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一顆熾熱的心
——李文朝詩詞讀后感
高昌
詩人李文朝,有帶兵經歷和指揮序列少將軍銜,還兼有高級記者職稱。說他才兼文武,實非虛話。讀他的詩詞作品,我帶著真摯的共鳴,也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
他曾長期擔任《中華詩詞》雜志社社長,我則在這家雜志先后擔任執行主編、主編。與他共事多年,受益良多,情誼篤厚。從年齡和資歷來說,他其實是一位長輩,但因為一起編刊物的緣故,我也跟著同仁們一起呼他為兄長,把他的夫人喊作嫂子。中華詩詞學會的詩友們,則大都習慣性地稱呼他為“文朝將軍”,久而久之,成為一個親切的“雅號”。這位兼具軍人劍膽與文人琴心的詩壇長者,以其執著的藝術追求和熱烈的創作熱情,為詩壇奉獻了從《戎雅春秋》到《李文朝詩詞選》在內的十余部詩詞詩論集,成果可謂豐碩。
記得十幾年前,初逢文朝將軍時,我曾向他提起過軍歌詞作者公木先生說過的一個觀點:“以詩為生命,是二流詩人;以生命為詩,是一流詩人?!倍畮啄旰篁嚾换厥祝腋杏X公木先生的這一詩歌觀點,在文朝將軍的創作實踐中得到了鮮明的印證。從軍旅生涯到新聞工作,從央視七頻道的文化傳播到離開崗位后孜孜不倦的詩詞創作,他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熾熱情感與對時代的敏銳洞察。這種將生命體驗與詩歌創作融為一體的追求,使他的作品呈現出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既能將現實經驗升華為詩意的感動,又能以詩性思維凝練時代風云。他的詩詞既蘊含著個體生命的溫熱,又沉淀著時代記憶的厚重,字里行間閃爍著思想的光芒,讓讀者觸摸到他心中那團永不熄滅的精神之火。
文朝將軍自1975年發表作品至今,已在文壇耕耘整整半個世紀。這五十年的創作歷程,恰如其《詠志》詩所云:“志士朝前走,洪波入海流。開弓無復返,好馬不回頭?!边@種矢志不渝、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不僅鑄就了他詩詞創作的藝術特質,更彰顯出一位軍旅詩人的精神高度。作為當代軍旅詩人的優秀代表,他的詩詞始終激蕩著深沉的家國情懷——這情懷既熔鑄于軍旅生涯的淬煉,又植根于中華詩詞“文以載道”的千年文脈。而最可貴的是,他將生命與詩歌完美交融,讓人生的每一步跋涉都化為擲地有聲的詩行,每一段經歷都升華為動人心魄的華章。
2016年7月31日,中國瀞度·青海國際詩人氈房圓桌會議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縣啟幕,文朝將軍在這一盛會上,面對來自19個國家的40位詩人發表了《水是生命之源,詩是人生之花》的演講,他呼吁格律詩作者“要像人間圣者孔子在人生道路上追求‘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崇高境界那樣,刻苦學習,苦心孤詣,認真掌握格律詩在技術規范、藝術范式上的各種‘規矩’,達到在‘不逾矩’的前提下,詩詞創作‘從心所欲’的藝術境界”。文朝將軍的詩詞創作,也是這一詩學主張的親身實踐。他以深厚的古典修養為根基,將鐵馬冰河的軍人氣質與生命體驗熔鑄于嚴謹的格律之中,在規矩與自由之間尋得完美平衡。其詩作既見“不逾矩”的深厚功底,又得“從心所欲”的靈動氣韻。這種對格律的嫻熟駕馭與對詩意的執著追尋,使他的作品扎根于中華詩學的沃土,彰顯出中華詩詞在新時代的生命力與表現力。
一、氣格沉雄揮健筆
蕙風詞話有言:“作詞有三要,曰重、拙、大?!庇衷疲骸霸~重在氣格。重者,沉著之謂。在氣格,不在字句。”李文朝的詩詞創作,正是這種藝術追求的生動體現。他的作品氣格沉雄,意境開闊,既有軍人的豪邁,又不乏詩人的熱忱。
讀他的《登京口北固樓口占》,感慨良多。詩是這樣寫的:“風雨千秋北固樓,登臨舉目望神州。長江淘盡英雄事,又見新人立浪頭?!比妰H四句,卻將歷史的深沉與現實的奮進熔于一爐?!帮L雨千秋”的滄桑感,“舉目望神州”的壯闊胸懷,“長江淘盡”的歷史感喟,“新人立浪頭”的文化自信,層層遞進,氣象萬千。結尾“立浪頭”三字尤為精警,形象生動,暗含哲理,展示了詩人貫通古今的歷史觀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境界。
2008年,我曾同文朝將軍同游上海朱家角。他當時隨口吟出一首《朱家角泛舟》,剛一展示,就受到同游的詩友們的大力激賞。詩是這樣寫的:
今古宜居地,吳淞一角藏。
幽情生水岸,野趣出天堂。
夜靜詩空闊,舟行畫卷長。
何當喚蘇子,珠里溯流光。
詩歌開篇點明朱家角為“今古宜居地”,以“吳淞一角藏”勾勒出水鄉的秀美和難得?!坝那樯?,野趣出天堂”進一步渲染了古鎮的寧靜與自然意趣,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后聯“夜靜詩空闊,舟行畫卷長”將夜景的靜謐與泛舟的動態結合,形成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尾聯“何當喚蘇子,珠里溯流光”巧妙化用蘇軾的文人形象,表達詩人對古人雅趣的向往。“溯流光”既指追溯歷史光影,也暗含對文化傳承的思考,使詩歌在寫景之余增添了一層懷古的深沉。這首詩描寫的是江南勝景,但是沒有某些文人筆下的陰柔氣,而是別具一種陽剛、健康的明麗和豁達。詩人通過細膩的景物描寫和自然的典故運用,展現了朱家角的詩意與歷史底蘊,體現了對江南文化的深情眷戀和細膩觀察。
再品文朝將軍《巴黎問月》:“華夏中秋夜,巴黎望昊空。對天輕問月,可照我家中?”這首五言絕句以簡練的二十字,凝練地勾勒出海外羈旅的赤子情懷。中秋佳節本是闔家團圓之時,詩人卻因使命遠赴異邦,將對故土的眷戀、對親人的思念,都寄托在這輪跨越時空的明月之上。詩人以“輕問”的筆觸將月亮人格化,使其成為傳遞鄉愁的情感紐帶,這一藝術處理既體現了東方詩歌“含蓄蘊藉”的美學特質,又展現了現代軍人細膩深沉的情感世界。細讀此詩,“輕問”二字尤為精妙——既有軍旅生涯賦予的克制與擔當,又飽含文人墨客的柔情與真摯。這種剛柔相濟的情感表達,自然而質樸,本色而堅定,恰是詩人獨特藝術風格的生動體現。全詩語言平實卻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而格調高雅,在傳統節日文化背景下,通過個體情感的抒發,展現了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家園,實現了個人情懷與民族情感的水乳交融。
《沁園春?四季畫屏》是文朝將軍的代表作之一。他在詞前小序中說:“一個晴空萬里的日子,余登高遠望……,遂思緒奔涌,勾勒出一幅錦繡山川景物的‘四季畫屏’,獻給偉大的祖國?!薄肚邎@春?四季畫屏》以宏大的時空架構和細膩的觀察筆觸,構建了一幅改革開放后中國大地的全景式畫卷。橫向以“遠近山巒”“漫山遍野”拓展空間視野,縱向以四季輪回延伸時間軸線,在縱橫交錯的時空中完成對時代精神的詩意呈現。四章既獨立成篇又血脈貫通,猶如四扇屏風共同構建起氣象萬千的時代宏圖。
四季更迭的自然律動,在詩詞中巧妙地與時代氣象融為一體,為傳統詞牌注入鮮活的現代激情?!洞骸氛乱陨鼜吞K為主題,“殘雪消融,原野酥松”與“萬物復生”形成對比,也暗為呼應?!疤依偻考t,柳絲染翠,遠近山巒著淡青”的工筆細描,生動展示了大地的色彩漸變。接下來層層鋪排的嫩芽、蛙唱、鶯燕、鴨崽、魚苗、玉蜓等意象,共同奏響一曲恢弘的生命交響,最終以“中華大地,一派昌榮”點明詩人心底的鮮明主題。《夏》章轉入生命勃發的盛景,“植被芃生”與“水漲河盈”突出了大自然的磅礴偉力,而“彩虹飛架”的意象則為滿目翠青的風景增添了別樣暖色。“帶露荷花多樣紅”的多字、“飽蘸濃情”的蘸字,“一籠萬物蒸”的籠字,都新奇而又妥帖,顯見推敲之力。詞人別出心裁地以動物避暑的詼諧畫面(犬舌、牛鼻、馬鬃、蟬腹)結構出一幕輕喜劇,為炎熱酷暑增添了濃郁的生活氣息。詞作最終落腳于“林茂糧豐”的民生圖景,讓人看到濃郁的蒼生情懷?!肚铩氛乱浴敖鹕⒀b”統攝全局,將傳統農耕文明連阡接陌的豐收喜悅(人影繁忙、農機轟響)與現代科技元素有機融合。“一葉鑲黃”的鑲字巧奪天工,落筆精致?!皸鳂涓鼕y”與“萬里叢林舞彩裳”的擬人化處理,使自然景物承載人文情感,結尾“祝年豐人壽”的祈愿,再次彰顯詞作的人民性立場?!抖氛略趪篮畽M掃、植株凋謝的凜冽中暗蘊生機,“獸遁鳥逃”的嚴酷與“竹直梅俏松挺腰”的堅韌形成張力,最終以“寄凌下,有急流歡唱,勇匯春潮”收束全篇,既完成四季輪回的結構閉環,又隱喻美好希望的生生不息,同時也揭示了對“頑強生命,物種之驕”的深刻哲思。這種將自然意象與時代精神完美融合的藝術手法,展現了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審美契入點。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詩人在嚴守傳統詞譜格律的同時,大膽融入現代語匯。如“光合”“氣溫”“物種”的科學概念,“農機轟響”“蟄蟲夢斷雷驚”的時代聲音,都被他巧妙化入詞中。這種創新嘗試,為傳統詩詞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二、赤子丹心鑄詩魂
要寫好舊體詩,需要才情、學識、文化修養、詩詞知識、語言技巧……而這其中更重要的,我認為還是要有一顆向真向善向美的敏感鮮活的赤子之心。現在有一些舊體詩詞作者的藝術修養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出現在他們筆下的句子也很精美,對仗工整,平仄和諧,但是,主題、意境、詞匯、句式卻都給人以似曾相識的印象,總感覺其中少了點什么東西。少了什么東西呢?就是少了作為當代人的詩人自己對人生對社會的體驗和觀察,或者說是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陸游的“功夫在詩外”,正是在糾正了他早年學詩“但欲工藻繪”的偏頗之后領悟出來的。沒有自己的觀察和體驗,而僅僅滿足于克隆古人的意境和辭句,僅僅滿足于“工藻繪”的詩詞,留給讀者的印象當然也就是不痛不癢不咸不淡不尷不尬的了。這樣的詩篇雖然看上去很美,但是因為沒有核兒,也就失去了重量和血性。恰如無根之萍,徒具詩詞之形卻難覓詩詞之魂?!从^文朝將軍的詩詞創作,則以其鮮明的時代印記和深沉的生命體驗,為讀者留下深刻的、真實的、心靈深處的聲音。而這也是我喜歡閱讀他的詩詞作品的原因之一。
2013年9月25日,當飛機穿越零丁洋上空,面對這片承載著民族記憶的蒼茫海域,文朝將軍以《飛越零丁洋步韻遙祭文丞相》的創作,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這首作品不僅延續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的浩然正氣,更注入了當代軍人對民族氣節的新感悟:
動地感天生死經,光昭日月暗群星。
改元帝國沙飛絮,換代君臣水逐萍。
正氣歌中揚正氣,零丁洋上頌零丁。
人間多少匆匆客,千古文公耀汗青!
這首作品以雄渾悲壯的筆調,抒發了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深切追懷。頷聯“改元帝國沙飛絮,換代君臣水逐萍”巧妙運用自然意象,以飛絮、浮萍喻指朝代更迭的滄桑感喟,頸聯“正氣歌中揚正氣,零丁洋上頌零丁”采用回環句式,既點明文天祥的代表作,又強化了其民族氣節的感染力。尾聯“人間多少匆匆客,千古文公耀汗青”通過對比手法,將庸碌俗客與彪炳史冊的英雄并置對比,突顯文天祥的歷史光輝。全詩情感激越,用典精當,既忠實繼承了文天祥原詩的精神內核,又賦予其新時代的解讀視角,在七律的嚴謹格律和有限篇幅中,展現出深沉的歷史思考與博大的愛國情懷。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此時評論文朝將軍的詩詞,就不得不提他的長篇古風《血肉筑長城——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而作》。他說:“抗戰勝利,轉瞬七秩。東瀛陰云,引發憂思。義勇壯曲,縈繞腦際。奮然命筆,醒人警世?!薄缎蚯饭蠢湛箲鹗返娜埃骸肮爬蠔|方地,千秋騰巨龍。宏文兼烈武,萬國仰英風。盛世余榮光,鴉片肈禍殃。甲午風煙慘,中華慟國殤。柳條湖事變,東北遭淪陷。獅吼盧溝橋,同仇齊抗戰。汪偽叛南京,陜北起紅星。民族危亡際,血肉筑長城?!苯酉聛恚@部長達1100余字、180多行的長篇古風以四部曲(第一部國破家亡、第二部浴血抵抗、第三部砥柱中流、第四部正義伸張)結構,全景式再現了中華民族十四年抗戰的悲壯歷程。該詩以“血肉筑長城”這一震撼人心的核心意象,構筑起貫通古今的精神長廊,在歷史與現實的交響中奏響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壯歌。在藝術表現上,作品創造性地將具象的歷史場景與抽象的精神力量完美融合,既延續了《義勇軍進行曲》《八路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等經典作品的昂揚氣魄,又賦予抗戰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古老文明的輝煌記憶、抗戰歲月的血火洗禮、當代復興的警醒呼喚,構建起民族精神的新時代輝煌坐標。全詩結構緊湊而又匠心精細,如“血戰臺兒莊”的“血”、“威震雁門關”的“震”、“奇襲陽明堡”的“襲”,以單字之力激活一幅壯麗的戰爭畫面。詩人特別注重戰斗細節的提煉,“敵機化灰煙”的瞬時畫面、“萬倭葬一役”的統計數字,形成微觀與宏觀的語言張力。在語言風格上,詩人采用的五言句式保持了漢樂府的質樸剛健的獨特韻味,而“活人試細菌、地雷戰法精、地道出奇兵、遠東大審判、余孽劣根固”等現代詞匯的融入,又賦予古詩形式以鮮明的時代特色。通過“蔣公算盤精”與“錘鐮紅星起”的鮮明對比,揭示歷史選擇的必然性。詩中“獅吼盧溝橋,同仇齊抗戰”的悲壯,“血戰臺兒莊”的慘烈,“威震雁門關”的豪邁,共同譜寫了一曲山河壯歌、英雄贊歌,使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記憶在當代視野環境下更加鮮活而生動。
我年輕的時候十分喜歡杜牧,現在人到中年,開始特別喜歡杜甫。杜甫胸懷天下、寄情人間,沉郁頓挫的筆下總是充溢著一股浩然昂揚之氣,溫暖明亮,撼人心旌。歷數古今中外,寫詩的人大致可以分為四種類型:有的人為自己寫詩,探索心靈的密碼;有的人為另一個人寫詩,歌唱美好的愛情;有的人為讀者寫作,尋找廣泛的共鳴;有的人為蒼生寫作,替人民鼓與呼。這些詩人的出發點各個不同,也都能留下一些優秀作品,不過我個人更欣賞杜甫那種為蒼生而謳歌的寫作態度。文朝將軍也是這一類型的詩人。每到重大歷史節點,都有他的詩詞作品第一時間出現在讀者面前。關注民瘼、情系蒼生、傳遞溫暖、鞭撻黑暗,是古今中外一切優秀詩歌和詩人的最重要、最鮮明的標志。當然,要描摹時代風云,必須有大氣真力,斡運其間,非時流小惠之筆能勝任。
李文朝將軍這首“全景式反映中華民族抗戰勝利的英雄史詩”的手稿及原始創作資料,于2016年5月12日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永久收藏?!皩τ谲姴﹣碚f,收藏詩作者的手稿、創作經過及相關原始構思草圖,還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而就這首長篇古風的心血和影響而言,則可說是實至名歸。文朝將軍有著熟悉抗戰歷史和掌握傳統詩詞創作藝術雙重優勢。他在擔任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主任期間,曾經作為總編導或總監制,參與主創了《中國工農紅軍》、《八路軍(佇馬太行)》、《新四軍》、《東北抗日聯軍》、《鄧小平軍事生涯》、《我們的隊伍向太陽》等重大軍事題材的文獻片、專題片,熟悉掌握中華民族抗戰勝利的全面史料。他在部隊退休后擔任中華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認真學習鉆研傳統詩詞創作藝術,因而使創作獲得成功。全詩在《解放軍報》、《詩刊》、《中華詩詞》等報紙、刊物、網站發表后,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在莊嚴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行儀式,永久收藏文朝將軍創作的全景式反映中華民族偉大抗戰勝利的英雄史詩——《血肉筑長城》手稿及原始創作資料,也是以文博形式弘揚中華詩詞文化,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實際行動。
文朝將軍的詩詞創作,始終扎根于民族歷史的豐厚土壤,以詩筆記錄時代風云。在《血肉筑長城》展現民族抗爭史詩的之外,他的《七律?五四百年》則以思想啟蒙為主題,同樣展現出以傳統詩詞抒寫重大歷史題材的深厚功力。兩首作品題材各異、篇幅各異卻相得益彰,共同構成用古典形式書寫現代史詩的生動實踐。下面,我邀請讀者與我一起欣賞文朝將軍為紀念五四運動而創作的這首七律:“一聲炮響醒東方,德賽先生大纛揚。歐陸哲人傳火種,中華暗夜透曦光。學潮引助春潮動,工運催聯農運忙。合聚錘鐮天地變,立身致富再圖強?!?br/>四聯八句,以精煉的詩筆勾勒出五四運動的歷史脈絡,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工農運動的興起、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等重大歷史事件有機串聯,展現了新文化運動的歷史脈絡及其深遠影響。首聯“一聲炮響醒東方,德賽先生大纛揚”,以象征手法開篇,將十月革命比作喚醒東方的驚雷,而“德賽先生”的借代修辭,則生動呈現了新文化運動的兩面思想旗幟。頷聯“歐陸哲人傳火種,中華暗夜透曦光”,通過“傳火種”與“透曦光”的意象對仗,形象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過程,展現了思想啟蒙的歷史軌跡。頸聯“學潮引助春潮動,工運催聯農運忙”,巧妙運用諧音雙關的藝術手法,“春潮”既指時代潮流又暗喻革命生機,而“工運”“農運”的并置,則展現了群眾覺醒的壯闊圖景。尾聯“合聚錘鐮天地變,立身致富再圖強”,以“錘鐮”這一典型意象濃縮了五四精神向革命實踐的轉化過程,末句更將歷史紀念與現實發展相銜接,體現了詩人深遠的歷史眼光。全詩用典自然,對仗工整,善于通過典型意象濃縮歷史內涵,將具體歷史事件置于宏大的時代背景中觀照,展現了詩詞記錄歷史的獨特魅力。
文朝將軍的詩詞創作彰顯深厚的家國情懷,聚焦宏大歷史敘事的同時,精于捕捉生活細節中的文化韻味?!顿R中國春節申遺成功》一詩中,“市鎮鄉村粘福字,廳堂街巷貼春聯”兩句運用白描手法,生動再現春節民俗的生活圖景?!拔逯尥瑧c華章譜,和合共生魂夢牽”則巧妙升華主題,將傳統節慶置于人類文明互鑒的視野。這種由具體到抽象、由民俗到哲思的藝術表達,展現春節習俗的生活美學,折射中華文化“和合共生”的文明特質,體現詩人對傳統文化現代價值的深刻思考。
三、守正開新見本真
詩言志是中華詩詞的最基本的理論基礎。詩貴獨出機杼,抒寫心聲。格律形式雖然是祖傳的,但是思想和情感卻絕不能簡單地復制粘貼。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氣象和心聲。唐詩宋詞的經典魅力和語言技巧,給我們今天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滋養,但是其特有的時代氛圍迥異于今,不能砍削今天的韻腳去硬穿唐詩宋詞的鞋子。在今天這樣一個科技發達的大數據時代,模式化地排列幾首所謂的“詩詞”并不太難,難的是怎么能把自由的呼吸、沸騰的體溫注入到詞句中去。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抱韓、杜以凌人,而粗腳笨手者,謂之權門托足。仿王、孟以矜高,而半吞半吐者,謂之貧賤驕人。開口言盛唐及好用古人韻者,謂之木偶演戲。故意走宋人冷徑者,謂之乞兒搬家。好疊韻、次韻,刺刺不休者,謂之村婆絮談。一字一句,自注來歷者,謂之骨董開店。”此言一針見血,果然妙論。詩詞寫作要吸納傳統,也要檢驗傳統;要固守本根、不忘初心,也要知古倡今、求正容變,從而革故鼎新、包容互鑒,在前人腳印終止的地方繼續向前探索和開拓。李文朝的詩詞創作不僅內容豐富多彩,在詩藝創新方面也進行了大膽探索。他既嚴守詩詞格律,又不為形式所囿,在保持傳統韻味的同時,積極拓展表現領域。
記得王國維先生曾經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這句話的意思是每個時代都有自己時代獨特的文學成就,比如楚騷、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和元曲一樣,都是各自時代的代表性文學,后來的時代無法繼承和延續它們。這段話流傳很廣,但也需要辯證來理解,不能片面化解讀。因為生活之樹本來就是常青的,獨特的詩意都是永遠鮮活的,每一代詩人對生活的感受和理解也是永遠新鮮的。唐詩宋詞之類當然無法復制,亦即所謂“莫能繼焉”,但是詩人對生活的感受都是有時代特性和活力的,每一代人的詩意只能在這一代人的經歷和思考中擷取。古老詩脈也正是在這一代一代的重新發現中得以延續和發展,而絕對不會因為時間的代際更迭而人為地簡單割裂。而當代舊體詩的詩體魅力,也正是在當代詩人感受到的當代氣韻中得以生動展現的。代表一個時代的作品不是按詩體形式區分,而是按照詩歌本身的內容和分量等等因素來論高下的。比如文朝將軍的《點贊DeepSeek模型》,就是唐詩宋詞時代詩人筆下沒有表現過的嶄新題材。這是一首將現代科技題材融入傳統詩體的創新之作:“模型岀世五洲驚,小院高墻嘆技窮。攔路企圖成幻影,開源方式化長虹。”詩中“小院高墻”暗指西方的技術封鎖,“開源方式”彰顯中國科技的開放共享,傳統意象與現代術語自然融合,毫無違和感。頸聯“超車彎道稱奇跡,跨步難關建偉功”更將經濟術語“彎道超車”巧妙化入詩中,展現了作者駕馭語言的高超能力。這類“硬題材”入詩的成功實踐,與當代“工業詩詞”“科技詩詞”的探索浪潮相契合,但李文朝開拓探索的特殊性在于將技術術語轉化為詩性隱喻(如“開源方式化長虹”),實現了科技理性與詩性思維的有機化合。
《古風?青蓮曲》則體現了他在廉政主題詩詞上的創新探索。這首長詩不拘泥于固定格律,而是根據情感表達需要自由轉換句式與韻腳:“權力到手再貪財,前門后門一齊開。貪污受賄歪斜道,不盡臟錢滾滾來?!边@些直白犀利的詩句,配以節奏錯落的句式,形成強烈的節奏感和批判力度。而在描寫廉政典范時,詩句又變得莊重典雅:“襯衣補丁見本色,清風兩袖無所有?!边@種隨內容而變的靈活風格,展現了作者對傳統詩體的創造性運用。這種自由轉換的“新古風”體,實則是把樂府詩的敘事性、宋詩的說理性與現代朗誦詩的節奏感熔于一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現代新樂府的新型態。
在《清平樂?乙巳元宵節》中,他將傳統節日與現代意識有機結合:“銀花火樹,四海獅龍舞。遍掛紅燈香滿路,年俗環球注目?!毕麻牎霸聢A欣向人圓,家圓齊品湯圓”的諧音雙關修辭,既保持了詞牌的清新格調,又注入了人間煙火的生活滋味。這種創新不是刻意求怪,或者說勉力蹭流量,而是源于對傳統節俗的深厚感情和對現實生活的敏銳感悟。詩詞創作講究自然,強調當行本色。這種來自親身體驗的熱烈吟唱,反而讓人更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溫度和芳芬?!澳晁篆h球注目”等直白表述,大膽地將新聞事件與民俗意象嫁接入詞,這種古今語境的巧妙貫通,恰是當代詩詞語言破除酸腐、直面生活的勇敢嘗試。
2017年至2024年,葉嘉瑩先生擔任“恭王府海棠詩社”社長期間,文朝將軍擔任該社執行社長。因為海棠詩社特別是海棠雅集的紐帶鏈接,文朝將軍和葉嘉瑩先生交往較多,葉先生對文朝將軍的詩詞也有較多了解。她評價李文朝詩詞時說:“不少人說李文朝‘將軍本色是詩人’,我看此言不虛。”這一中肯的評價,道出了許多人的共同感受。葉嘉瑩先生認為:“中國古代偉大詩人往往是用生命寫詩篇、用生活實踐詩篇,他們把自己內心的感動寫了出來,千百年后的我們依然能夠體會到同樣的感動,這就是中國古典詩詞的生命力。”葉先生對中國古典詩詞生命力的精辟論述,為我們理解當代舊體詩詞創作提供了重要啟示。正如葉先生所言,真正的詩篇應當熔鑄生命的溫度。我們不妨以文朝將軍的《虎年人日桃花澗》為例,這首作品既繼承了古典詩詞“感物吟志”的傳統,又融入了當代人的生活體驗:
乘風馭虎覓花神,桃蕾村姑粉面新。
世態炎涼何礙我,山容深淺自宜人。
晴空一抹輕云淡,古國千秋正氣純。
忘卻憂煩即仙界,不愁前路有迷津。
這首《虎年人日桃花澗》,也是我個人一直很喜歡的一首作品。詩句以清新明快的筆觸,展現了詩人尋春訪勝的閑適心境與超然物外的人生態度。開篇“乘風馭虎”的意象點明虎年時令,又暗含豪邁氣概,將桃花澗的休閑之旅變得神采飛揚。“桃蕾村姑粉面新”以擬人手法賦予桃花靈動的生命感,展現早春的生機。頷聯“世態炎涼何礙我,山容深淺自宜人”由景入情,在對比中彰顯超脫世俗的豁達胸襟。頸聯筆勢一轉,“晴空一抹”與“古國千秋”形成時空交融,描繪出春日晴空的淡遠意境,升華出對民族精神的熱烈禮贊。一個“純”字,用得斬釘截鐵而又頗富氣韻。尾聯“忘卻憂煩即仙界”直抒胸臆,將山水之樂提升至精神豁達的哲學境界,“不愁前路”更展現出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全詩清新自然,生動鮮明,節奏明快而又不失深沉,字里行間,我們真切感受到詩人的個性、格調和他“內心的感動”。
丙申暮春,恭王府海棠雅集之際,文朝將軍步韻葉嘉瑩先生《金縷曲?西府海棠雅集》之作,也可稱為倚聲之妙品:“宮苑春堂水。照歸人、青絲成雪,輔仁偏紀。西府重迎騷人聚,滿院芬芳嬌媚?;腥魤簟⒉霉{新記。海外飛鴻驚妙句,領吟壇、酬唱恭王邸。詩與酒,競花美。海棠笑映青云里。溢清香、妍容帶露,蘊情含意。親歷園林滄桑變,老樹蒼然濺淚。頓化作,佳詞錦字。酣飲千觴同暢想,正東風、爭看神龍起。勵壯志,蕩心底。”次韻之作,限制于韻腳繩墨,難度頗大。況復句句踵武前賢,尤見才思之深湛。這首《金縷曲》既詠王府海棠之殊態,復寄滄桑世事之幽懷,更與嘉瑩先生作隔空酬唱,三美并具而更見匠心獨具。上闋“宮苑春堂水”五字,起筆已攝恭王府百年氣韻。“青絲成雪”的滄桑感與“滿院芬芳”的盎然春意相映成趣,反差強烈。一狀人生易老之悲,一寫春光駘蕩之樂,恰暗合嘉瑩先生自輔仁負笈至海外傳薪之人生軌跡?!昂M怙w鴻”句尤見巧思,既實指葉先生越洋酬唱之雅事,又隱喻華夏文脈遠播重洋之盛況,而“詩與酒,競花美”的收束,盡顯蘭亭雅集遺風,令人想見當日觥籌交錯、吟詠相繼之盛。下闋筆致愈轉愈深,“海棠笑映青云里”數語,轉入對花木的深情觀照,將花姿摹寫得風情萬種?!板輲丁钡膵擅呐c“老樹濺淚”的沉郁兩相激蕩,自然過渡到“園林滄桑變”的歷史詠嘆。卒章顯志處,“勵壯志,蕩心底”如黃鐘大呂,將個人感懷升華為文脈傳承之宏愿,與“神龍起”的復興意象遙相呼應。全詞在葉詞原韻的嚴格約束下,能“裁箋”見雅致,“暢飲”抒豪情,既存《金縷曲》調之莊雅,復以“飛鴻”“神龍”等新辭為之血脈貫通,展現出傳統詞體在當代的生命力。今觀此作,乃知古調新聲,確實翻出了自家氣韻。
前人說過:“本色者,所以保全天趣者也。故夷光之姿必不肯污以脂粉;藍田之玉,又何必飾以丹漆?此本色之所以可貴也。”一味泥古而不能化古的詩人,做的就是藍田玉上飾丹漆的事情。李文朝的詩詞之所以感人,正因為它們是從生命中自然流淌出來的。在《詠志》中,我們看到他的堅定;在《巴黎問月》中,我們感受他的柔情;在《血肉筑長城》中,我們體會他的豪邁;在《青蓮曲》中,我們領略他的追求。這些作品不是刻意表現的小手工品,而是真實人格的詩性的本色的自然呈現。
他的創作也體現了俞陛云所強調的“求其意義,勿獵其浮詞”的詩教理念。無論是抗戰史詩的宏大敘事,還是元宵佳節的生活即景,他都注重作品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價值。顧隨先生曾言:“常人甚至寫詩時都沒有詩。其次則寫詩時始有詩,此亦不易佳;必須本身就是詩?!崩钗某淙似湓?,庶幾近之。他以生命踐行詩歌,以詩歌升華生命,在二流墨客“詩為命”的常規之外,走出了一等人生“路化詩”的藝術境界。這或許就是葉嘉瑩先生所言“中國古典詩詞的生命力”——不是教人作詩,而是首先使人做好人;不是翰墨詞藻之巧,而是生命質地之真純。作者的閱歷、秉性、品格各各不同,留下來的詩歌文字也迥然而異,總有一個與別人不一樣的自我的鮮明印記隱現其間。有我之境,是做詩之徑。其中這個我字,需要一筆一畫鄭重書寫。
四、詩情世相兩相融
韓愈說:“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崩钗某脑娫~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正因為它們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孕育于豐富的人生閱歷,發源于高尚的人格修養。在這個意義上,文朝將軍的創作不僅是對傳統詩詞藝術的傳承發展,更是對“詩如其人”這一古老命題的生動實踐。
他為人豪爽坦率,詩詞也帶著一份直接通透,還有一份與眾不同的虎虎英氣。讀他的詩詞,貫穿著一個敞亮的精神標識,也就是他的“人”。談他的詩詞,也首先得從“人”的角度立論。一句一句的詩詞,就像一扇一扇門窗,打開一顆熾熱的心。他寫詩詞,有著一種不服輸的勁頭,也有著一份癡迷的情結,有著一份堅守的執著。通過詩詞,且行且珍惜,層層遞進,鑄就精神探索的堅定軌跡。那種孜孜以求,那種默默耕耘,那種堅定不移,那種火熱激情……總是特別讓讀者感動。他以五十年的創作實踐,走出了一條“以生命為詩”的藝術道路。這條道路啟示我們:真正的詩歌不在于形式的精巧,而在于生命的厚度;不在于詞藻的華麗,而在于人格的光輝。這或許就是中國古典詩詞最珍貴的傳統,也是李文朝創作實踐給我們的一份寶貴的啟示。
孔子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边@里著眼的不是翰墨詞藻之巧,而是社會功用之重。某些言詩者喜崇出世之想,而輕入世之念。然則誰也不能把自己永遠關在一個與世徹底隔絕的玻璃瓶子里,哪里有什么真正意義上的出世詩人啊。陶淵明“種豆南山下”看起來很閑適,但是“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詩句,自然透出人間煙火氣息。他不是脫離開世俗生活,不過是“心遠地自偏”罷了。即使是寫過“身如入定僧,心似隨風草”的顧隨先生,也說過:“常人只認為看花飲酒是詩,豈不大錯!世上困苦、艱難、丑陋,甚至卑污,皆是詩?!鳖欕S先生認為,一切“世法”皆是“詩法”,“詩法”離開“世法”站不住?!八^風花雪月、才子佳人的詩人,所寫太狹窄,不是真的詩”?!白砸詾檠哦诺乃祝坏茫坏?,且酸且臭。俗尚可原,酸臭不可耐”。他將那種“在社會上要不踩泥、不吃苦、不流汗”的稱作“豆芽菜詩人”,并且說“在水里長出來的漂漂亮亮的豆芽菜,沒前程?!边@也正如《紅樓夢》中的一幅對聯所言:“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詩人雖非學問家、文章家,卻也更需要在社會的廣闊天地中去摸爬滾打一番。
真正的詩人,必然扎根于生活的沃土,汲取時代的瓊漿。其筆觸既需超拔的性靈之光,更需深沉的現世關懷。李文朝的詩詞創作,恰是這一創作理念的完美詮釋。其作品既承載著對中華千年詩脈的深情凝望,又飽含對當下社會氣象的熱忱寫照,在古典格律的嚴謹框架中,煥發出嶄新的時代活力。下面這首《沁園春?詩魂中華》,可以說是他獻給詩神的一篇深情告白:
古老文明,千載騷魂,獨秀宇中。自詩經集典,楚辭添彩,唐風問鼎,宋韻爭雄。元曲新彈,明清別唱,曾遇寒霜依舊紅。逢春雨,看群芳吐艷,萬木蔥蘢。天生華貴雍容。四聲字,圖形音律融。贊抑揚頓挫,寄懷似酒,均齊對稱,悅目如虹。婦幼同吟,城鄉共詠,錦繡神州頌雅風。揚國粹,把心靈滋潤,意遠情濃。
這首《沁園春》以恢弘的歷史視野展開中華詩詞的藝術長卷及其永恒魅力。詞人立足千年文脈,以深沉的歷史意識回望詩騷傳統;面向當代語境,用飽滿的藝術激情詠嘆時代氣象。其時空跨度宏闊而不失精微,巧妙地將傳統精髓與現代精神熔于一爐,成就了一曲動人心魄的中華詩魂頌。“揚國粹,把心靈滋潤,意遠情濃”的結句,既昭示著中華詩教以文化人、以詩化育的崇高境界,更映照出李文朝對詩詞藝術始終不渝的赤誠追求。這一藝術理想,既是他創作的精神坐標,也是其詩詞生命得以蓬勃生長的深厚根基。
我曾多次聽過文朝將軍引用古人關于“入門須正,立志須高”的論述。這兩句話出自嚴羽的《滄浪詩話》。嚴羽說:“詩者以識為主:入門須正,立志須高;以漢魏晉盛唐為師,不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詩魔入其肺腑之間,由立志不高也,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頭一差,愈騖愈遠,由入門之不正也。故曰學其上僅得其中,學其中,僅得斯下矣。”關于“入門須正”,文朝將軍認為,就是要“以漢魏晉盛唐為師,不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他說:“開元、天寶是唐玄宗的年號,也是盛唐由盛轉衰的分界線,在開元天寶時期,出現了一大批詩詞巨匠,如張九齡、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王昌齡、岑參、元結、韋應物,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由開元天寶這個時代上溯,我們也可以列出一連串的偉大詩人的名字。不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的中心意思,是要求詩人‘取法于上’。”他還誠懇地告誡青年詩人們“要想立志成才,最根本的是‘欲作詩家先做人’。也正如陸游所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個詩外功夫,就是做人層面的問題。”關于“立志須高”,文朝將軍認為主要也有三點:“首先目標要高。要瞄準唐宋先賢的歷史峰巔和當代詩詞的時代前沿,以山登絕頂我為峰的雄心壯志,堅持精品立身,勇立時代潮頭。二是品味要高。即堅持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堅持時代精神與詩詞藝術的完美結合,不要低俗媚俗。三是起點要高。即從初學階段就要在主題確立、意象構建和敲詞煉句上把握好高的起點,反復推敲,反復切磋,不要急于發表,不要追求數量,寧可少些,但要好些。爭取做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蔽某瘜④妼τ凇叭腴T須正,立志須高”的論述,既體現了對嚴羽《滄浪詩話》詩學傳統的繼承,又展現了當代詩詞創作精品追求的深入思考。他的論述從兩個維度揭示了創作規律:一方面,“入門須正”強調要扎根傳統,以漢魏盛唐為典范,在文化傳承中夯實根基;另一方面,“立志須高”著眼于藝術追求,要求創作者在精神境界和藝術表現上有所突破。這種兼顧傳統與創新的精品詩詞觀,為當代詩人的創作提供了有益借鑒,也使我們理解他本人的詩詞創作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和感受。
綜上所述,李文朝的詩詞創作是對千載騷魂的虔心承續,亦是對神州雅風的深情抒寫。他以詩心觀照世相,以詞筆鐫刻山河,在平仄韻律間構筑起傳統與現代的津梁。其作若清溪漱玉,既涵泳著往圣先賢的智慧結晶,又躍動著當代人生的蓬勃氣象。詩道綿邈,薪火相傳,我們有理由期待并且相信,他將繼續以赤誠之心耕耘詩田,為中華詩詞的當代傳承探索新的可能,讓這一古老藝術形式在新時代煥發獨特魅力。
通聯:北京市朝陽區東土城路15號中國文化報社702室
郵政編碼:100013
手機號:13520342124
作者簡介:高昌,現任《中華詩詞》雜志主編、中國文化報社理論部主任、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委員等。著有《我愛寫詩詞》(1、2)、《高昌詩詞選》等四十余部。
作者簡介:
李文朝,字廷階,號水泊軼士,1948年3月生,山東梁山縣人。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主任、少將軍銜,兼職高級記者、新聞傳播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退休后為中國作家協會第八、九屆詩歌委員會副主任、文學工作者職業道德委員會委員,中華詩詞學會第三、四屆常務副會長(法定代表人),中華詩詞雜志社原社長、中華詩詞學會網原總編輯,國務院參事室中華詩詞研究院顧問,詩詞中國最具影響力詩人,中國楹聯學會顧問,野草詩社名譽社長,恭王府海棠詩社執行社長;中國詩書畫研究會顧問,全國教育書畫協會少年分會特別顧問;華夏詩詞獎第四、五、六屆評委會副主任,首屆沈鵬詩書畫獎評委會執行主任;中國水滸學會顧問、梁山水滸研究院名譽院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