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岳伯夷古呂國遺址
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姜太公呂尚先祖伯夷掌“四岳”之祀,因輔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呂。虞夏之際又封申,因為“申”國和“呂”國都在今天的南陽,因此南陽被稱為申呂之國。2016年2月,南陽市人民政府確定董營村“呂侯墓”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8月,臥龍區人民政府立“南陽市文物保護單位”碑,以期紀念和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王村董營 古呂舊址
有史籍記載古呂國(呂城)在南陽董營。清《光緒縣志》注:“按今縣西二十五里有董營或謂即董呂村?!奔丛诮衽P龍區王村鄉董營一帶。古時,南陽城西門“永安門”內額曰“呂城肇封”,即言南陽向西近臨古呂國。《南陽市地名志》臥龍區王村鄉篇有記載,漢初,呂后封其族侄孫呂忿為呂城侯于此,意在繼奉先祖之祀。呂城侯為祭拜祖先,按漢時形制重修伯夷墓。歷代學者的著述均認可古呂國中心在南陽縣西三十里董呂村。
遺址考證:通過查閱文獻、實地考察、民間傳說、民俗習俗、出土文物及考古研究資料綜合研判,王村鄉董營村被認為是堯帝封伯夷的采邑地、夏朝的呂侯封地、商朝的呂氏方國、周朝的呂國、中華呂姓的祖根地。
考古發現:市文物局專家多次現場考察,發現遺址地面有不同規格青磚殘塊。此外,近年來相繼出土的呂方鼎、呂王鬲、呂伯簋、呂王壺等古代器物,反映了古呂國先進的冶鑄銅技術,也為遺址的真實性提供了有力證據。
修繕復建:2020年5月1日,呂侯墓復建工程啟動,經過1個多月的施工,第一期工程順利竣工。南陽呂姓分會多方籌集資金對墓冢進行修繕加固,恢復部分墓志碑刻,方便族人瞻仰祭拜。
伯夷 ( 太 岳 )
生平事跡及祭拜
呂氏先祖伯夷,不是商朝滅亡以后“不食周粟”的那個伯夷,也不是被禹定為接班人而后與啟爭奪王位被殺的伯益。呂氏先祖伯夷,堯舜時期人,官任大岳、侯伯、秩宗。許多《呂氏族譜》記載,伯夷是炎帝的第15世孫,呂姓始祖,既是神權的掌握者,又是國家的重要執政官,權位顯赫。
堯時伯夷掌四岳,稱大岳或太岳,為分管一方部落首領,同時也在部落聯盟中擔任官職。西漢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舜得舉用事二十年,而堯使攝政。攝政八年而堯崩。三年喪畢,讓丹朱,天下歸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龍、公式、益、彭祖自堯時而皆舉用,未有分職?!奔措m分掌四岳,但未分管某方面具體事務。四岳,官名,主四岳之祭,為四方諸侯之長?!秶Z》記載堯封伯夷“祚四岳國,命以侯伯,賜姓曰‘姜’、氏曰‘有呂’,謂其能為禹股肱心膂,以養物豐民人也。”《南陽縣志》亦記載了伯夷受封之事:“南陽申呂之國也,昔在唐虞,四岳佐禹治水有功,帝堯嘉之,封于有呂……”以此可見,四岳為四方諸侯長,伯夷為四岳之首,即春官,可以統領百官,佐王治國,相當于后來的宰相。
舜封伯夷為秩宗。漢劉向《說苑君道》云:“當堯之時,伯夷為秩宗?!敝茸?,古代掌宗廟祭祀的官職?!秶Z·鄭語》云:“伯夷能禮于神,以佐堯者也?!辈囊云淝迕髦斏鳌⑹炝暥Y法可與神明溝通的才能輔佐堯,位居秩宗,即是神權的掌管者。秩宗依然為百官之首。
伯夷薨后,按照夏朝葬禮,葬于古呂國中心??脊庞∽C了古呂國屬夏朝疆域。古呂國所在地,即今天的南陽市臥龍區王村鄉董營一帶,包含在夏朝疆域之內。而按照夏朝葬禮,諸侯貴族葬在權力中心。2002年春天,考古工作隊首次在宮殿區發現了成組的貴族墓。伯夷為古呂國的得姓始祖,且主管祭祀,為精神引領者、貴族、侯伯,薨逝后墓地必在其封地的權力中心,其祭祀也在呂國的權力中心舉行,即董營。在中國古代,盡管存在廟祭制度,但廟祭始終不能完全取代陵墓之祭。古代廟祭一道重要的程序,就是需要事先把被祭祀者的靈魂引進廟,后世進一步把寢建在陵園,廟建在陵園附近,以方便祭祀。因此,對伯夷始祖的祭祀,不管是廟,還是墓,都定在董營。
伯夷薨后,歷夏商周,均受本部落(諸侯國)的祭祀?!赌详柨h志》記載:“虞夏之際,又封之于申,歷夏商及周世為諸侯,以奉大岳之祀?!蔽鳚h時期呂姓祭拜伯夷。呂忿,系西漢皇后呂雉族侄孫,于公元前183年被呂雉封為呂城侯,呂城為其采邑地,公元前180年,被劉氏所殺。《南陽市地名志》臥龍區王村鄉篇記載,漢初,呂后封其族侄孫呂忿為呂城侯于此,意在繼奉先祖之祀。呂城侯為祭拜祖先,按漢時形制重修伯夷墓。
如今,時有呂姓后人尋根南陽祭拜始祖伯夷。董營東南的墓地,許多老人講,聽祖上人傳說是伯夷呂侯墓。南陽市文物局專家多次現場考察,發現位于南陽市臥龍區王村鄉董營村東南部農田中,地理坐標為東經110度49分、北緯 31度 53分,實地勘探面積約300平方米。地面考察分析,可見不同規格青磚殘塊,發現有多次盜墓痕跡。經2000多年的風蝕水刷,還保留如此規模,可見當年之恢宏。2016年8月,臥龍區人民政府立“呂侯墓”墓碑,以期紀念和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呂,本作呂,古“膂”字,像脊骨之形。呂氏先祖伯夷是炎帝的第15世孫,號太岳 。 帝堯時,伯夷輔政,掌管禮儀,后任命其為秩宗。禹代行天子政時,伯夷盡心輔弼,成為禹之心腹。虞夏之際封號呂侯,以為股肱心膂之重臣,受封于呂,曰呂國。公元688年,呂與申、繒等被楚文王所滅。楚王將其遺族的一支東遷至今河南新蔡縣西南,建立了一個小國,為楚國附庸,史稱東呂,以區別于南陽之呂。楚靈王時,呂部分遺民遷至湖北蘄春。西呂、東呂滅亡后,呂國子孫均 “ 以國為氏 ” ,形成呂姓的主脈 。 天下呂姓,源出南陽受到眾多呂姓口口相傳和族譜記載。
附連 :
太岳家聲遠 高陽世澤長
太岳所指:太岳伯夷;
高陽所指:河北高陽。
呂,申,許,齊,同出自炎帝姜姓。
文 章 投 稿 :許 建 輝
整理發布:許建輝
文章投稿/視頻投放/敬請聯系小編
往期文章鏈接點擊閱讀
0 1
0 2
0 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