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預告訪華,在他還沒到北京之時,魯比奧就先一步展開行動,中美外長可能要在第三國會面。那么,魯比奧的行程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看點?其舉動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根據外交部發布的行程安排,王毅外長將出席本周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多場外交會議,包括中國—東盟外長會、東盟與中日韓外長會、東亞峰會外長會和東盟地區論壇。這是每年東亞區域合作的重要平臺,而這次的特別之處,在于美國國務卿魯比奧也將出席。
7月8日,魯比奧啟程前往馬來西亞吉隆坡,出席東盟外長系列會議。資料顯示,這是魯比奧上任以來首次亞洲之行,也是他可能與王毅外長面對面接觸的首次機會。兩人此前唯一一次互動,還停留在1月的電話中,當時,魯比奧在臺灣問題上直接施壓,聲稱“嚴重關切對臺的脅迫行為”,而王毅外長則回應“好自為之”。
至于這次,美國國務院官方表態是,此行將“重申美國對推進自由、開放和安全的印太地區的承諾”,聽起來是外交辭令,實則背后有一整盤大棋。
首先,魯比奧此行避不開的一點就是關稅問題。這段時間,美國對部分國家采取了高壓關稅策略,甚至還給出最后通牒——特朗普放話,8月1日將重新加征關稅,除非各方做出讓步,這其中就包括一系列東盟國家。可以預見,魯比奧這回來,肯定要沿著這一方針對東盟施壓。
其次,魯比奧的這趟亞洲行,可能還被賦予“監測和干預”東盟局勢的任務。最近東南亞并不平靜:印巴剛剛結束沖突,緬甸內戰再度爆發,泰國與柬埔寨因邊境問題對峙,局勢緊張升級。這一系列局勢,對東盟整體穩定構成沖擊,也讓美國嗅到了插手機會。
最后,魯比奧此行還有一個重要目標,是阻止東盟國家“倒向中國”。美方推行的所謂“印太戰略”的核心訴求,就是拉攏東南亞國家形成對華合圍態勢。但現實是,在關稅、技術和市場等問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傾向與中國合作。東盟已連續多年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彼此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美國強行插足的空間正在壓縮。在這種情況下,魯比奧自然要做一些“努力”。
更讓外界關注的,還是魯比奧此行可能與同樣參會的王毅外長實現會晤。要知道,在特朗普預告訪華的當口,作為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本應主導總統出訪籌備工作,但其個人政治劣跡成為最大障礙。他早年因炒作涉疆、涉藏議題被中方列入制裁名單,因而成為21世紀首位無法正常訪華的美國國務卿。
但特朗普的訪華行程又不能耽擱,于是,魯比奧極有可能借機在第三國與王毅外長實現會面,但效果恐怕難說理想,特別是在當前中方已經明確提出“不支持臺獨”的底線要求下,魯比奧若回避這一話題,勢必會直接影響特朗普訪華氛圍。
實際上,中方早已指出明路——中聯部部長劉建超在和平論壇上就公開表示,中美應在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基礎上發展關系;商務部也敦促美方落實“倫敦框架”承諾。可以說,只要美國能在行動上展現誠意,中方從不吝嗇與其建立良好溝通。
當然,真正決定性的問題依舊是臺灣問題。特朗普政府上臺之初,美國國務院突然撤掉“不支持臺獨”的表述,至今未給中國交代。若想訪華順利,明確反“臺獨”的立場恐怕將是重要前提。
總而言之,中美之間的問題不會一次會議解決,但每一次接觸,都是下一次大變局的伏筆。魯比奧這一步棋,是進是退,還得看其動作。未來幾周,中美是否能夠進入實質性談判、是否能夠在關鍵議題上達成一致,都將在這一場外交會面后逐漸清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