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錢工作是指為了預防通過各種方式掩飾、隱瞞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恐怖活動犯罪、走私犯罪、貪污賄賂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詐騙犯罪和其他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來源、性質的洗錢活動,依照本法規定采取相關措施的行為。預防恐怖主義融資活動適用本法;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新舊反洗錢法變化分析
新反洗錢法由37條擴充至65條,為反洗錢工作提供了更全面和細致的法律依據,不僅保留了舊法中的有效條款,還針對反洗錢工作的新情況,其中包括客戶身份識別、交易記錄保存、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等,進一步強化了金融機構和特定非金融機構的反洗錢義務。
新法將更多的金融機構和特定非金融機構納入反洗錢監管范圍,確保了反洗錢工作的全面覆蓋。對違反反洗錢規定行為的處罰力度,包括罰款、吊銷營業執照等。這將有效震懾潛在的洗錢行為。
作為金融機構合規管理的核心領域,反洗錢能力升級已從監管要求轉化為業務剛需。
聚焦業務實操中,全流程反洗錢管理實質是以客戶為中心構建風險防控閉環:從客戶準入階段的身份核驗(涵蓋一般盡調與強化盡調)、受益所有人穿透識別,到存續管理期的風險等級動態評定,直至交易監控環節的大額可疑行為監測與后控處置,本質上是通過交叉驗證工商、司法、關聯網絡等維度數據,深度解析客戶交易行為與業務邏輯的異常特征。
在風險為本的監管框架下,合規基線要求演化為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構成要素。當前行業面臨雙重挑戰:一方面金融機構需在2025年業務高峰期同步完成新法適應性改造,根據反洗錢局制定的《受益所有人信息查詢管理系統接入工作方案》接入受益所有人信息查詢管理系統,定期匯總轄內義務機構接入工作開展情況;另一方面要應對空殼主體識別、可疑交易監測響應等合規響應問題。
企查查專業版深度匹配新法要求,通過工商數據實時追蹤、股權穿透解析、AI風險預警模型,為金融機構提供覆蓋客戶準入、存續管理、定期排查管理的全周期解決方案,壓縮風險處置周期,助力金融機構在合規框架下實現展業效率與風控能力的動態平衡。
01 “新反洗錢”確定主管部門職責和受益所有人制度完善
新反洗錢法第七條,明確規定對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要求與相關具有反洗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相互配合,且相關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監督管理和行政調查,這有助于形成統一反洗錢監管體系,提高反洗錢工作的監管效率。
新反洗錢法第六十三條、第六十四條,規定金融機構和特定非金融機構的反洗錢義務,要求建立內部控制制度,這有助于從源頭上防范洗錢風險。
新反洗錢法第十九條,明確金融機構需建立受益所有人信息管理制度,依法履行監督監管職責,履行反洗錢義務并定期向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報送受益所有人信息情況。受益所有人即最終擁有或者實際控制法人、非法人組織,或者享有法人、非法人組織最終受益的自然人。
為解決金融機構對持續識別乏力和變更后的客戶管理缺位問題,金融機構可基于企查查專業版【受益所有人】功能,針對解決一線業務部門缺乏工具和平臺準確收集判斷非自然人客戶的受益所有人,以及中后臺部門在受益所有人識別上的采集效率和結果質量不穩定問題。通過身份基本信息完整性驗證、受益所有人變更監測推送、客戶報告檔案同步留存等應用,推動政策指引落實落細,提升受益所有人工作完整性、有效性與合規性。
- 通過身份基本信息識別與結果判定:將非自然人客戶的身份基本信息識別結論鎖定為“信息完整”“信息不完整”兩類,針對性對于企業身份基本信息不完整情況進行管理。
- 受益所有人變更監測主動送達:用戶無需點擊,系統后臺自動監測受益所有人變更,并將變更后結果以短信、關注微信公眾號消息等形式送達用戶。
- 受益所有人識別結果成功判定:通過“可識別”、“可核實”的股權所有關系、控制關系,明確定位到企業的受益所有人。
- 推薦受益所有人&存在有效控制或實際影響:通過“可計算”、“可解釋”的潛在控制關系,比如人事財務控制方式,系統一律識別為“推薦受益所有人”,供用戶結合線下材料(比如股東會決議、公司章程等)進一步明確判定受益所有人。
- 受益所有人報告檔案留存:支持用戶識別時同步下載《新受益所有人報告》,確保客戶身份基本信息完整、有效保存。在這其中,身份基本信息與受益所有人信息同等重要。非自然人客戶的身份基本信息識別質量,直接決定了反洗錢監管檢查結果的判定。
02 全面盡職調查管理,筑牢反洗錢首道防線
新反洗錢法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明確需按照規定建立客戶盡職調查制度,不得為冒用他人身份的客戶開立賬戶。開展盡職調查的情形包括:合理理由懷疑涉嫌洗錢活動、客戶身份資料存在疑問、了解資金來源和用途等。
針對數據盲區引發的信息采集、搜集、清洗效能瓶頸,企查查專業版構建【盡職調查】功能,進行全流程智能核驗,開展通過企業風險等級評估、關聯關系挖掘、空殼主體篩查、企業年檢等功能,筑牢反洗錢首道防線。
- 一般盡職調查:圍繞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實踐,以監管政策為指引,從客戶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視角,覆蓋受益所有人、企業盡調、人員盡調、關系排查、存量客戶和報告中心等五大版塊70+功能,具備“形式合規”,更確保“過程有效”。
- 企業風險等級評估:以風險信號預警為手段,以法律風險、經營風險、人員風險、關聯風險和國別(地區)風險為五大板塊支撐。
- 區分強、弱兩類風險指標特征,建立“單一和組合”兩種指標形式的量化計算,通過全量企業數據,反向驗證風險指標量化的合理性、科學性。
- 關聯關系挖掘:企業整體關系網絡是由“企業”自身和企業背后的“人”所組成的,對直接關系、疑似關系、持股比例等維度進行數據穿透,通過識別招投標信息,訴訟關聯、債務鏈條,股東、實際控制人,司法案件關聯,歷史投資任職,合作關系關聯等,規避關聯風險傳導。
- 企業年檢:針對存量客戶動態管理,展示7大版塊,12個專項業務管理模塊所對應的信息類型,充分滿足客戶類型多樣化、數量眾多難管理等實際業務需求,及時獲取客戶各項經營狀態和經營情況變化等動態信息。
- 空殼主體篩查:基于標簽特征和相關性的多標簽分類研究,深度解析空殼公司畫像,在金融機構與類空殼公司擬建立業務關系階段,部署提前預警和攔截機制,支持存量客戶定期核查。
03 存量客戶風險監控,高效風險過程管控
新反洗錢法第三十條,明確強調要持續開展存量客戶風險監控,在業務關系存續期間,金融機構應當持續關注并評估客戶整體狀況及交易情況,了解客戶的洗錢風險、監控客戶交易行為。
通過構建多維度風險探針體系,提前部署策略,有效感知外部風險事件,以全量數據關聯穿透與監測顆粒度升級,提取風險特征標簽,自動化分析風險事件,驅動重點領域風險管控向精準化躍遷。
- 聚焦企業主體風險:通過風險關聯識別200+數據維度全面覆蓋,確保主體企業風險監控的完備性與時效性,依靠企業關系圖譜輔助識別主體企業的關聯風險,快速發現并準確判斷風險。
- 風險事件識別:基于官方公示、行政處罰、司法公告、主流媒體等數據,形成記錄現實事件的風險事件庫,在態勢感知、風險預警和管理決策中發揮重要作用。
- 風險觸發推送:基于風險轉化和觸發條件的監控預警機制,以企業全生命周期管理為產品功能導向,利用關鍵特征鎖定重要風險事件,從源頭上預防和降低風險事件的影響及蔓延。
04 新&舊反洗錢實際條文對比
注:條文中紅色字體為增刪改內容
*本報告所涉相關數據均基于公開信息整理,僅作為市場研究參考依據,不構成我司對任何品牌質量、服務能力或合規性的明示、暗示性認可或擔保。
企查查專業版,服務銀行、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等金融行業,構建數字金融服務模式,助力解決信貸、反洗錢等場景需求,為金融機構提供覆蓋“營銷拓客-關系排查-授信決策-資管風控”全場景解決方案,提供數字化轉型一站式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