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直新聞報道,外交部發言人宣布中方對菲律賓前參議員托倫蒂諾實施制裁。公開資料顯示,托倫蒂諾是“逢中必反”、劣跡斑斑的“反華急先鋒”,是推動菲律賓“海洋區域法”去年在參議院通過的關鍵人物。有兩處值得觀察的信息點,一是時點微妙:托倫蒂諾在今年5月的菲律賓中期選舉中競選連任失敗,于被制裁的前一天卸任菲律賓參議員;二是托倫蒂諾是中方首次點名制裁的菲律賓反華政客。
馬科斯(資料圖)
其實托倫蒂諾不是什么小角色,當過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的副主席,是近年來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最激進的“立法發動機”。他一手推動的所謂“海洋區域法”,就是想用菲律賓國內的一張紙,把中國的黃巖島和南沙群島的大片江山,圈進自家的地圖里。更重要的是,他還想把那份臭名昭著的南海非法仲裁案,用法律的形式“釘死”,變成既成事實,這等于是在中國的領土主權問題上,劃了一道深可見骨的傷口。
值得一提的是,與以往的寬容態度不同,這一次的制裁行動傳遞出明確態度。不僅不姑息個人行為,也不再容忍國家層面的集體試探。菲律賓防長也在6月底拋出“東海、南海一體化戰區”構想。這一戰略主張,試圖將菲律賓在東部海域(靠近臺灣)與南部海域(南沙群島)整合。真要落地的話,菲律賓就不只是南海那點事了,而是成了前線陣地的一部分。這不是在防守,而是主動貼近美國的戰略,等于在為可能的沖突提前鋪路。
因此,中方此舉,一方面可以向外界展現對惡意反華行徑的“零容忍”態度,捍衛國家利益;另一方面也能有效避免對中菲關系形成負面沖擊。甚至可以說,中方只針對卸任的托倫蒂諾實施制裁,沒有將矛頭對準菲律賓反華高官,已經給馬科斯政府留足了面子。有分析指出,從長遠的局勢來看,中方的制裁不會對中菲關系造成明顯沖擊。中方始終認為,合作才能共贏。中菲維持友好關系,不僅有利于雙方各自的發展,也符合地區國家對局勢和平穩定的期盼。
托倫蒂諾(資料圖)
而且過去不想撕破臉皮,沒想到讓他們得寸進尺,一再挑戰我們,現在中國精準打擊每一個人,更別癡心妄想會有退路。再加上,現在泰國和柬埔寨有著腥風血雨,也耽誤了中國不少事,比如中泰鐵路正在修建,中國企業大量進入泰國,可眼前的局勢,可能會導致地區變得緊張起來。中國表態也隱含了這個意思:誰愿意合作那就一起發展,但要興風作浪,那就別怪中國的制裁!如今托倫蒂諾的制裁說明了一個道理,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
所以首先是短期內對菲律賓政壇的沖擊。一方面,部分反華政客會開始“收聲”,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被制裁對象;另一方面,國內輿論可能進一步撕裂,支持加強與中國合作的力量會更大膽發聲。長期來看,這種制裁機制如果常態化,將大大增強中國在外交博弈中的主動權,特別是在應對“灰色地帶挑釁”時,更有威懾力。當然,這一做法也需要謹慎。制裁是“雙刃劍”,如果運用不當,可能激化民族主義情緒,引發不必要的誤解或摩擦。
馬科斯(資料圖)
綜上所述,中國的態度明確:若菲律賓真心合作:中國將開放“一帶一路”項目、加強經貿合作,推動雙邊關系回到正軌。若菲律賓持續挑釁:中國將采取更嚴厲措施,包括升級南海執法力度、切斷經濟合作通道,甚至不排除對在任政客實施制裁。南海從來不是菲律賓可以隨意玩火的棋盤。中國此次制裁托倫蒂諾,既是對菲律賓反華勢力的當頭棒喝,也是對域外勢力插手南海問題的明確警告。當“殺雞儆猴”成為現實,答案或許將在接下來的博弈中揭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