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的好:“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之后,想必大家已經感受到盛夏的濕熱交織,今年的小暑是在7月7日,而入伏的時間則是在7月20日,在這期間,天氣溫度會越來越高,人也會感覺到特別的悶熱,此時稍微一動,大量的汗液就會流出來,這個時候汗液裹挾著陽氣浮越體外,徒留虛寒脾胃在濕濁中掙扎,我們一定要注意飲食的合理性。
很多人天氣一熱就會吃各種冷食,確實吃的時候那是真的舒服,但如果此時若貪一口冰飲,便似向爐火潑入寒水中,陽氣驟熄,秋冬病根暗伏,就容易不舒服,所以你現在有多舒服,冬季的時候,可能就會有多難受,因此,在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不能去貪涼,尤其是不能大量流汗的時候,一罐冰飲灌入肚中。
小暑到入伏這段期間,我們要注意什么?
這個時候,上蒸下煮會讓人特別的難受,而且氣溫飆升、濕度飽和,人體汗孔開泄,陽氣隨汗液大量外浮,中焦脾胃卻因濕阻陷入“虛寒狀態”。因為流汗比較多,還容易引發腿腳酸軟、心悸頭暈的一個情況。
此外,當脾胃受到濕氣所困的時候,就容易導致腹脹便溏、食欲萎靡、面色枯黃頻發,中醫就把這個稱為“暑濕困脾”。
大部分人這個時候,還喜歡貪食冷飲或久吹空調,卻不知道這樣會壓制本已浮越的陽氣,導致寒濕內聚。傳統醫學認為“此時傷陽,秋冬易發關節痛、咳喘”。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起來。
從小暑到入伏期間,每天吃一個它,護陽增免疫,順順利利過三伏天。這個它是誰呢?
它就是紅棗,其性甘溫,恰似為盛夏虛寒體質定制的“能量膠囊”。為啥在這個時候要吃上一點紅棗呢?首先,它可以起到護陽的一個作用,紅棗富含環磷酸腺苷,能增強心肌收縮力,緩解暑天心慌氣短;其溫性可中和冷食對脾陽的損傷,避免“越吃越虛”。
其次,還可以起到增免疫的作用:鐵+維生素C的黃金組合。每百克紅棗含2.1mg鐵與243mg維生素C,后者促進鐵吸收率提升3倍,專克“苦夏貧血”。
最后,它還可以起到一個抗疲勞的作用, 紅棗多糖可緩慢釋放能量,避免血糖驟升驟降。對比冰西瓜(升糖指數72),紅棗(GI值55)更利于維持體力。
相信很多的朋友,都聽過一句俗語,“日食三顆棗,百歲不顯老”,雖然看著是有些夸張的意思在里面,但是卻告訴了我們,吃紅棗的一個真正營養價值。所以不知道吃什么的朋友,一定不要忘記吃它。
如果覺得單吃紅棗太單調,這里推薦三種搭配方式:
第一種:紅棗加生姜
姜辣素擴張血管助排寒,棗護胃黏膜,合為“溫陽雙劍”,特別適合那些那些空調房里久坐的人。
做法:紅棗搭配著生姜,直接泡水,就可以喝了,非常的簡單,而且也能起到補充水分的作用。
第二種:紅棗加百合
百合清心除煩,棗養血安神,共解“暑熱心煩失眠”,如果你經常喜歡熬夜,而且還容易上火的話,不妨試試這么吃。
做法:把百合清洗干凈,泡發一點銀耳,然后把它搭配著紅棗,熬煮成湯就可以直接吃了。
第三種:紅棗+薏米
薏米利濕不傷陰,棗補氣防滲利過度,專克“濕重腹脹”,如果臉上經常出油的話,可以試試這個搭配。
做法:準備一點大米,然后再來上一點薏米,這個需要提前浸泡,然后注入適量的清水熬煮,放入準備好的紅棗,熟透之后,就可以吃了。
小暑到入伏,在這期間,我們的飲食需遵循 “清熱不傷陽,祛濕兼健脾” 的原則。在這個時候,可以選擇吃點紅棗,它以甘溫固守浮陽,以緩釋之力穩心神,在濕熱滔天中,能夠為身心筑起一座不傾的燈塔,所以大家可別不懂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