為“優先級”服務業主,各種要求優先滿足,甚至是一些非物業服務范圍內的過分要求都能無條件滿足。
這些業主物業費欠費的時間長了,金額多了,物業公司甚至會主動聯系業主補交費用送米面油或者減免幾個月物業費,甚至私下協商打折交費。
再有,“老實”業主購買了車位,按時交納車位管理費,有時忘記管理費到期時間,物業公司馬上終止小區車牌識別系統的錄入?;剡^頭猛然發現,原來那些沒有出售的車位上卻每天停著車輛。這種反差例子比比皆是,你會發現,原來所謂的規則都是給你制定的。
法秩序存在的基礎就是,鼓勵更多的人選擇守法,而不是讓違法比守法更劃算,一旦法秩序出現縱容“違法比守法劃算”,那么人性中的趨利一面被誘發,法秩序的崩塌便是早晚的事!
誠然,按時交納物業費是業主們應當履行的合同義務。但是,不遵守規則業主在享受遵守規則業主同等權益的基礎上,甚至能夠獲得物業公司承諾的合同外服務,物業公司勢必會通過降低公共服務質量來彌補,損害業主整體利益。當規則失去公信力,守規業主感到不公,“破窗效應”勢必蔓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