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陸軍
自解放軍陸軍全面推行“師改旅”改革已經過去了很久,但這一改革舉措一直是備受軍迷們的質疑,許多軍迷都固執的認為還是原來的“軍—師—團—營”四級體制更適合解放軍陸軍、更適合打硬仗,并且還有很多人就因為看見了俄軍“師改旅”遭遇失敗而對解放軍“師改旅”的前景感到悲觀。事實上,解放軍陸軍推行師改旅是有選擇性、有保留的,并不是“一刀切”,事實證明解放軍的“師改旅”最終是成功的。而之所以俄羅斯陸軍推行師改旅會失敗,解放軍陸軍實行師改旅卻能大獲成功,其實都是有原因的。
俄羅斯陸軍
首先,說一聲俄羅斯陸軍的“師改旅”現狀
眾所周知,在曠日持久的俄烏戰爭中,完成師改旅后的俄羅斯陸軍并沒有體現出相應的技術優勢和作戰優勢,反而陷入了戰爭的泥淖,表現欠佳、戰果不足。甚至有分析認為,“師改旅”后的俄羅斯陸軍綜合戰力不僅沒有增強,反倒是在某些方面有了明顯的下滑、衰退。當然,西方對烏克蘭的武器軍援和情報支持是重要影響因素之一,但更重要的自然還是俄羅斯陸軍本身的原因。
據資料顯示,俄羅斯陸軍早于解放軍陸軍推行師改旅,且改革的也很徹底,師縮編為旅、旅下轄營。同時,俄羅斯陸軍的營級作戰群更加強調快速反應、機動能力強以及官兵職業化,因此非常適合在小規模戰場上投入作戰。
不過,比較致命的是,俄羅斯陸軍的師改旅改革卻一直受到軍費不足的困擾,這就導致俄羅斯陸軍的合成旅、合成營只是個空架子,原本要配備給基層合成營的現代化、信息化單兵裝備以及遠程精確打擊武器、對子對抗設備,要么是沒列裝、要么就是缺編嚴重。更糟糕的是,俄羅斯陸軍的合成旅、合成營走的還是老路子,那就是十分看重坦克裝甲力量和炮兵力量,對于其他技術性兵種的普及不夠完善,壓根沒有健全的合成作戰單元。
此外,后勤保障能力不足也是限制俄軍合成旅、合成營戰力發揮的重要原因。在之前的俄烏戰場上,俄軍屢屢被爆出彈藥不足、坦克/裝甲車因為沒有燃料而趴窩的重大事故,嚴重影響了戰事推進,更別提執行遠程穿插這類的艱巨任務了。
綜上所述,缺乏充足的軍費保障投入、后勤保障能力不足、電子對抗能力薄弱,作戰思路僵化以及信息化、合成化建設沒有深入覆蓋到每一個合成部隊,都是導致俄軍師改旅失敗的重要因素。
相比之下,解放軍陸軍推行師改旅卻是一個整體體系的戰略性變革,調整變化的不只有陸軍,還有火箭軍、空軍、信息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網絡空間部隊等諸多軍兵種,因此我軍這種改革的耗資是十分巨大的,根本不是俄羅斯這種國家所能夠承受的。
一方面,解放軍陸軍的合成旅、合成營配置了要素齊全的作戰兵力,包括坦克裝甲兵、防空兵、炮兵、步兵、偵察兵、工兵、防化兵、通信兵、對子對抗兵、支援保障兵等等力量;以往師級部隊擁有的兵力類型,合成旅、合成營也幾乎統統都有,且各型輕重裝備搭配合理。此外,合成營一級同樣設有指揮機關、配備“參謀小組”,真正做到了合成化、信息化、科學化。更重要的是,解放軍陸軍的合成旅根據任務類型不同,具體可以細分為重型合成旅、中型合成旅、輕型合成旅、兩棲合成旅、山地合成旅、空中突擊合成旅等等,基層部隊可以根據戰場需要隨時應變、自由搭配。
另一方面,軍委還在軍改中組建了火箭軍、信息支援部隊、網絡空間部隊、軍事航天部隊和聯勤保障部隊作為陸地戰場的配套,其中火箭軍可以為陸軍提供遠程的火力打擊和火力支援,信息支援部隊、網絡空間部隊、軍事航天部隊則是提供各種情報/信息支撐、干擾敵方網絡、打開數據連接通道,而聯勤保障部隊負責實施戰場全程的后勤保障。因此,完成師改旅后的解放軍陸軍并不是孤軍奮戰,而是有一個強大的整體作戰體系在伴隨支持的,很顯然,這種待遇是俄羅斯陸軍的合成部隊很難享受的到的。換言之,解放軍陸軍的“師改旅”改革不是其他國家所能模仿的,而是需要殷實的綜合國力做支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