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參加過一期育兒講座,主題是:擁有災難化思維的父母,會讓孩子痛苦一輩子
那什么是“災難化思維”呢?這是一個很可怕的心理暗示,喜歡在心里面瞎琢磨,也總會喜歡把一件事過度放大
之前,就收到過一個姑娘的求助,已經25歲了,每次看到父母后還緊張地摳手,父母一開口說話全身上下就難受的想要盡快逃離
聊天之間,女孩也一直在懷疑說“我是不是心理有病呀”
講真的,這確實是心理上“病了”,但不是所認知的醫學患病,而是長期心理受傷后的應激反應:
?比如,孩子發現一件特別有趣的新鮮事,當他歡天喜地跑去找你分享時,你只是回了一句“整天就知道玩,一點出息都沒有”,那孩子的分享熱情會瞬間被澆滅,未來也不大可能會主動找你聊天了
?又或者,孩子好不容易考了一次高分,他激動地告訴你,你卻打擊他:“就這么點分數,還好意思拿出來說,你丟不丟人呀”,那孩子就會害怕被打擊、整個人也會變得格外自卑敏感
這些都是父母的“災難化思維”,災難化思想說出的話也都是具有災難性的影響
特別是以下三個“災難化思維”的典型表現,每一個都容易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01
內心戲太多
一點小事,就不斷往糟糕問題上放大
為什么說永遠不要讓災難化思維把自己困住?這是因為生活中多半的焦慮,都是來自于你心中那些無謂的臆想
你腦子里裝的事情越多了,心里面的負擔自然也會跟著重了起來
全職媽媽月月,是一個比較要強的性格,奈何結婚后又遇到強勢的婆婆
在他們家里,婆婆說一不二,還經常用他們那個年代的思維去要求當代教育,媽媽不服氣頂嘴幾句,婆婆能直接情緒暴躁地摔門發泄不滿
而長時間的情緒壓抑,也導致她成了容易情緒化、也極其敏感的人
比如,心里面會抵觸女兒見到爺爺奶奶,每次只要得知爺爺奶奶要回家了,整個人都顯得特別緊張:
?擔心女兒吃飯吃少了,爺爺奶奶會說“孩子瘦了,餐桌上都沒有孩子吃了能長肉的飯”
?擔心女兒白天睡覺睡多了,爺爺奶奶會說:“孩子天天在家里都傻了,懶得也不知道帶孩子出去玩”
?擔心女兒怕生不喊爺爺奶奶,爺爺奶奶會說:“都是大人教的,小孩子能懂什么”
?擔心女兒突然會干咳一聲,爺爺奶奶會說:“那么大的人,連個孩子都照顧不好,還能干些什么”
到了后來,女兒上學后成績不是很好,在家里面經常會拖后腿,以至于她每次碰到班上老師不敢抬頭、也不敢打招呼,更懼怕老師會給她打電話說孩子的學習...
聽到這些話,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我都明顯感受到一個字:累
是呀,整天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到了事情的最后,結果依舊無法改變,我們的情緒還會被提前透支了
以前有段時間,蘭媽也曾陷入深深的焦慮
孩子不聽話了,我會聯想到以后老了不尊重我、討厭我的畫面,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我也會想到以后沒讀出書在廠子里辛苦當牛馬的打工日子...
結果,我越想得多、情緒就越差,對孩子說話的方式和態度,也越不受控制地變得極端惡劣,直到女兒告訴我“媽媽,你每天不要想那么多,想多了就會太累,你看你都長皺紋了”
一瞬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讓未知結果提前透支我們,人最好的狀態也是隨時做好迎接不好的事情發生
只要想明白了這一點,坦然去接受當下的一切,對孩子多一些溫柔、陪伴和等待,其實就會發現,在這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事,比“你愛孩子、而孩子也恰恰很愛你”的雙向奔赴更重要、更美好了
02
猜忌不信人
偏執懷疑,從來不給孩子辯解的機會
有人說,一個孩子如果在家里總是被父母欺負,那這個孩子到了外面就會被全世界欺負
而這里的“欺負”,蘭媽認為更多的是體現在心靈上的偏執和懷疑,很多時候只需要一句:“你別說話,不是你的問題是誰的問題”,就能讓孩子被欺負得連還嘴的力氣都沒有了
碰到一個特別自卑的孩子,明明是他被欺負、當街霸凌了,整個人卻唯唯諾諾地呆愣在原地任由別人羞辱
看到那一幕,我忍不住充當男孩家長,把欺負人的那些霸凌者都給趕走了
直到現在,每次想起男孩從地上艱難爬起來的模樣,心中的酸楚感都不禁灌滿全身
當時,我問他:“怎么沒人來接你放學,爸爸媽媽呢”,他搖搖頭
我接著問:“那爺爺奶奶呢”,他還是搖搖頭
為了避免下一次再被欺負,我特意給他支招說:“回家一定要告訴家長,讓他們找找老師和學校,給那些孩子一些下馬威”
沒想到,男孩居然特別懂事地告訴我:“沒事,我每次放學走在人多的地方就行了,這樣就不敢太欺負人了”
那一刻,是心酸也是心疼,究竟是什么樣的家庭環境,才讓他寧愿借助陌生路人的保護,也不愿意回家告訴自己的家長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想和另一個10歲男孩沒什么區別了:
這個孩子,父母對他一直特別嚴格,只要是有一點沒做好的地方,就會大發雷霆地動手打他,十年如一日,為了減少皮鞭帶來的刺痛感,他能選擇的就是習慣性地忍受
特別是第一次被欺負的時候回家告訴父親,父親不分青紅皂白把他揍一頓,媽媽也批評他“不好好讀書,一天到晚就想著在外闖禍”
他想開口解釋,怎料父母根本不給他機會,因為不服反抗,直接把孩子關到房間里靜思己過
等到再次被放出來時,身上的戾氣很明顯被磨平了
而父母呢,在一旁還不忘頗有成就感地說句:“看吧,這孩子就是賤,就是要關著整一整,不然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講真的,這種以打壓孩子、恐嚇孩子,達到讓孩子習慣性服從的,從來不是值得炫耀、更不是值得拿出來當話說的事
家,如果成了會傷人的地方,那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怎么可能會樂觀得起來呢?在家里被父母打壓欺負了多少,那將來到社會上就會因為怯懦害怕被別人欺負多少
所以,不想孩子在外面被看貶看輕,那家長要做的第一堂教育課就是相信、和愛護孩子
特別是孩子第一次被欺負的時候,不論過錯方是誰,都要堅持“我孩子不會平白無故打人”的觀點,讓孩子大膽講出真相
過錯方若是孩子,那就是自家娃品行上的教育,過錯方若是別人,那更是為了自家孩子討公道的正義維護
03
愛攀比打壓
孤寂強勢,孩子怎么努力都看不到優點
您有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做過對比嗎?相信很多家長想到這里都是心虛的
其實,倒也不是我們家長的心思有多么壞,而是從傳統思想認知中,總認為把孩子和學習好的學生放在一起,在優秀生的反襯下孩子會更加努力上進
可在壓力中產生絕處逢生念頭的時候,我們家長最應該考慮的,從來不是孩子進步了多少,而是他們能不能在艱難的環境下成功戰勝挫折
有一個女孩,被媽媽逼著上補習班崩潰了
一個周末,就因為早上多賴了20分鐘床,媽媽就把她拖拽起來罰站,手里還不忘拿著作業本靠在墻上寫作業
整個過程中,媽媽也是不停地強調說:“你就是好日子過多了,你看看你們班的學生,有幾個使用獨立的房間、獨立的學習桌,這么好的學習環境,你卻天天想著偷懶偷玩,你對得起我和你爸爸這些年費心費力地供你讀書,在你身上花的錢嗎”
說到最后,媽媽還不忘威脅說:“不想學習就不學了,明天學校也不用去了,不想寫作業也算了,明天我就把你的學習桌椅搬出去扔了”
本以為,在威脅和反向刺激的效果下,孩子就能慢慢醒悟、懂得把心思都用在學習上了
可結果呢,女孩在一次次的打擊和否定下,也徹底爆發了昔日里的所有委屈和不滿
她先是對著媽媽大聲吼道:“我不學了行吧”,隨后又是語氣哽咽地訴說著多年來的苦楚:
“我承認我不是你眼中的好孩子,可是最近幾年,我已經很努力了,每天努力在學校聽講,回家后努力寫作業,在輔導班也努力繼續學習,可是媽媽,你能不能好好回頭看看我,我真的一點進步都沒有,一點值得你表揚和認可的地方也沒有嗎”
媽媽沉默著,一時間不知道如何作答
但看著孩子哭得梨花帶雨的模樣,心里面最柔軟的地方明顯被觸動了,她解釋說:“我這么做都是為了你好”
女兒情緒反而更加激動地說:“你總是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可曾想過這句話是有多么的傷人,你所謂的為我好,每天把我壓得喘不過氣,也讓我覺得我是一個很糟糕的人”
是呀,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可父母愛的方式是否正確,又是另一碼事
在這方面,明智的家長都是懂得及時反省反饋的,不要怕說錯話、也不要怕做錯事,敢于為自己的行為和語言向孩子道歉,就是孩子是否能恢復昔日光彩的關鍵一點
而我們家長對孩子真正的愛,更應該是戒掉內心戲、猜忌、和攀比打壓,用一顆只看到孩子的心靈去發現孩子的進步
比如,經常把“這是我家寶貝”的口頭禪掛嘴邊,在足夠多的關愛、信任、還有包容認可下,你給孩子提供什么樣的成長環境,他們就會用怎樣的心境去看待學習、看待成長
那么,關于父母“災難化思維”的一些表現,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