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成為主流的國內車市背景下,不少中國車企品牌確實迎來跨越式發展,但某些傳統車企憑借自身穩定的質量體系和技術策略,在逆周期中表現出驚人的韌性,這一點仍然值得各大中國車企學習。
2025年上半年的中國車市,新能源滲透率突破50%大關,本土品牌以每月超25萬輛的規模橫掃市場。當多數合資車企在“激進轉型”與“保守潰敗”的二元困境中掙扎時,東風本田卻以油電同質戰略開辟第三條道路——其核心并非能源形式,而是跨越動力類型的品質一致性承諾。
在激流中錨定航向,穿越周期的能力
盡管當下汽車行業異常火熱,但狂熱之下的被掩蓋的結構性缺陷依然是中國車市必須突破的困局。比如說滲透率躍升和利潤承壓,新能源滲透率突破50%大關,但行業平均利潤率僅3.9%,價格戰導致單月超百款車型降價,最高降幅達5萬元。而在政策引導下,行業從“配置軍備競賽”轉向產品本質回歸。供應商賬期從9個月壓縮至60天,倒逼車企聚焦技術研發與用戶體驗,而非盲目降價。
當多數合資車企陷入“要么激進、要么消亡”的焦慮中時,東風本田卻提出了反直覺的“油電同質”戰略。“單純以犧牲利潤換份額不可持續,我們需要在燃油車基盤上為電動化蓄能。”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渡邊丈洋道出了這一戰略的核心邏輯。
這一選擇絕非保守,東風本田采取雙軌并行:一方面對現有燃油車進行中期改款、持續優化配置;另一方面將資源傾斜給電動車營銷。
這一戰略也在后續市場表現得到驗證,2025年1-6月,東風本田終端銷量近15萬輛,其中CR-V終端銷量近9萬輛,同比增長近8.4%。同時產品新能源轉型穩步推進,CR-V強電智混車型銷量占總銷量近18%。2025年4-5月,CR-V上險量在合資全級別燃油SUV中排名第一。東風本田在終端維系上實現了“穩定”與“優化”的平衡。這種戰略定力,在行業集體浮躁的背景下顯得尤為珍貴。
油電雙軌的制造革命,雙向賦能
上半年業績的核心亮點來自CR-V的持續領跑。更值得關注的是,其強電智混車型銷量占比穩步提升至近18%,展現出傳統王者擁抱變革的適應力。
S7的上市標志著東風本田告別“油改電”時代。基于本田云馳智能高效純電W架構打造,這款車承載著重塑電動駕趣的使命。而下半年,隨著CR-V與艾力紳(參數丨圖片)煥新車型的登場,以及計劃在2030年前推出10款以上新能源車型,東風本田的產品矩陣將實現從燃油到純電的平滑過渡。
另一方面,當新勢力陷入參數內卷時,制造底蘊成為品質護城河。
在東風本田全球首個新能源標桿工廠——武漢工廠,0.1毫米級的裝配精度、全流程數字化追溯系統,將本田70年的制造基因與電動化需求深度融合。這座工廠承載著東風本田電動化轉型的核心使命。在這里,燃油車制造經驗為電動車品控提供底層支撐,而電動車的智能化成果則反向升級燃油車體驗。
技術雙向賦能的成果正在顯現。基于純電平臺打造的S7車型,采用1.2萬噸一體式壓鑄工藝打造的鋁制電池殼體,車身68%覆蓋高強度鋼。在嚴苛碰撞測試中,S7成功經受正面100%碰撞、小偏置重疊碰撞等四大極限挑戰。
“安全不是口號,而是舍得投入、敢于較真的實踐。”東風本田銷售部副部長龔熙的這番話,直指當下新能源市場的痛點。
所以,在安全標準上,歐盟將電池火災預警納入強制標準、中國提升熱失控防護認證門檻的背景下,東風本田對潛艇級高強鋼用量增加27%,軟件冗余設計覆蓋12個核心控制模塊。這種對安全底線的堅守,在參數內卷的時代反而成為稀缺價值。
敬畏造車本質的理念正在獲得市場回應。第三方調研顯示,東風本田用戶對“可感知安全”的支付意愿高于行業均值9個百分點。當價格戰席卷行業時,這種對產品本質的堅守正構筑起差異化的品牌護城河。
智電融合,本土化創新的破局點
東風本田的轉型實踐為行業提供了寶貴啟示。當新勢力深陷“配置軍備競賽”時,這家合資企業選擇將70余年造車功力與本土化創新深度融合。
“未來東風本田將導入更多符合中國用戶使用需求的新技術。”執行副總經理潘建新強調。這一承諾正在快速落地。
在智能化布局上,東風本田與與中國本土優秀企業Momenta、深度求索(DeepSeek)、寧德時代展開深度合作。聯合開發的端到端大模型輔助駕駛系統,已實現20億公里數據訓練;DeepSeek的AI算法則為智能座艙注入本土化交互邏輯。這種開放合作帶來了實質性突破。與寧德時代深化磷酸鐵鋰電池合作,使采購成本降低15%;Momenta等本土科技企業的聯合開發,讓智能駕駛研發周期縮短30%。
渡邊丈洋透露:“武漢工廠的生產管理系統已開始向東南亞基地輸出。”中國創新反哺全球體系的路徑正在形成。
850萬基盤的價值裂變,用戶資產的漸進式轉型
2024年經銷商虧損比例達41.7%,價格倒掛超15%,而東風本田的“存量激活”模式為渠道轉型提供新路徑。
截至2024年,東風本田已積累850萬基盤用戶。這一龐大數字在新能源時代并未貶值,反而成為其對抗新勢力用戶運營的獨特壁壘。與其他品牌拆解傳統經銷商網絡不同,東風本田選擇了一條漸進式道路——推動850家燃油經銷商轉型而非重建。在龔熙主導的“本家”用戶品牌戰略下,連續三年的“本家DAY”活動構建了從需求收集到產品定義的閉環。
而且通過推動850家燃油經銷商升級服務(如增設充電樁、智駕體驗區),比新建渠道成本降低60%,用戶運營效率提升40%。而針對女性與兒童乘員專項優化氣囊展開邏輯,將“可感知安全”轉化為品牌黏性。第三方調研顯示,其用戶復購率達35%,高于行業均值。
Nice點評:2025年下半場的勝負手,不再是電動化速率,而是能否在技術狂飆中堅守品質底線。隨著政策整治“內卷式競爭”、智駕輔助普及率逼近40%、海外產能密集落地,那些敬畏制造本質的車企,終將引領行業走向價值回歸的彼岸。在智電浪潮席卷行業的今天,東風本田證明真正的變革不在于動力形式的更替,而在于能否以始終如一的品質承諾,為用戶構筑穿越周期的安全感。當2027年中國新能源滲透率突破70%,這場由制造基因、用戶生態與開放創新共同驅動的價值革命,或將重塑行業競爭的本質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