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廣州剛提出要探索房票安置時,我們曾提出過一個“暴論”:
只有棚改貨幣化,才能救樓市
房票安置,作為貨幣化安置的一種形式,能把拆出來的需求,定向引導到樓市里,鎖定購買力去庫存,一旦落地,會成為樓市最大的變量。
這個觀點,在當時接受度不高。
但一年多后的今天,這個論斷,正在被市場逐步驗證,其調控效應也逐漸體現在網簽數據里——
6月廣州新房,大賣6796套、81萬平,創下今年新高,部分區域,出現了成交量異常猛增的跡象,猛到偏離體感。
典型代表,是天河,網簽套數超1000,卡在最后一周,拉爆了近9成KPI。
網簽亮眼的,不全是市面上高熱度紅盤,很多原本賣不動的,也能成交幾十套。
這里面,固然有半年節點,樓盤集中簽約的常規操作在;
不過,更關鍵的,還是因為:
1)政府下場收房:6月底,廣州要求突擊花錢,加大存量商品房購買量,提高資金的支付比例和效率;
2)拆遷戶使用房票置換新房:主要是地緣,像凌塘、柯木塱等村,有不少拆遷戶揣上房票,殺進周邊項目售樓部,零散、自由購買;
這兩點,雖然在選房主體、房源范圍、自主性等方面都有差異,但本質上,都是通過創新舊改安置方式引導需求,利用拆遷戶,消化商品房庫存。
做出主要貢獻的,還得是前者,政府下場,批量收購,量大管飽,動輒就是幾百套。
之前我們就說過,廣州的專項借款審批額度,高達4096億,面向全市52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全國沒有其他城市能掰手腕。
在這筆資金的支持下,廣州已有16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含1個未上報),要購買存量商品房作為安置房,計劃購買資金總額為240億+。
從去年年底一直到今年5月14日,政府或以國企形式合計認購套數6282套,合計認購面積62.5萬平。
這個套數規模,比廣州月均成交量的還多(1-6月,廣州新房月均成交套數為5477套)。
敲黑板,重點來了:
1)目前體現在網簽里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剩下的陸續有來,接下來789月,數據還會持續“異?!保?/p>
2)計劃下場收房的錢,現在只花出去了一半左右,認購總價約121億,剩下還要繼續花,廣州還會持續收房去庫存;
3)16個項目,在全市52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只占了1/3,可能只是首批收房的,效果好了,不排除其他項目也會跟進,范圍、力度再加碼。
拆遷去庫存,效果比很多人想象中更猛,且威力還沒有完全顯現。
不過,這輪去庫存,不是撒胡椒面,不是雨露均沾,有其明顯特征:
在區域上,以幾大重點片區為主,如天河的天河東,海珠的新中軸,荔灣的花地灣,越秀的火車站,白云機場、羅沖圍等;
在項目選擇上,收購量大的,以城投國企項目為主,比如城投、珠實等,屬于政府左右口袋的事情。
但不是壞事。
其作用,是讓重點板塊,重點區域,熱起來,同時拉高平均值,讓樓市整體數據更好看,購房者也更有信心。
這也是當下,以及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里,救樓市、穩預期最有效的方法。
在官方的計劃里,就是要以非凡的力度推進。
開年以來,也一直是這么干的。
別的,很難,或者說已經出無可出了。
限購、限價、限售?2024年已經實際解除;
降首付比例?1.5成,很難再低;
降利率?已達到歷史低位,很難再有下調空間;
全方位解限后的行情已經表明:
市場依舊完成不了自我調節,房價還是實現不了止跌回穩。
那么,像政府收房,房票安置這種政府牽頭、主導的“非常規手段”,還是很必要的。
當然,信心的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救市要"救急",更要"治本"。
除了短期的刺激與拉升,還需要做好住房升級,匹配新需求,比如好房子,現房銷售等而,長期立住根基,還要看經濟,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才是支撐購房能力的根本。
茍過去,就是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