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李玉波)“我家養的120多只‘興安多羔羊’,單只凈收益達1500元,去年創收近10萬元。”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巴彥高勒鎮養殖戶劉宇笑著說。在他眼中,那些活蹦亂跳的羔羊,正是打開幸福生活的“金鑰匙”。
扎賚特旗與自治區高校等科研團隊緊密合作,結合本地氣候和肉羊發展需求,通過改良雜交、提純選育等手段,成功培育出具有生長發育快、繁殖力高、耐粗飼等優勢的“興安多羔羊”。目前,該品種在扎賚特旗推廣基礎母羊約3.5萬只,在興安盟及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推廣總量達10萬余只。
據了解,“興安多羔羊”平均產羔率達284%,羔羊成活率超90%,日均增重230克以上。
“這可是我們的‘致富羊’,單只母羊13個月就能兩產,年均產羔5.5只,農戶飼養10只,一年就能增收約2萬元。”興安職業技術學院現代畜牧工程系副教授、“興安多羔羊”項目負責人、內蒙古杜美牧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學文說。
統計顯示,自2012年至今,“興安多羔羊”每年可間接帶動農牧民增收近1.75億元。這一良種體系有效推動了當地肉羊產業標準化、規模化發展,助力養殖模式實現從粗放式放牧向精細化舍飼、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效益的轉變。
扎賚特旗農牧和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春山表示,“興安多羔羊”為當地肉羊產業標準化、規模化發展提供了良種支撐,推動養殖模式從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而正在巴彥高勒鎮永合村建設的年出欄20萬只肉羊育肥場改擴建項目,將進一步完善“育種+擴繁+育肥+屠宰+銷售”全產業鏈,預計8月竣工,投產后可實現年出欄20萬只,助力全旗實現2025年肉羊出欄超200萬只的目標。
來源:中工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