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報道,7月7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接受美媒CNBC采訪時表示:“我將在未來幾周內與中國同行會面。”
貝森特還特意提到,此前在日內瓦和倫敦的會議氛圍融洽,稱雙方展現了“極大尊重”,甚至暗示合作可能超越貿易領域,“如果中國愿意,我們可以一起做些事情”。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就在美財長話音剛落,路透社報道稱,中方在7月8日對美國發出警告,要求特朗普政府不要在下個月恢復對華商品征稅,以免重新引發貿易緊張局勢,同時還再度強調了任何國家不要以犧牲中國利益為代價換取美國關稅減免,否則必將面臨中方反制。
中方提前發出的警告,并非是空談。
因為就在美財長貝森特釋放要與中方官員會面的同一天,特朗普政府啟動“關稅通知程序”,致函14國,宣稱將從8月1日起對未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征收最高40%的“對等關稅”。
特朗普
雖然中國并不在14國名單內,但6月在倫敦達成的貿易協議,只是框架,而不是完整版。中美之間關稅戰是暫停,而不是結束,所以外界也將中美現在的狀態稱為“貿易休戰”。
美國對華加征部分關稅暫停實施,是有90天的期限,算時間就是在8月,這也是為何發警告的原因所在。
另外,美國財長貝森特期待與中方會面的表態背后,其實也是白宮關稅政策的全面潰縮。原本7月9日到期的“90天暫緩期”又再度延至8月1日。原因很簡單:美國與170多個經濟體的談判進度遠低于預期。
中美貿易
而在中美貿易上,數據顯示,美國對中國商品平均關稅已達51.1%,而中國對美關稅為32.6%。
這種對抗正引發美國經濟反噬,隨著中國對美出口下滑,美國洛杉磯港吞吐量驟降25%,733個崗位吸引1575名工人爭奪。正如《華爾街日報》分析:“特朗普推遲截止日,實則是為談判爭取喘息空間。”
貿易戰的表象下,科技博弈才是核心戰場。雖然中美達成“稀土換解禁”框架協議:美國允許通用電氣向中國商飛供應發動機,新思科技開放芯片設計軟件權限,但人工智能芯片等高端技術封鎖紋絲未動。華為昇騰920芯片以5納米工藝實現功耗降12%,正加速國產替代。
中美關系
更令西方焦慮的是,中國對無人機零部件實施“精準管控”——允許消費級產品出口,卻卡死軍民兩用無人機,此舉直擊歐美軍事供應鏈咽喉。貝森特1月聽證會上曾宣稱“通過關稅平衡中國不公平貿易”,推動審查對華投資,但現實是美國無人機廠商從華采購量反增3倍,五角大樓報告承認“中國可讓全球無人機產業停擺一年”。這種“制裁-反制-依賴加深”的怪圈,美國關稅霸凌行徑下,印證了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的斷言:“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急于開發美國以外的市場”。
未來幾周將舉行的中美高層會晤,中方發警告,其實就是提前立規矩,既是強調底線不可破,更是進攻信號,若特朗普政府要繼續打關稅戰,那么中國必將反制,到時候損害的將是雙方的利益。
最后,正如中方此前多次強調的:“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這場懸崖邊的對話,將決定世界經濟是走向“二戰前相對封閉的世界貿易格局”,還是開辟出超越對抗的新世界貿易航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