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恥之,愿比死者壹灑之。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一
梁惠王自述國恥:魏國霸業的衰落
“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
魏國繼承晉國核心疆域(今山西南部),魏文侯時期(前445-前396)任用李悝變法(“盡地力之教”)、吳起改革軍事,建立精銳“魏武卒”,西壓秦國、東制齊國,成為戰國首霸。梁惠王此言既是對昔日榮光的追憶,亦隱含對孟子“不識時務”的暗諷——魏國強盛時靠的正是法家之術,而非仁義空談。
“東敗于齊,長子死焉”
桂陵之戰(前354年):魏攻趙都邯鄲,齊以孫臏為軍師“圍魏救趙”,于桂陵設伏擒龐涓(后釋放)。
馬陵之戰(前341年):魏攻韓,齊再救,孫臏用“減灶計”誘敵,龐涓中伏自殺,魏太子申被俘后死。此即“長子死焉”。兩戰本質是鬼谷學派同門相殘(龐涓、孫臏皆師從鬼谷子),亦暴露魏國霸權依賴軍事擴張的脆弱性。
“西喪地于秦七百里”
商鞅變法后(前356年起),秦推行“首功制”激勵戰意。前340年商鞅詐擒魏將公子卬,大破魏軍,迫魏割讓河西之地(今陜西黃河以西),遷都大梁(今開封)。此敗標志魏國西線霸權徹底崩潰,秦國東進之勢不可逆。
“南辱于楚”
前323年楚將昭陽趁魏新敗,破魏軍于襄陵(今河南睢縣),奪八邑。楚以“利”誘使魏國放棄聯齊抗楚,轉而參與“五國相王”虛名,實為楚國北擴鋪路。縱橫家張儀(鬼谷弟子)曾任魏相,其“連橫”策略未能阻止楚國進逼,反使魏國陷入孤立。
二
孟子對策:仁政PK“戰國叢林法則”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在孟子看來,周文王有過這樣的先例。孟子此言直刺戰國“唯大國強”的迷思。當蘇秦游說六國“合縱”需百萬之眾抗秦時,孟子卻斷言小國行仁政亦可王天下。此論意在顛覆了鬼谷學派“以力制力”的權謀邏輯,將政治合法性錨定于民心而非武力。
接下來是仁政四策,與法家、縱橫家是根本對立的。
“省刑罰,薄稅斂”
直斥魏國法家弊端。李悝《法經》以嚴刑治國(如“窺宮者臏”),商鞅變法“收泰半之賦”,而孟子主張輕徭薄賦,重建統治倫理。
“深耕易耨”
發展農業,對比商鞅“耕戰”政策中農業僅為戰爭服務。孟子將經濟民生視為仁政根基,非富國強兵手段。
“修其孝悌忠信”
以倫理教化替代縱橫家的權謀之術。張儀、蘇秦憑口舌挑動戰爭,孟子則主張以孝悌凝聚社會,重塑“入事父兄,出事長上”的禮治秩序。
“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
此句暗含對鬼谷學派兩大失敗的諷刺。龐涓精兵戰術(魏武卒)敗于孫臏民本戰略(齊軍含大量自愿參戰的民眾);蘇秦合縱依賴外交權謀卻忽視民心,終因各國互疑瓦解。孟子指出:真正的戰斗力源于“彼陷溺其民”——秦楚嚴刑重稅導致“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民心盡失則堅甲利兵徒為虛器。
三
歷史碰撞:仁義集團與“利之集團”的對決
鬼谷學派以權謀霸術為主。孔孟學派則以仁義禮樂治世。鬼谷四弟子代表戰國“利術”巔峰。蘇秦、張儀以“合縱連橫”操縱列國,追求短期制衡之利。張儀欺楚、蘇秦亂齊,皆加劇戰亂。龐涓、孫臏是軍事奇才,卻陷于私怨仇殺,馬陵之戰后魏齊兩敗俱傷,反使秦坐大。其共性是將民視為工具,如商鞅“驅農為戰”,最終導致社會基礎崩解。
孟子所倡導的仁政,首先是對“戰國邏輯”的哲學批判。“仁者無敵”,非否定武力,而是重構力量本源。當梁惠王問“如之何則可”雪恥時,孟子將“復仇”轉化為“征不義”:仁政之師討伐暴政,百姓必“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梁惠王未行仁政(前319年卒),魏終被秦滅;而秦雖統一卻因“仁義不施”二世而亡,反向驗證孟子“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的警告。
當列國沉迷“富國強兵”時,孟子指出真正的強大在于“黎民不饑不寒”的民生根基,將政治倫理從“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的惡性循環中剝離。孔子之“仁”側重個人修養,孟子將其發展為系統的“仁政”治國方略,從井田制設計到教化體系,使抽象仁義落地為可操作的制度藍圖。
這場對話,是鐵血時代對道德價值的叩問。梁惠王至死未悟,然孟子之言終成華夏政治文明的基因密碼——暴政可亡人國,唯仁者能安天下;霸權終隨黃土,唯得民心者不朽于青史。
然人還是看重眼前,解決眼前問題,總想著快速解決問題、快速強大,長期主義難以踐行,孟子式的失敗,還會在歷史中持續演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