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7月,工農革命軍第七軍根據上級指示精神,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三十一師,共一百二十余人,分編為四個大隊。
吳先籌這時參加了紅軍隊伍,擔任第三大隊的黨代表。這一時期,吳煥先為紫云區委書記,負責恢復和開辟箭場河地區的工作。
黃麻起義后留在天臺山養傷的吳先恩等人,都回到了箭場河。吳煥先一見到這個少年時代的伙伴,就直言不諱地說:"先恩,你先別哭!我告訴你個十分痛心的事,你家里……"
"七哥,我都知道了。咱們兩家都遭到方曉亭的血洗,……"吳先恩傷心地抹著眼淚。但他馬上又拍著胸脯回答,
"你說過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只要不死,就要干革命!七哥,你叫我干什么,就說吧!
吳煥先出于發展壯大革命武裝力量的追切心愿,決定原吳先恩和吳先定兩人"下趟江南",完成兩大任務,
一是想能在外地購買一批步槍子彈,盡快把紅軍隊伍裝備起來:二是聯絡蔡蔡申熙同志。
他說,我們這兩年也拉起了隊伍,有了百十條槍,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還必須聯絡上幾個帶兵的行家,能夠領兵打仗的指揮家!
他聽說蔡申熙是黃埔一期學生、在北伐戰爭中當過團長,當時正在湖北新陽、江西德安一帶組織紅軍隊伍,最好能夠找到這個軍旅名將,請他來大別山帶領隊伍,指揮打仗。
吳煥先認為,革命要想發達興旺,就得有上幾員"黃埔"出身的戰將!"下江南的盤費,我還籌備到一些銀元,你們帶著上路就是……"吳煥先當面吩咐說。
吳先恩笑了笑說:"前次你給送去的五十塊大洋,我們沒有花完,也當作盤纏就是。"
隨后才說敵人占領了七里坪以后,把鄭位三家的中藥鋪都給燒了,他們在山里沒吃沒穿的,也沒錢買藥,實在難熬哩!
說起這事,吳先恩不由一笑;"嘿嘿,都多虧了你這個'陰陽先生',赤手空拳打了個土豪,幫了我們傷員的大忙!"
"哈哈,這也是沒得辦法的辦法,胡球逞能咧!"吳煥先也不由笑了起來。箭場河一帶的革命形勢,逐漸又好轉起來,局勢穩定多了,
外出逃難的好幾千群眾,相繼又返回家園。不久,吳煥先的母親、二嫂和小榮榮,也從宣化店趕回家來。
直到這時,吳煥先才聽說他的四弟吳書先從方曉亭手里掙脫以后,就跟上他的大伯父吳維干,一起"下了江南",遠走高飛啦!
當地人也有個"下江南"的傳統習慣,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候,就象山東人"闖關東"一樣,到長江以南去逃條活命,另謀生路。
吳維干因為資助吳煥先創辦"紅學",落下個聚眾起反的罪名,被方曉亭逼得無法生存,而不得不"下江南"逃條活命,
誰知他的一把老骨頭,后來也扔在千里之外,因病而死。吳書先當時也是無路可走,跟著大伯父走上一條人生的漫漫長路……
母親回得家來,因為無處棲身,就把竹林巷的店鋪修整了一番,暫且居住了下來。
二嫂么,自從二哥吳奉先遭受槍殺以后,就成了個半瘋子,犯起病來又哭又笑的,還得母親操心照料。
經受過兩次大的流離轉徒,母親似乎也嘗夠了酸甜苦辣,歷盡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相見時沒有抽泣抹淚,也沒有嘆息哀號。
但她最為擔憂的還是那個迫使她難以安生的方曉亭!至于別的什么因果關系,似乎也了解的不多,向來也不大過問。
她就死記著方曉亭這個看得見聽得著的仇敵!"安兒,紅軍隊伍轉了回來,方曉亭還沒有捉得么?"母親不無牽腸肚地問道。
說到方曉亭,這個殺人不眨眼的"清鄉團"頭子,莫不叫人咬牙切齒。
為了除掉這個禍害,紅軍第三大隊黨代表吳先籌,奉命帶了二三十個戰士,星夜潛入方曉亭的老家鄭邊村,準備捉拿他。誰知他們一到箭場河,就撲了個空,方曉亭已聞風而逃。
事后查明,原來是吳先籌的四叔父吳維鑒,看見吳先籌夜里領著一伙人跑回家來,暗中給方曉亭告了密,讓這個壞家伙逃之夭夭。
一氣之下,吳先籌將他的四叔父吳維鑒捉拿起來,當即予以處決。這種大義滅親的行為,也為當地群眾所敬佩,無不拍手稱快。
"娘,你就放心好了。方曉亭跑了今天,跑不了明天,早晚要被紅軍捉拿歸案,問以死罪!"吳煥先安慰他的母親。
"這就好、好、好!"母親忙不迭地應道,"把這個兇神惡煞,捉住后千刀萬剮,娘死了也閉得上眼睛,……"
吳煥先笑了笑說:"娘,革命勝利的大喜日子,還在后頭咧! 將來有你享的清福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