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學生家長們,今天咱來聊聊“孩子心理壓力太大”這個事兒!
咱先看看現象,現在孩子們的童年啊,都快被折疊成試卷形狀啦!清晨六點,小明在鬧鐘響之前就醒了,書包里塞著昨晚沒寫完的數學卷子,袖口上還粘著像雪片一樣的橡皮擦碎屑。他校服的第二顆紐扣老是松的,因為他老是不自覺地摸,都成習慣動作了。這可不是個別現象,好多孩子都是這樣,書包越背越重,笑容越來越少,連呼吸都帶著鉛筆芯折斷的聲音,想想都心疼??!
再說說壓力的三重面孔。第一個是“隱形的墻”,小雨課間被同學起外號,就把午餐盒藏在桌洞最里面。她這不是膽小,而是面對社交壓力的本能反應,就像含羞草一樣,一碰就合上,得給孩子時間慢慢打開心扉。第二個是“情緒過山車”,午休時,班主任發現小宇一會兒為解不出物理題咬指甲,一會兒又因為看到麻雀筑巢眼睛發亮。這情緒變得比翻書還快,其實就是孩子在現實和理想之間搖擺呢。第三個是“成長的倒刺”,朵朵十歲生日收到三十七張賀卡,卻在深夜偷偷燒掉三張。她不是任性,是被“完美社交人設”給刺痛了,當班長又要人緣好,連生日祝福都成了任務,太難了!
那怎么給孩子解壓呢?有幾個辦法。一是“卸下盔甲”,讓孩子周末“假裝生病”,當半天“無用之人”,堆沙堡、喂流浪貓、對著云朵編故事,這些看似浪費時間的事兒,其實是給心靈重啟呢。二是“繪制情緒地圖”,用彩色便簽記錄心情,紅色代表發火,藍色代表安靜。孩子能給情緒命名,壓力就像從大怪獸變成小寵物啦。三是“建立秘密基地”,在陽臺角落弄個“情緒急救站”,放些舊報紙、蠟筆和棉花糖。壓力來了,讓孩子用報紙折紙船、用蠟筆涂鴉、用棉花糖建城堡,創造可比憋著強多了!
家長們也要行動起來。第一,要做壓力翻譯官,孩子說“我沒事”,其實是希望你安靜陪著他。把“為什么考不好”換成“這次考試哪兒讓你難受”,溫暖的話能融化孩子心里的冰。第二,制造意外驚喜,在書包夾層放顆薄荷糖,在校服口袋塞張加油卡,讓孩子知道有人更在乎他這個人。第三,共享脆弱時刻,爸爸可以說自己開會緊張,媽媽展示工作筆記上的涂鴉,讓孩子知道大人也會有壓力。
最后總結一下,壓力大的孩子其實也在成長呢!總捏橡皮擦的小明可能在鍛煉抗壓能力,燒掉賀卡的朵朵可能在學怎么拒絕。咱的任務不是消滅壓力,而是教孩子和壓力相處,就像教孩子騎自行車,允許他們搖晃,但咱得在后面托著。等孩子學會把壓力變成紙飛機,就能飛向更廣闊的天空啦!
主講人:北京知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心理咨詢師、高級中學心理學教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具有應用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背景。專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詢;青少年抑郁癥、強迫癥、恐懼癥、焦慮癥、自閉、多動與抽動癥及其他心理障礙豐富的個案經驗。青少年成長及家庭教育:叛逆、手機網癮、厭學、戀愛問題、孩子生理心理性偏差行為(長程陪伴有豐富的經驗)、青春期問題、考前焦慮(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導)、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障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