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初中生小伙伴們!咱今天來嘮嘮初中生焦慮心慌咋疏導。
你們有沒有過心跳突然加快,手心直冒冷汗的時候?這時候可別罵自己是“膽小鬼”哈。焦慮就像是身體在扯著嗓子喊:“嘿,有危險啦!”就像考試前不停地翻書,上臺發言前渾身抖,這都是大腦在調集能量準備應戰呢。但要是這警報聲一直響個不停,就跟手機在靜音模式下還一直外放似的,咱就得學會“關掉鬧鐘”的本事啦。
接下來咱說說咋調節。
先講身體調節,這就好比給大腦按個暫停鍵。
第一個是“呼吸魔法”,咱試試“吹生日蠟燭法”,用嘴深吸4秒,憋住7秒,然后像吹蠟燭那樣慢慢吐氣8秒,重復三次。這時候橫膈膜就跟波浪似的一起一伏,能讓皮質醇水平“唰”地降下來。
第二個是“感官重啟”,焦慮的時候,用冷水拍拍臉拍個30秒,或者拿橡皮筋狠狠彈一下手腕。這突然的觸覺刺激能立馬打斷你那沒完沒了的思維循環。
第三個是“運動處方”,跳繩跳1分鐘,或者靠墻倒立30秒,讓血液重新分配,就跟重啟電腦似的,一下子狀態就刷新了。
再說說認知重塑,這就像是給大腦換副眼鏡。當“考砸了人生就完了”這種念頭冒出來的時候,咱試試“三問法”。第一問,這個想法有證據不?上次月考明明進步了5分呢。第二問,最壞的結果咱咋應對?補考或者請教老師,辦法多著呢。第三問,有沒有其他可能?說不定這次就是發揮失常了。咱再用“如果……那么……”的句式重新捋捋思維,把那些嚇人的想象變成解決辦法。
環境支持也很重要,就像給咱織了一張安全網。
家庭這塊呢,和爸媽約定個暗號,拍三下肩膀就是說“我要安靜空間”,轉兩圈筆就是“陪我嘮嘮嗑”。
同學之間組個“吐槽大會”,每周都分享分享最焦慮的事兒,你就會發現,有人怕數學,有人怕早戀,焦慮可不是你一個人的事兒。
跟老師呢,課間主動上去說:“老師,我最近有點緊張,能問個問題不?”借著問學習的事兒就能順順當當得到支持。
長期來看,咱得培養心理免疫力。
每天寫個焦慮日記,記錄三個“我做到了”,像“主動舉手回答問題”“整理完書桌”,用這些實實在在的成就把那些模糊的恐懼給沖沒。
給半年后的自己寫封信,說說現在的煩惱,再站在未來的角度回個信:“當時的我啊,現在回頭看……”
每周故意去干點“小冒險”的事兒,比如主動去值日,或者試試新社團,就跟打疫苗似的,慢慢提升心理耐受力。
焦慮就跟青春期必須經歷的下雨天似的,咱得學會在雨中蹦跶。等身體會自我調節了,思維也能好好對話了,環境又給咱搭好了支持的網,那些心慌的時刻,以后回頭看,就是成長路上特有的調調。記住啦,不是所有的風暴都得躲,有些風雨過后,咱就能看見更牛的自己!
主講人:北京權威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心理咨詢師、高級中學心理學教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具有應用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背景。經過整合以人本主義為中心,結合青少年自身學校人際、師生、同學關系,親子關系,在校表現等綜合全方位因素針對性心理咨詢,同時給予父母在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心理問題專業性指導,走出了一條獨特而有效的咨詢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