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華大基因
圖源:中國新聞網
近日,南京“紅老頭”相關話題引發廣泛討論。據中國新聞網及警方通報內容,南京“紅老頭”系38歲男子假扮,相約與多名男性發生性行為,并偷拍視頻在互聯網傳播,網傳相關信息有被隨意夸大成分。
相關網友紛紛表達了對疾病傳播風險的擔憂,記者以市民身份咨詢當地疾控中心,工作人員表示,“如果有密接、不放心身體,可以隨時來我們這邊做檢測”,目前疾控部門已介入。
本事件中所涉及的身份隱瞞、跨地區傳播等高危性行為,其中可能暗藏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人乳頭瘤病毒(HPV)傳播風險,需要大眾充分關注與重視。
艾滋病:不只是“特定群體”的事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2023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2023年全年報告血源及性傳播傳染病發病超190萬例,其中,艾滋病仍是主要的血源及性傳播傳染病之一。[1]
這類傳播往往隱蔽性強、流動性大,社交平臺的信息不對稱也導致很多感染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傳播病毒,使防控難度加大。
更值得注意的是,HIV感染后并非立刻能被檢測出。
人體通常需要2到12周產生足夠抗體,這段時間被稱為“窗口期”——病毒已具備傳染性,但檢測結果可能為陰性。這種誤判“安全”的情況,往往正是病毒悄然傳播的高發階段。
所幸,醫學的進展正在讓艾滋病走出“絕癥”標簽。規范使用抗病毒藥物(ART)可將體內病毒控制到檢測不到的水平,實現“有效抑制”。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感染者知道自己的狀態、愿意檢測、及時治療。
HPV:不是“女性專屬”的問題
人乳頭瘤病毒(HPV)是一種通過性行為傳播的病毒,目前已知的亞型超過200種。人們對它的認識往往集中在“宮頸癌”,但其實男性同樣是感染者和傳播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超過80%的性活躍人群一生中都會感染至少一種類型的HPV。[2]雖然大多數感染者可在兩年內自然清除病毒,但部分高危型病毒持續感染后可能引發癌變。
在男性群體中,HPV感染與肛門癌、喉癌、生殖器疣等疾病密切相關。其中,很多男性感染后無明顯癥狀、無自覺不適,卻具備傳染性,是病毒傳播鏈中的“隱形環節”。
更復雜的是,HPV不像HIV那樣易于通過血液檢測發現。尤其在男性體內,病毒多存在于陰莖、陰囊、肛周、咽喉等部位。
目前男性HPV自采樣檢測服務,包括肛拭子、咽拭子、尿道分泌物檢測等形式,為高風險男性人群提供初步篩查工具。這為早期發現、主動防控帶來了新可能。
除此之外,接種疫苗仍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預防手段之一。研究顯示,HPV疫苗對于女性的保護效果可達90%以上,而在男性人群中,也可顯著降低病毒攜帶率和尖銳濕疣等疾病發生風險。
我們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
雖然病毒傳播看似復雜,但可防可控才是更重要的信息。
? 第一,做好日常防護
在一些親密接觸中,防護手段依然非常有用。它或許不能消除所有風險,但確實能起到有效的阻斷作用。
? 第二,接種HPV疫苗
目前我國已批準使用2價、4價和9價HPV疫苗,建議9-45歲的女性及有條件的男性人群盡早接種。這不僅是保護自己,也是在保護伴侶。
? 第三,定期檢測很重要
接種疫苗并非100%能夠阻斷相關風險,有過高風險行為的個體建議每6個月進行一次HIV、梅毒、HPV等性病篩查。很多城市已經提供匿名檢測、社區檢測等服務,隱私有保障,操作也越來越便捷。
在難以控制所有風險時,通過科學的方式可以降低它帶來的傷害。從了解疾病傳播機制,到主動檢測、規范防護、及時接種疫苗,每一步都在為健康加一道保障。
參考資料:
[1]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23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
[2]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ervical-cancer [3]https://mp.weixin.qq.com/s/gixJs__WjKc4VqrotJ6u8g
關注我們!獲取最新科普知識干貨!
(轉自:華大基因)
轉自:市場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