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會爆出了一起規模罕見的考試替考事件,讓人們再次關注起考試公平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主角是TOEIC考試,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托業”英語能力測試。
這事兒的主線其實并不復雜——一個中國籍的京都大學研究生,名字叫王立坤,在今年5月因為替別人考試,在東京的板橋區考場被當場逮捕了。
被查出來時,警方從他身上搜出了藏在口罩里的微型麥克風,還有一副看起來很高級的智能眼鏡——這種“智能眼鏡”,說白了就是用來作弊傳遞答案的工具。
事情的水面下卻遠沒有這么簡單。日本TOEIC主辦方順藤摸瓜一查,發現從2023年5月開始,竟然有多達803人,報名時填寫的住址和王某一模一樣,或者只差個房間號。
按日本的考試安排,報考者會被分配到離住址最近的考場。這樣一來,“同一地址”的人基本都會分到一個考場,現場組織作弊就容易多了。
這803人不止是同住址的問題,根據警方調查,還有77個人直接通過王某獲取了答案。方式大致就是王某混進考場,靠身上的設備實時把答案傳出去,同場的考生通過手表、眼鏡、耳機等接收信息,堪稱現實版的“高科技小分隊”。
事件曝光后,日本TOEIC官方不得不出手,對這803名考生采取了最嚴厲的措施——過去所有考試成績一律作廢,未來五年禁考!如果有學校或公司需要核查,他們會直接告知這些人的名單。
至于考場的安保措施也升級了,開始要求可疑報名者提前提交身份證明,考試當天也要確認手機是否徹底關機,甚至連眼鏡都要查一查是不是帶有特殊功能。
其實替考、作弊,這類事大家或許并不陌生。讓人感到“新鮮”的,而是如此規模和組織化程度——據說這背后有一整套“服務”,從報名、考場安排到作弊工具準備,都由一批“專業團隊”在操盤。
這些團隊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打著“保證800分以上”“可協助考托業、大學入學、畢業等考試”的廣告,甚至還承諾一條龍服務:替你考進大學后,后續的論文、口語測試都能代勞,直到你順利畢業為止。
而且費用也不低,據說一次替考的報價在40萬到200萬日元之間,最貴的甚至能包你“畢業”——當然,愿意掏錢的人也大有人在。
在日本,英語能力證書是升學、找工作的“剛需”。有中國留學生表示,自己在國內卷得厲害,到了日本發現只要考個高分就能拿到理想學校或者就業機會,日本的“性價比”很高。
再加上日本這邊對考試舞弊的法律處罰相對溫和,遠沒有國內那么嚴厲(國內直接入刑),于是成了一些人眼中的“漏洞天堂”。
不過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為了不被查出來,這些“替考組織”也在不斷升級自己的手法。
比如,有些“公司”承諾絕不讓同一個地址報名多個人,避免引起主辦方注意,還有的直接用最新的可穿戴設備,手表、眼鏡,甚至定制耳機,科技含量拉滿。
至于那些還在大肆招攬業務的,甚至聲稱團隊里“老師”都是在日本頂尖私立大學讀碩士、博士的,點名早稻田、慶應、上智,保證拿高分,出了事還能幫你調換場次,安全性也一再“打包票”。
可現實哪有那么理想?很多所謂“包過”的廣告,其實只是噱頭。業內人士透露,社交媒體上宣傳的大約七成的替考中介都是騙子,收了錢就消失不見,或者半路甩鍋“政策變動”,轉手就跑路了。
有的學生圖省事、圖省力,最后錢沒了,證書也沒拿到,只能自認倒霉。
這起案件其實讓人唏噓。一方面東亞社會對學歷和證書的依賴,給了灰色產業可乘之機。另一方面,哪怕是技術含量極高的作弊手段,也終究敵不過制度完善和人性弱點的博弈。
日本考試主辦方這次也算是被狠狠上了一課,不得不全面升級防作弊手段,包括設置手機信號探測器、加強現場核查、聯網核查身份信息等,等于變相提升了考試的門檻和成本。
前人砍樹后人暴曬,事件鬧到今天其實值得每個身處異國他鄉的人警醒。無論是為了升學、找工作,還是單純追逐“高分”的虛榮,走捷徑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對中國留學生來說,努力融入和用實力證明自己,才是更有分量的“性價比”。那些一心想著鉆空子、搞擦邊球的,遲早會被現實撞個正著。
日本社會表面平靜,實際對公平和規則的執著一向不容輕視。對TOEIC主辦方來說,這一次風波雖然損失慘重,卻也敲響了警鐘。或許今后,日本也需要更加成熟和堅實的制度來守護考試的公信力,也希望那些執著于“替考”“作弊”的生意,早點在社會的自凈能力下銷聲匿跡。
知識點:
在日本,“替玉”本來的意思其實不是指“替考”,而是指吃拉面加面的意思。比如吃豚骨拉面時,吃完面可以再加一份面,這個行為就叫“替玉”。在日本網絡上,部分學生圈子把“替玉”用于“替考”。原因是“玉”有“人頭”“角色”的意味,也就是替別人頂上去考試,類似“頂替”。日語網絡圈喜歡玩漢字,原本“替玉”是正經的拉面用語,后面被網友們用在“替考”這類需要“頂替身份”的情境,比如大學入學考試。屬于網絡黑話、俚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