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建筑跨越千百年,
是文明的符號和歷史的見證,
也是假期游玩的打卡勝地,
能夠承受千年的滄桑歲月,
卻也是脆弱的,
一旦遭遇火災,
將會造成無法預估的損失!
近年來,
各地不少文物古建筑被燒毀,
令人萬分心痛!
國家文物局提出
· 文物建筑防火設計之前,相關單位應進行現場勘察和火災風險評估;設計時應根據火風險評估結論采取有針對性的技術措施。
· 文物建筑的防火設計應按照最低限度干預原則,優先利用或者改造現有的消防基礎設施,并使用恰當的保護技術。
· 新材料、新產品和新工藝必須經過前期試驗,證明切實有效,對文物建筑長期保存無害、無礙,方可使用。
· 所有保護措施、施工工藝不應破壞文物建筑本體及遺址,不應妨礙再次對文物建筑進行保護,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當是可逆的。
無論是游客假期游玩,
還是古建筑管理人員,
請注意消防安全,
一同保護我們的文物古建筑!
??
博物館重大火災隱患與風險點
施工用火不當
博物館作為對外開放的公共場所,其展廳布置更新較為頻繁。裝修期間涉及木工、電工等交叉作業,往往會因用火不當導致火災。有些博物館還會用易燃可燃物搭建展臺,大大增加火災風險。
電氣設備不完善
多數博物館內均使用各種用電設備,這些用電設備在使用和維修過程中發生短路或其他故障都有可能引發火災。特別是在舉辦臨時性展覽活動時,易出現電線亂拉情況,存在重大消防隱患。
人員不安全行為
博物館內游客眾多,人員管控難度大。部分游客和工作人員缺乏消防安全意識,如將電動自行車帶入館內充電,攜帶火種或吸煙等。
博物館日常安全管理措施
用電安全管理措施
規范敷設電氣線路。電氣線路敷設應由具備職業資格的電工操作;電氣線路不應敷設在可燃物上;
嚴查嚴控電氣火災隱患。嚴禁私拉亂接電線,超負荷用電或使用大功率電器;
嚴格落實用電管理制度。照明用電應與動力、消防用電分開設置:按照有關標準要求全面評估用電安全風險,定期開展電氣安全檢測、維護,并出具報告。
加強明火作業管理
在展覽場地施工時,要制定并實施消防安全制度,配備臨時消防水源和消防設施設備,進場前應對作業人員進行消防安全培訓;
電鋸等木工機械應設置在室外,如必須設在室內,應加強防火工作。現場廢料等可燃物品要及時清理;
油漆、噴漆作業,應保持良好通風:油漆、稀釋劑等易燃危險物品,應儲存在安全地點電焊、氣焊作業應嚴格執行防火要求,采取防火措施;
展臺的擺放,不得遮擋消火栓或堵塞安全出口。
加強用火管控和人員培訓
嚴格控制生產生活用火、有效實施防火隔離;加強對消防安全管理人員、值班人員的消防安全培訓,提升其職業技能,做到持證上崗;
要注重對博物館內的工作人員開展培訓,提升消防安全意識、逃生自救技能和應急處置能力。
強化日常巡邏力度
博物館工作人員需每天進行巡邏檢查,確保消防器材安全可用;
同時加強對電氣設備運行狀態的巡邏檢查,保持良好通風散熱。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訓、消防檢查巡查、日常值班值守、用火用電管理易燃易爆危險品管理、防設施設備運行維護檢測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演練等制度,完善消防檔案臺賬,并實現集中管理和存儲。
博物館火情應急處理
迅速出動
當工作人員發現火情后,應第一時間出動利用滅火設備迅速滅火,同時切斷所有與火災相關的電源、氣源并撥打119火警電話。講明起火地點、部位及起火物、火勢大小、被困人員情況,同時派人接引消防車進入火災現場。
應急疏散的組織程序和措施
火災發生后,博物館工作人員應根據預案或總指揮的指令,堅持“先救人、后救火”的原則,及時組織人員疏散、逃生和營救,避免人員傷亡,保證消防通道暢通無阻。
現場保護
滅火工作結束后,應派專人對火災現場實施警戒保護,嚴禁在場人員進入現場,確保現場的原始狀態,并配合公安、消防調查人員做好事故現場的調查工作。
撲救初起火災的程序和搭施
消防值班人員、微型消防站人員接到報警后,應立即趕赴著火現場,根據預案或指令檢查是否已切斷現場電源火源和氣源,檢查是否放有易燃、易爆物品或利用滅火器、消防栓等器材進行撲救如火勢較大,應采取“先控制,后救火”的原則,根據現場情況及時采取冷卻、隔離等措施,防止火勢進一步蔓延,待消防人員趕到,配合完成滅火任務。
積極搶救保護館內火災現場
要采取“先保護重點藏品、后保護一般藏品”的原則,盡量減少館藏藏品和文物的損失;應對現場實行警戒,防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防止哄搶、偷盜。
內容來源:西安消防
(圖文來源于“哈爾濱消防”,侵刪)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場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安全,社會參與,人人盡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