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大學華裔學霸 Andrew Yang 在畢業演講中大放異彩,以獨特視角與幽默風趣的表達,分享校園點滴、學術探索及對冒險的感悟,帶火了《哥倫比亞大學創新思維課》這本書。
Andrew Yang 本身履歷極為耀眼,身為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 2025 屆畢業生,他修讀應用物理與應用數學雙學位,將學術研究技術帶到三大洲進行實踐測試,在學術領域嶄露頭角,獲得了工程學院最高榮譽 Illig 獎以及應用物理系教師獎,更是首位在 Bruker - AXS / MIT 研討會這一頂尖場合發言的本科生。
在畢業演講時,Andrew Yang 沒有選擇正襟危坐地講大道理,而是掛著《Among Us》的游戲鑰匙扣,像與老友聊天般開場。他回憶與同學們一同熬過入門物理課的艱難,在宿舍忍受酷熱,為完成工程藝術項目通宵達旦,在圖書館為音樂人文論文絞盡腦汁的日子。這些校園日常,讓臺下畢業生們感同身受,也讓屏幕外閱讀演講內容的讀者,仿佛置身哥大校園,體驗到濃厚的學術與生活氣息。
談及自身研究—— 材料在納米尺度的樣貌時,他用激光照射鏡子來類比,形象解釋現有顯微鏡無法觀察單個原子,需借助激光創造性研究,細微光波動能揭示原子構成與缺陷,將晦澀學術知識變得通俗易懂。他還講述自己在探索路上的冒險經歷,有在日本做研究時期中考試周被困的窘迫,也有喝溪水后擔心感染 “賈第蟲病” 瘋狂搜索癥狀的趣事,更有因與陌生人探討三段論和尼各馬可倫理學,意外收獲晚餐邀請的奇妙際遇。這些冒險經歷,與《哥大創新思維課》中鼓勵突破常規、勇敢嘗試的理念不謀而合。
正是 Andrew Yang 這樣別具一格的演講,將哥大開放包容、鼓勵創新的氛圍傳遞出去,讓大眾對哥大教育模式下培養創新思維的方式充滿好奇,《哥大創新思維課》也因此走入更多人的視野。書中詳細闡述哥倫比亞大學如何通過課程設置、學術活動、校園文化等多方面,激發學生創新思維,與 Andrew Yang 的演講內容相互呼應,進一步為大眾揭開哥大創新教育的神秘面紗 。
【正文】
謝謝你,莫里森院長!
每一場精彩的典禮都會把最好的演講放在開頭和結尾,所以我的演講被安排在我們年級慶典的正中間,老實說,這很合理。
當我看著人群時,我看到的是正在開拓清潔能源的學生,是從海洋中清除塑料的同學。我們甚至有一個現實版的斯塔克實驗室,最近還上了 Veritasium 的視頻,還有學生們利用機器學習探索量子世界,甚至與NASA合作發射一顆衛星到太空。
盡管今天有這么多優秀的人選可以站在這里演講,但他們卻選擇了個有著 Amongus 鑰匙扣的書呆子,也就是你們課外可能從未見過的我。對那些曾經我是你的助教的人來說,看我在這里啰嗦并不會感到陌生,你們知道我喜歡講課,如果可能的話,我甚至能在接下來的 45 分鐘講解歐氏距離矩陣。
但在哥倫比亞教書最棒的是,看到我們每個人與同樣的內容有著如此不同的互動方式,我認為這體現了整個哥倫比亞大學的特色。
不完全統計,我們2025屆畢業生不僅代表著美國全部 50 個州,幾乎還涵蓋了半數的國家。我們從大城市到小城鎮,我們之中五分之一的人是家族中第一個上大學,甚至第一個畢業的人。
作為一個集體,我們一同熬過了入門物理課,忍受了宿舍里瘋狂的熱浪,為了工程藝術項目通宵達旦,在巴特勒圖書館中苦思冥想如何在音樂人文論文中多寫一頁。
所以我想分享一些關于我的背景以及它如何塑造了我在這里的視角。我知道我們都渴望畢業,擺脫課程。但不幸的是我要給你們再上一節最后的課,我的研究涉及材料在納米尺度上的樣貌,現有的顯微鏡不足以觀察到單個原子,因此我們必須更具創造性,也就是用激光來照射它們,這就像你用激光照射鏡子。激光反射的方向告訴你鏡子的角度。
但現實中沒有一面鏡子是完全光滑的。所以如果你關燈并使用足夠強的激光,你不僅可以看到一個反射光的亮點,還能看到細小的光波動。
這些細微的波動告訴我們鏡子是由哪些原子組成的,以及缺陷在哪里,最細微的波動是最重要的,就像在新生迎新周向一些現在成為你最親密的朋友揮手致意,或是在畢業典禮后含淚與家人揮手告別,他們曾經希望在今天與你重逢,特別感謝我的父母我的爺爺奶奶,還有我剛上高中的妹妹 Annie。放輕松,好吧!
讓掌聲的聲浪回蕩,致敬我們杰出的表演者和學習者。從迎風飄揚的旗幟,到市中心免費皮劃艇活動中蕩起的波濤,每天我們與彼此的互動和相處都在制造這些波動。
1807 年,傅里葉展示了波的疊加可以形成美麗的函數,而我們之間所有的互動構成了這個美麗的社區。
當你回想起你在這里度過的時光,什么事情會讓你印象深刻?也許那個恐怖的機器學習期中考試可能永遠不會離開你的腦海,但我相信更多的是那些意外的城市探索。在布魯克林大橋上看日落,5 局里面輸掉 4 局的德州撲克,以及為了交換禮物制作一個《Among Us》游戲小人蠟燭,所有這些經歷都有朋友相伴。雖然我們有一些最嚴格的課程,獲得了誘人的實習機會和最頂尖的研究實驗室,但真正讓我們成為我們自身是對彼此的承諾。
畢竟,我們的口號不僅僅是工程而是為了人類。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的工程師,尤其精通人文學科,我準備去加州理工讀博士,感謝布倫特實驗室,希望他們現在看直播。
我記得當我去洛杉磯的時候,我在深夜迷路了,想找聯合車站,我在公車站向一個陌生人問路,最后在公共汽車上坐在他旁邊,我們聊了一會兒。
隨后話題轉到了三段論和尼各馬可倫理學上,他很佩服哥大居然把亞里士多德的東西教得這么好,于是他提出請我吃頓晚飯,當然了!
我有可能會被騙去摘腎然后扔進冰浴里,結果原來他曾經是一位社會學教授,我們進行了我最激動人心的辯論之一,那就是歸宿感的意義,就因為我心想:不管了,沖!這就引出了我想說的最后一點—— 冒險的重要性。跳入不確定的漣漪,雖然這種心態導致了不愉快的情況,比如在期中考試周被困在日本做研究,還有喝了溪水之后瘋狂谷歌搜索“賈第蟲病癥狀”,聽我說我只是想試試冷泉那邊的冰冷的泉水,所以我就...(解開扣子展示游戲角色服裝)
別這么做,但正是因為這些冒險,我才能橫跨太平洋去探索神奇的物理成為布魯克 / 麻省理工研討會歷史上首位本科演講者,還有穿著游戲角色服裝發表畢業演講,謝謝。
再來一個?抱歉,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難冒險,尤其是在感覺整個世界都在注視著你,而你總是可能會失去些什么的時候。盡管如此,我相信我們這一屆擁有獨特的能力足以戰勝任何困難。
還記得我們新生迎新項目的時候,我們的校園被雨水淹沒了,我們沒有躲起來,而是拿出一艘船,像玩《盜賊之海》一樣劃出宿舍樓,我們挺過了疫情,與遠方家人并肩作戰,經歷了其他學生可能一輩子都遇不到的事件,我們甚至有相當一段大學時光是在沒有生成式 AI 的情況下度過的。多不可思議啊!
我們開始時沒有 Claude 也沒有 Perplexity,而現在大型語言模型已經統治了我們的...(生活) 不好意思,GPT 說我沒有免費額度了,所以我想該收尾了。
我們來到這里時,也許對未來毫無所知,也絕對不知道這四年會帶來什么,但我們挺過來了。在朋友和家人的寶貴支持下,經歷了無數潮起潮落,我們已經攀登到了大學生涯的頂峰。
看看我們,2025 屆畢業生,我們如同汪洋大海,注定要掀起巨浪,再拍一會兒,這樣我就可以穿回我的長袍了,謝謝同學們,你們是這所大學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屆,謝謝你們!非常感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