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內容發布
預防侵權糾紛
全市各企事業單位、網絡媒體運營者:
近期,忻府區法院在審理知識產權糾紛案件時發現,很多賬號在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平臺發布內容時,不當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權的圖片、文字等作品引發的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件數量呈現“井噴式”增長。2025年上半年,忻府區人民法院受理此類案件116件,占知識產權案件總數的64%,相較2024年同期增長120%,相較2023年同期增長383%。此類訴訟的原告多為專業的版權代理機構,涉案主體多為本市企事業單位及自媒體運營者。
“信息網絡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信息網絡傳播權是著作權人依法享有的重要權利,任何未經許可,擅自在網站、公眾號、微博等網絡平臺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權的圖片、文章、視頻等內容的行為,均可能構成侵權。
從法院受理的案件來看,圖片侵權已成為“重災區”。許多運營者版權意識淡薄,從網絡上“隨手一搜”便將圖片用于文章配圖、網站宣傳或產品介紹,主觀上認為“網絡資源即共享資源”或抱有“注明出處即可免責”“權利人不會發現”等錯誤認識。殊不知,這種行為已將自身置于侵權的法律風險之中,一旦權利人發起維權,使用者不僅可能面臨刪除侵權內容、賠禮道歉的民事責任,更需承擔數額不菲的經濟賠償,給自身帶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和負面影響。
為此,忻府區法院向轄區內所有進行網絡內容創作與發布的單位和個人,發出以下風險提示:
一、強化版權意識,樹立“先授權、后使用”的法治觀念。在發布任何信息前,務必對所使用的文字、圖片、視頻等素材進行嚴格的著作權審查。要徹底摒棄“網絡圖片可隨意使用”的錯誤觀念,將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作為內容創作的“第一道關口”。
二、審慎選用素材,明確內容來源的合法性。網絡搜索得來的圖片、文章,其著作權歸屬往往難以確定,存在極高的侵權風險。建議廣大運營者通過以下幾種方式獲取合法素材:
原創為主。鼓勵自行拍攝、創作圖片和內容,這是從源頭上避免侵權的最有效方式。
明確授權。如需使用特定個人或機構的作品,應主動聯系著作權人,簽訂書面許可合同,明確使用方式、范圍和期限。
正規圖庫。使用從擁有合法授權的正規圖片庫網站購買的圖片。務必仔細閱讀并遵守其使用協議,明確授權范圍。
開源資源。使用基于CC0協議(知識共享許可協議)等允許免費商業使用的圖片資源庫,但使用時仍需仔細甄別相關協議條款。
三、規范使用行為,切勿抱有僥幸心理。不要以為“轉載”“引用”并注明出處即可免責,這并不必然構成法律意義上的“合理使用”。對于有明確水印、權利聲明的作品,更應主動規避。一旦收到權利人的侵權通知,應立即核實情況并采取刪除、屏蔽等措施,切勿置之不理。
良好的營商環境和網絡生態需要全社會共同維護。希望各單位、各位網絡媒體運營者能切實履行版權審查義務,合法合規運營。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自覺抵制侵權行為,共同營造一個尊重原創、鼓勵創新、健康有序的網絡空間。
來源: 忻府區法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