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位于云南省麻栗坡縣中越邊境線,主峰海拔1422米。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后,越軍趁勢控制老山主峰,利用復雜地形構筑坑道、塹壕和雷區,形成明暗火力交叉的防線。
五年里,越軍向中國境內發射槍彈超過4萬發,造成235名邊民傷亡,3萬多畝土地無法耕種,52所學校被迫停課。當地居民躲進巖洞生存,多次請求軍隊采取行動。1984年初,越軍頻繁調動兵力,把老山變成威脅中國南疆的據點。昆明軍區第14軍40師接到命令,帶著257門火炮進入陣地,準備打擊越軍414個目標,老山收復戰就此展開。
1984年4月27日深夜,昆明軍區118團1營700名官兵執行穿插任務,計劃繞到老山后方切斷越軍退路。部隊冒著暴雨攀登60度陡坡,士兵用砍刀劈開荊棘,赤腳在泥濘中行進。地圖標注1小時的路程,因為迷路和地形復雜,走了3小時還沒到達預定位置。凌晨時分,越軍發現穿插部隊,密集火力封鎖了前進路線。
5時56分,我軍信號彈升空,257門火炮同時開火,覆蓋越軍陣地和指揮所等目標,老山上空被火光染紅。
步兵沖鋒時,118團1營被己方炮火誤傷又遭越軍反擊,隊伍被打散。短短五分鐘內,3名連級指揮員犧牲:一連指導員頭部中彈,二連副連長帶領突擊排沖鋒時被重機槍擊中。主攻部隊118團5連遭遇越軍坑道頑抗,7連、8連從東北側強攻,2營4連、5連同步夾擊。經過5小時20分鐘戰斗,我軍控制老山主峰,殲滅越軍900余人,摧毀火炮30門、軍車20輛。此戰233名中國官兵犧牲,戰場上的紅土地被鮮血浸透。
老山失守后,越軍第2軍區在北光縣制定反攻計劃。6月11日,越軍出動兩個團進攻老山和八里河東山,被擊退。
6月12日凌晨,越軍特工隊偷襲那拉方向陣地。守衛陣地的2連官兵大部分犧牲,增援的一個排45人也傷亡殆盡。危急時刻,我軍火箭炮實施覆蓋射擊,步兵趁機奪回陣地。越軍投入500多人強攻,被炮兵火力精準攔截,死傷慘重。6月19日,越軍再以兩個步兵團猛攻松毛嶺,計劃從東線突破。我軍依托工事頑強防守,越軍多次沖鋒失敗,丟棄大量尸體撤退
越軍為扭轉戰局,調集8個團18000多人執行“北光計劃”,主攻松毛嶺。我軍將戰區劃分為東、中、西三區,在松毛嶺部署12個炮連、4個坦克連,作戰代號“野豬”。
7月12日凌晨,越軍借助晨霧掩護發起密集沖鋒,一度占領169高地。下午14時,我軍119團1連40人組成反擊隊,沿149高地隱蔽接近敵人。炮火急襲10分鐘后,突擊隊在距敵30米處突然沖鋒,5分鐘奪回169高地,殲滅越軍91人。黃昏時分,3連用同樣戰術收復150高地。越軍當天遺尸1300多具,因拒絕打紅十字旗收尸,最終由我軍防化兵就地火化。此役我軍炮兵一天發射3400噸炮彈,葉劍英元帥后來看到戰場照片時說:“淮海戰役后,沒見過這么多敵人尸體?!?/p>
142高地控制著松毛嶺要道,三面受敵,距越軍陣地僅200米。1984年5月17日,119團8連代理排長李海欣帶領14名戰士駐守這里。官兵白天輪班守貓耳洞,夜晚防備偷襲,飲用水需要到一公里外背運。潮濕環境讓多人皮膚潰爛,李海欣總是讓戰士先避炮,自己守在洞口。
7月12日4時50分,越軍一個加強營加特工連共400多人分三路偷襲。李海欣命令等敵人逼近到10米內再投擲集束手榴彈。第一波攻擊后,20多名越軍突破東北側塹壕,他派出5名戰士近戰搏斗消滅10人。西南方向敵軍沖鋒時,李海欣引爆定向地雷,炸死8名越軍。激戰中,高射機槍子彈擊中他左胸,傷口嚴重。戰士要給他包扎,他推開說:“別管我!告訴全排,只剩一個人也要守??!”
李海欣爬向第三顆定向雷時,越軍炸藥包在身邊爆炸,他當場犧牲。剩余戰士高喊“為排長報仇”,血戰10小時打退6次進攻,消滅越軍104人。戰后,中央軍委授予15人“老山十五勇士”稱號,142高地改名為“李海欣高地”。
越軍此時 集結4個加強營撲向老山那拉、松毛嶺方向。在松毛嶺前沿的244陣地左2號哨位,597團4連1班9名戰士據守一座光禿石山,沒有水源和工事。他們用石縫當掩體,靠壓縮餅干和雨水維持。
戰斗最激烈時,18歲的趙廣來被炮彈炸斷左腿和三根手指,全身多處受傷。他拒絕撤下陣地,用右臂擰開手榴彈蓋遞給戰友。當越軍突破左側缺口時,他跪地靠著石壁,把整箱手榴彈連續投出,打退4次沖鋒,消滅8名敵人。敵軍再次炮擊時,他撲倒戰友擋住彈片,自己犧牲。戰后,1班獲集體一等功,趙廣來被追授“鋼鐵戰士”稱號。
越軍因“M1-T5”計劃失敗,派副總參謀長黎玉賢督戰,于7月19日啟動“M-2”反撲。步兵313師兩個營主攻那拉方向的111號、142號高地。595團6連守衛111高地,副連長王國安帶隊12次打退越軍進攻。
戰斗中,韋昌進所在哨位被炮彈炸塌,彈片刺穿他左眼。他堅持用報話機引導炮兵:“敵人離我200米,開炮!50米,繼續打!”炮彈最近落點距他僅10米,他七次修正坐標擊退越軍。戰后他右眼失明,被授予“戰斗英雄”稱號。經過兩天激戰,595團殲滅越軍350人,“M-2”計劃徹底失敗。
1985年5月底,越軍攻占67軍防守的211高地1、2號哨位。67軍兩次強攻失利后,參謀長粟戎生調整戰術:先增援3號哨位,再抽調17名偵察兵組成突擊隊,秘密繞到高地后方。隊員避開雷區武裝泅渡,日夜潛行9天到達潛伏點。
9月8日10時,我軍炮火覆蓋高地正面。突擊隊從越軍背后突襲,16分鐘奪回1、2號哨位,只有一人輕傷。越軍組織10次反撲,全被預設炮火攔截,一天傷亡400多人。此戰成為步兵協同作戰范例,粟戎生受到軍委嘉獎。
1986年4月,蘭州軍區第47集團軍接防老山。軍長錢樹根指揮部隊防守松毛嶺、那拉方向。越軍多次派特工滲透,都被電子對抗營偵破。1987年1月,47軍141師在八里河東山反偷襲戰中,用高射機槍交叉火力封鎖山谷,殲滅越軍187人。
輪戰期間,七大軍區10個集團軍先后參戰。濟南軍區67軍殲滅越軍8390人,蘭州軍區47軍斃傷6597人。越方統計其陣亡超過4000人,河江省烈士陵園1864座墳墓中,350座沒有名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