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已經過半,回顧汽車市場的上半年,最受關注的話題一定是關于合資品牌的全面“反擊戰”。
不僅有多款合資智電產品爭先亮相,更為值得關注的是合資車企在“解題思路”上的根本性轉變。當Deepseek大模型、寧德時代電池等此前新勢力常用的核心技術開始“完美適配”至合資產品上,意味著這些傳統車企不再僅依賴傳統優勢,而是在主動擁抱智電時代。這也讓汽車行業再次意識到,擁有龐大用戶基數和深厚造車積淀的合資車企在新的發展周期中依然具備著反擊的機會和能力。
在這場聲勢浩大的“反擊戰”中,東風本田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合資車企之一。盡管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但依然在上半年締造了多個高光時刻,其不僅帶來了擁有純正“本田駕趣”的東風本田S7,與此前推出的純電獵裝轎跑獵光e:NS2以及純電潮跑靈悉L構建起了涵蓋SUV、轎車、獵裝轎跑的純電產品矩陣。同時,CR-V在上半年終端銷量近9萬輛,同比增長近8.4%,其中,CR-V強電智混車型銷量占總銷量近18%。
或許東風本田的這份成績單算不上驚艷,但在競爭逐漸白熱化的背景下,這樣的銷量表現足以證明其在核心細分市場仍有著不能被替代的競爭力,也展現出其在產品、品牌等多個維度的發展韌性。
以“油電同質”戰略重構產品價值的核心錨點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智能化似乎一直是電動化和新勢力的標配。然而,上半年多家合資車企在智能化領域的集中發力,正迅速改變這一認知。
面對中國消費者不斷提升的智能化期待,東風本田率先提出“油電同質”戰略,以燃油與新能源并重、品質與技術創新同行為核心理念,試圖重塑合資品牌在智電時代的話語權。
據悉,第六代CR-V搭載了Honda SENSING 360安全超感系統,8個超聲波雷達以及5個毫米波雷達,實現了360度全視角監測,提供包括防撞智護、變道智駕等多種智能駕駛輔助功能,讓駕駛更加輕松自如。在智能座艙方面,其搭載HondaCONNECT3.0智導互聯系統支持智能語音、AR實景導航、OTA升級等功能,讓實用性與安全性實現平衡。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本田是全球率先大規模落地裝機ADAS(L2級組合駕駛輔助系統)的車企之一。在國內市場方面,除10萬元級以下產品,本田基本實現了旗下產品L2級組合駕駛輔助系統95%以上的裝機覆蓋率,結合本田在中國市場龐大的用戶基數,可以說Honda SENSING 360是目前中國車市使用頻率最高的L2級組合駕駛輔助系統之一,這也為東風本田在智能化領域奠定了技術積累與穩定性優勢。
更重要的是,得益于這些智能化配置的持續演進,CR-V這位已經30歲的“老將”在2025年第18-22周的終端零售銷量中超過星越L(參數丨圖片)和RAV4榮放,以2.16萬臺排名第一。在今年4-5月,CR-V上險量在合資全級別燃油SUV中排名第一。這足以證明,東風本田以“油電同質”戰略為錨點的智能化轉型已初顯成效。
按照規劃,CR-V還將在下半年推出煥新計劃,通過技術升級與配置優化進一步強化產品實力,以更卓越的性能和智能化體驗回應消費者期待。
在這個產品高度同質化、品牌競爭高度內卷的市場中,真正具備跨越周期能力的產品,從來不靠短期價格戰,而是源于對用戶需求變化的精準理解與對產品品質、技術路徑的長期承諾。
打造最有“本田味道”的電動產品
當前,很多合資車企的轉型往往面臨著相同的難題,那就是如何將自身在傳統汽車時代的技術積淀轉化為新時代用戶可感知的價值。
在東風本田看來,轉型的關鍵,首先在于深刻認知自身最具差異化的核心優勢,并在此基礎上,借助智電技術實現優勢重構;其中,對駕趣的持續深耕與對安全和品質的長期打磨,正是支撐其在智能電動時代中保持競爭力的兩大關鍵發力點。
其最新力作東風本田S7正是這一理念的集大成者。為重塑純電產品價值標桿,東風本田為S7精心打造了本田云馳智能高效純電W架構。該架構將Honda的運動基因與中國智電技術和優勢資源完美融合,充分體現了東風本田在技術研發和創新方面的實力。
此外,在車身材料的選擇上,東風本田也秉持著極為苛刻的標準,東風本田S7對1500Mpa的熱成型鋼的使用占比達到了25%,980Mpa熱成型鋼占比超50%,其車身扭轉剛度超過了40000N?m/deg,達到了奔馳S級的水平。這樣高強度的車身結構,不僅為車輛提供了堅實的安全保障,也為操控與穩定性打下堅實基礎。
在底盤調校方面,東風本田S7搭載了與頂級豪車MDX技術同源的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的四輪懸架結構,運用了本田最新的ADS自適應減震系統和車身控制技術,并且針對中國的復雜路況進行了專門的優化開發,為車輛帶來了卓越的操控性能。并且,東風本田S7還搭載了本田最強的雙電機四輪驅動系統,首次在電車中實現了50:50的前后配重比。得益于這些頂級配置的協同作用,東風本田S7能夠為駕駛者帶來極具本田特色的“夠快好操控”運動級性能體驗。
盡管當前市場上不少廠商仍以“堆料”吸引眼球,但東風本田始終堅持長期主義,其始終堅持以駕駛體驗、產品可靠性與用戶需求為出發點,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且更為堅實的發展之路。這種對品質的執著追求和對用戶負責的態度,正是東風本田作為主流車企的風范所在。
合資品牌既要“贏”,更要“穩”
回顧2025年上半年合資品牌的集體表現可以看出,這場反攻的底層邏輯并不僅是銷量層面的“搶回份額”,而是一場圍繞技術革新、產品結構調整以及本土化戰略重構的系統性升級。
一方面,隨著新能源市場邁過嘗鮮期,消費者的購車決策更加趨于理性,這也意味著其對產品的關注點正在逐步轉向“長期價值”,產品的質量可靠性、技術成熟度、使用經濟性與場景適配性成為驅動購買的核心要素。而這正是以東風本田為代表的合資品牌始終堅守并不斷強化的方向。
另一方面,合資品牌也逐漸找到了自己的打法,以本土消費需求為核心,推動造車底蘊和智電技術進行融合發展。而東風本田也與寧德時代、華為、航盛電子、科大訊飛等中國頭部零部件供應商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從制造到產品無一不強調將傳統制造優勢與智能化創新進行深度融合,這些舉措也將成為東風本田在智電時代實現戰略轉型與突破的重要支點。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的汽車產業競爭,已不再是“誰跑得快就贏”的游戲,而是一個考驗體系穩定性、品牌韌性與用戶粘性的長周期博弈。對于合資車企來說,靠一款全新產品上市或一次價格政策調整贏得市場的關注并不難,但難的是如何保持品牌的發展節奏,如何讓品牌價值不被輕易稀釋。而東風本田顯然已經做好了應對接下來“持久戰”的準備。
從燃油基盤的智能化煥新,再到電動化轉型里程碑之作東風本田S7的推出,再到圍繞本土生態融合的全新打法。可以看出,東風本田正以體系重塑、用戶深耕、技術反哺的多維努力,回應著新時代的用戶需求。合資車企的反擊,從來不在于激進超車,而在于方向的堅定與體系的穩健。在這場沒有終點的轉型競賽中,跑得穩,比跑得快更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