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在成都市金牛區,一場以醫防融合為核心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變革正蓬勃開展,為居民健康筑牢堅實防線,帶來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新變化與新成效。
創新醫防融合 打通健康服務最后一公里
在成都市金牛區推進基層社區醫院精細化運營管理變革中,金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改革公衛服務與臨床診療割裂的弊端,組建全科醫學科,融合臨床醫生和專科資源重塑家庭醫生團隊,構建臨床診療、公衛服務、健康管理三位一體的醫防融合新模式。
金泉中心探索公共衛生服務運行機制創新,打通守護居民健康的最后一公里,為基層社區醫院推進精細化運營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鑒。沙河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于完善的信息網絡基礎,打通院內業務科室信息壁壘,建立群眾全生命周期健康曲線圖,居民有需求必定第一時間有回應。收到信息的牽頭科室及時融合院內醫療資源,提升醫防融合服務效率,當好群眾健康守門人。
區衛生健康局基婦科負責人馬興介紹,金牛區將公共衛生服務納入網格化管理,發揮醫防融合前端前置服務作用,把居民就是健康管理第一人的理念落到實處,提高群眾自我管理能力。上千名醫護人員組成170多個醫防融合家庭醫生團隊,把基本公衛服務從“做服務”轉到“管健康”上來。同時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遠程醫療、分級分類管理等智慧醫療服務,居民健康檔案電子建檔率達96.09%。
曾遭遇心梗康復后的廖姓患者感慨地說,如果沒有鄧醫生的精準判斷,我不會到醫院檢查并做緊急搭橋手術,也許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了。廖姓患者轉危為安的病例,就是創新醫防融合機制,推進精細化運營管理變革,守護居民健康的生動注腳。
創新服務供給 當好居民健康守門人
“嗨!太極拳讓身體和心態都‘松’了下來,沒想到真的能‘控糖’呢!”這位長達十年糖尿病史的何阿姨,經過三個月的練習,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都降到了理想區間。
金牛區金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引進成都中醫藥大學養生康復學院資源,面向居民推出公益太極拳課程,在開啟“體重管理年”三年行動的同時,也為慢病患者提供了科學的運動方式。中心主任郭水源說,太極拳課程開課半年來,近兩百名45至75歲的居民,健康指標都有改善。社區醫院向中老年居民推出的公益太極拳服務項目,還為家庭醫生團隊深度服務居民健康管理創造了聯動契機,參與公益太極課程的這個群體,既能享受到家庭醫生的健康評估,還能獲得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
金泉中心創新健康服務供給初顯價值外溢,區內社區醫院借鑒其做法的同時,也引起金牛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關注:他們利用區內類似太極課程那樣的群體性健康服務載體,在老年群體中開展肺炎疫苗、流感疫苗接種,增強老人體質。這些獲得健康實惠的老人,也力所能及的支持疾控中心開展防控艾滋病宣傳,特別注重對年輕人群體潔身自好、遠離毒品的教育引導,還配合疾控人員在居民社區開展健康促進教育活動,為推進健康金牛建設發揮余熱。
如果說金泉中心“家庭醫生+太極處方”的個性化健康服務,為一個群體的健康服務提供了便利,那么金牛區推廣的居家護理、家庭病床服務,則實現了對居民個體的零距離關懷。
改革分配機制 撬動精細化管理的點金術
醫防融合運行機制的探索與實踐,是精細化運營管理制度創新的改革成果。金牛區推進分配機制改革,建立讓數據說話的運營管理評價體系,驅動人力資源更優配置,撬動了衛生健康業務流程全過程管理一盤棋,出現了臨床診療、公衛服務和健康管理互為推動的良性發展好勢頭,社區居民在改革發展中獲得了健康實惠。
金牛區衛生健康局副局長賴雪梅說,金牛區把醫防融合創新,作為推進精細化運營管理制度建設的突破口,帶來了健康服務方式、健康產品供給的新變化,提升社區居民健康獲得感,機制改革重塑了由臨床診療向健康管理轉型發展的健康服務價值鏈。(劉清奎、王凱斯 、王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