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安來了!
日前,鵬安基金拿到了中國證監會核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流水號:000000073796)。至此,作為全國第71家券商系基金、本土券商開源證券旗下首家全資控股的公募基金,鵬安算是“正式”亮相資本市場。
一路走來,波瀾壯闊,鵬安的成立讓我們對開源證券的“水到渠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為我們觀察一家券商從初始公司投資業務到基金業務的嬗變提供了絕佳樣本。
01
“資管新規”引領下的起步
談及鵬安,或許要追溯到“資管新規”發布的那年。
那是2018年,由人行、銀保監會(現金監總局)、證監會、外管局聯合發布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
當時,“資管新規”在全行業推行“打破剛兌”,破除多層嵌套、禁止資金池模式、清理理財亂象、降低分級杠桿,讓資管業務回歸主動管理本源……這是一次全行業的“正本清源”。
對于開源證券而言,新規的發布,帶來的卻是一次發展的契機。
事實上,1994年2月成立的開源證券,直到2011年才拿到自營和資管的業務牌照。從現在的規模來看,很難想象早期的開源只是一家僅有四家營業部、僅從事經紀業務的本土小券商。
“資管新規”發布前,開源證券盡管在自營和資管業務中“偶露崢嶸”,但整體實力相對弱小,較之于諸多頭部券商,仍處于“跟跑”狀態。而“資管新規”成為“彎道超車”的絕佳機會。
開源證券的核心戰略目標清晰明確:資管業務回歸本源,深度打造特色“投研團隊”。
1、敢為“本土”先
在當年的陜西,專業投資標準化固收和權益資產的投研團隊幾乎空白,但開源證券“敢為‘本土’先”,起步便開啟“投研團隊”的培養。
先是從公司自營部門、資管部門抽調具備實戰經驗的人員,組建核心投研團隊,專注于“資產配置”的資管業務,毅然決然地開啟了這項長期且艱難的專業投資探索。
事實上,在每天“真金白銀”的市場沖擊中,耐得住寂寞并非易事。從2018年至2024年,開源證券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投研框架體系。
2、敢于自我“制衡”
按照“資管新規”標準,開源證券主動變革,進行大刀闊斧的機構改革——賦予投研團隊“話語權”。
例如,取消原先的事業部制,分別成立固收投資部和信用研究部,并在流程設計上讓這兩個關鍵部門“相互制衡”:投資部擬買入的債券,必須經過信用研究部的認可。
從后續發展來看,此舉不僅保障了投資收益,也客觀上規避了業績沖動的風險。
3、敢于科技創新
比如DeepSeek今年大火,但開源證券早在2024年9月就已運用DeepSeek推進量化投資。從業績反饋看,在量化投資大幅回撤的2024年,開源量化團隊的代表性指增產品仍實現超兩成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曾任開源資管總部量化投資部負責人的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碩士,或許這就不難理解了。
而今回望鵬安的發展,開源證券當年邁出的這一小步,堪稱“歷史性”選擇,因為它直接奠定了如今整個財富業務板塊的“內核”。
02
“北交所”特色賦能“大財富”
“磨刀不誤砍柴工”,開源證券的耐心很快獲得回報,“特色投研團隊”在資管業務中的“賦能”逐漸顯現:
1.固收業務
經典案例是2024年8月底,成功預判美國降息動作,進而挖掘投資機會,大舉加倉券商轉債,增厚產品收益。
據了解,當年三季度,開源證券的產品在某股份制銀行代銷的所有產品中收益名列前茅。可轉債為每個純債產品增厚了近1%的年化收益,奠定了2024年佳績的基礎。
2.權益業務
例如,2023年底,基于對國情與政策力度的判斷,喊話2024年市場有行情,旗下全產品看多。
據此,2024年初,開源證券將旗下混合多策略FOF變更投向為各類指數增強型基金,并于2023年底發行聚焦北交所主題投資的偏股混合型產品,2024年2月發行首支量化指增產品。同時,以“民主集中制”討論為核心,擴大標的覆蓋面,集思廣益進行全方面分析,對多頭產品進行策略細分。
結果是:FOF類產品實現良好收益,首支量化指增產品收益達20%,“智遠系列”廣受好評,股票多頭產品讓客戶重拾信心。
除了市場歷練中彰顯實力的投研團隊,“北交所”特色也在為“大財富”業務持續賦能。以開源證券第一只投新三板的產品為例:
該產品成立時,新三板市場較為平淡,甚至出現1500家公司摘牌的情況,產品規模僅1000萬元,但開源證券憑借多年深耕新三板的底氣,堅信其中存在優質公司,投研團隊從新三板股票中精選出十余只投資標的。此后新三板分層推進,北交所設立,標的股票中近一半實現轉板,產品凈值翻倍。
事實上,“北交所特色券商”的定位,不僅提升了開源證券的財富管理能力,更在諸多業務層面實現質的飛躍。
此外,“客戶服務”同樣值得關注。
投資波動與回撤難免讓投資者陷入煎熬,但開源證券認為客戶本質是理性的,持續的服務尤為重要。“在最困難的時候,很多客戶沒有撤離,從未出現大規模撤資。”一位開源老員工如此說。
“權益類產品短期雖有波動,但堅持走‘正’道,長期定能盈利,關鍵是要與客戶同進退。”這已成為開源財富業務板塊的核心理念。事實上,“鵬安”這兩個字也是由此而來,所謂“鵬安”,就是要讓投資者朋友們心安?
03
對內“補拼圖”+對外“開窗口”
令我們感慨的是,從2011年自營業務的“起步”,到2018“資管新規”的“淬火”,再到而今鵬安成立,“13年磨一劍”的背后,是開源證券對于中國資本市場長期看好的眼光,也體現了本土券商對于立本位謀發展的堅定意志。
“三級跳”的背后,是開源證券早在2020年提出企業價值觀——“水到渠成”。我們認為,這顯然并非空喊口號。
作為本土財經觀察者,金融棒棒糖曾對開源證券的成長進行了多次記錄,通過有限的觀察,我們嘗試梳理開源證券一路走來的“財富管理”密碼。
比如,最早在2017年,《》記錄了大投行大資管思維的開篇,財富管理由此起步。
再比如,在2018年、2020年和2021年,我們關注到開源證券的三輪融資,先后發文《》、《》以及《》,這是迅速補資本,財富管理“實力日隆”。
還有,2020年,《》,補充了研究短板,財富管理獲得“智力”加持。
還有,2023年,《》和《》,投行、投資與投研“金三角”的互動,給了財富管理更大“協同空間”。
如今看來,這其實都是基于概率與現實的“水到渠成”,然而在社會普遍追求“快”面前,“水到渠成”恰恰也是大多數人容易忽視的基本邏輯。
西安金融棒棒糖相信,以鵬安基金為象征意義的“水到渠成”,未來將充分回報開源證券此前13年所有的投入。
1、服務陜西投資者:補上最后一塊“拼圖”
對開源證券體系而言,此前“零售(經紀業務)+資管”的架構,如今新增“公募”子公司,大財富板塊終于補上“最后一塊拼圖”。最直觀的體現是,其擁有了服務更廣泛投資者的渠道,尤其是為本土投資者提供更多資產配置機會。
2、服務陜企:提供了更為扎實的公募“支點”
作為一家本土券商,在和實體經濟的互動中,開源證券一直在現金管理及本土流動性支持工作上提供助力,直接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比如,助力陜煤財司提升固收主動管理實力和資金利用率;再比如,對省內多家陜西政府平臺或企業的信用債持倉;還有,為省內十余家企業提供資管產品現金管理服務等。
而鵬安基金的成立,公募牌照顯然將體現專業價值,為服務陜企提供了更為扎實的潛在戰略“支點”。
3、服務陜西:打開了新的跨境金融“窗口”
由于鵬安基金注冊于海口,利用海南自貿港的跨境金融等優惠政策及便利,開源證券有望打開跨境金融新窗口,服務陜西的對外開放。同時,自貿港的投研動態與發展理念,也將為本土其他金融機構提供更多合作可能。
而今,鵬安基金已揚帆起航,但“水到渠成”的故事仍在繼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