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澄清一個概念,中暑≠熱射病,熱射病比一般中暑更為嚴重,屬于重度中暑,可出現高熱(40℃)、抽搐、昏迷,全身多個器官功能受損或衰竭,甚至死亡風險。
熱射病分為經典型熱射病和勞力型熱射病。①經典型熱射病是被動暴露于熱環境導致的機體產熱與散熱失衡,常見于年老、年幼、體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②勞力型熱射病常見于健康年輕人,在高溫、高濕環境下進行重體力勞動后出現不適癥狀,如極度疲勞、持續頭痛、運動不協調、惡心、嘔吐,可伴有大量出汗甚至無汗,體溫迅速升高至40 ℃上,嚴重者可發生譫妄、癲癇發作、暈厥甚至昏迷。
熱射病“8-4-6”黃金法則(預防8項措施、預警4信號和現場處置6步法)
8項預防措施
①熱習服:逐步提高熱環境下的訓練或體力勞動強度,通常需要10-14天,以增強機體對熱的耐受力,降低發生熱射病的風險。
②不帶病:高強度運動或體力勞動前如有腹瀉、感冒、疲勞等不適,或正在服用某些特殊藥物等,應避免進行此類活動或降低強度。
③預降溫:在高強度運動或勞動時,使用冷水噴霧、濕毛巾擦拭、飲用冰液體等方法進行降溫。
④補水鹽:高強度運動或勞動后需補充液體,特別是含電解質的飲料。
⑤備三寶:家中、工作或作業場所配備溫濕度計、溫度計、指脈氧監測儀及防暑藥物。
⑥配設備:在高強度運動或勞動場所準備降溫設備,出現癥狀時及時降溫。
⑦不熬夜:避免熬夜,保證足夠的休息,以幫助恢復體力及降低熱射病的發生風險。
⑧盯重點:長期缺乏鍛煉、體重超標、長期不在熱環境下訓練或勞動的人員、未進行熱習服訓練的人員熱耐受能力較差,應特別關注這些人群的熱射病風險。
4個預警信號
熱射病臨床表現不一,早期癥狀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如混亂、煩躁或譫妄等非理性行為,嚴重時可導致昏倒或意識喪失。但有些早期表現又往往具有迷惑性,可能僅表現為頭暈、乏力、發熱、腹痛或腹瀉,然后短時間內可快速進展。
①燙:自覺身體發燙(從里向外發熱) 。
②晃:異常疲憊、行走不穩、似醉酒狀。
③暈:頭暈、意識模糊、抽搐。
④亂:臉色潮紅或蒼白、心慌、氣短、惡心、嘔吐、腹痛、腹瀉。
6步法現場救治
快速、有效、持續地降溫是救治的關鍵,目標是半小時內將體溫降至38.9℃以下(黃金半小時),兩小時內降至38.5℃以下。
①脫:脫離熱環境,脫去衣物,轉移至陰涼處。
②泡:采取全身冷水浸泡(20-26℃的冷水)、冷水澆淋等方式迅速降溫。
③測:監測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監測核心體溫。
④補:建立靜脈通路快速補液。
⑤通: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誤吸。
⑥靜:控制抽搐。
注意??:掐人體穴位、口服中藥制劑以及局部涂抹清涼油或風油精等做法,不能替代降溫。
參考文獻:1.熱射病院前急救專家共識(2024版) 2.中國熱射病診斷與治療指南(2025版)
指南與共識 · 目錄
上一篇中國藥物性肝損傷基層診療與管理指南(2024年)
閱讀56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