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靖宇在整頓了磐石游擊隊、改組了中共磐石中心縣委之后,與李紅光一起帶部分游擊隊員,離開磐石去海龍巡視,將海龍義勇軍正式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七軍海龍游擊隊,王仁齋任隊長兼政委,
海龍游擊隊活動在通化、柳河、金川、臨江邊界,系龍崗山區,楊靖宇親自察看了龍崗山區地勢、認為它是抗日武裝部隊扎根的游擊區。
囑咐王仁齋要堅持龍岡山區的抗日游擊戰爭,發展抗日游擊區一定要緊緊地依靠群眾,開辟抗日游擊根據地。這樣,游擊隊才能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1933 年 1 月 13日,楊靖宇以省委代表的身份主持召開了海龍縣委第二次擴大會議,改組了縣委,
在楊靖宇巡視海龍期間,由于南滿紅軍游擊隊的領導人孟杰民、初向臣、王兆蘭等都是學生出身,對殘酷的階級斗爭認識不足,缺乏實際斗爭經驗,
結果使紅軍游擊隊在10天內連續遭受兩次重大損失,先是1月1日,游擊隊總隊長孟杰民在吉昌鎮長路膊屯被伊通大地主張博卿暗害,
接著,在1月11日,游擊隊又在磐東派子受到呼蘭鎮高希甲反動地主武裝的襲擊,政委初向臣和維任總隊長王兆蘭等當場犧牲,
針對這一重大變故,磐石中心縣委決定,提拔原第一大隊長袁得勝任總隊長,縣委宣傳部長紀儒林暫時代理政治委員。
這時,周圍的敵人,都在大肆叫嚷要向游擊隊發動新的進攻。紅軍游擊隊內部也開始產生動搖情緒,有的
主張把隊伍分散,有的主張"插槍"(即把槍埋起來)不干,160人的隊伍一下子減少到不足100人。
在這緊急關頭,團省委巡視員劉過風來磐石巡視團的工作,堅決反對"插槍"不干或將隊伍分散的主張,與各種錯誤觀念作了不調和的斗爭,初步穩住了局面。
1933年1月25日,滿洲省委針對南滿游擊隊兩次被襲事件。向磐石中心縣委發出指示信,要求楊靖宇"應以大部分的時間留磐石工作,以一部分時間指導海龍工作,目前不應回省委。"
據此,楊靖宇在參加完海龍縣委第二次擴大會議后趕回磐石,立即召開了磐石中心縣委和南滿游擊隊特支擴大會議。
會上,楊靖宇、劉過風傳達了滿洲省委于1月7日寫給磐石中心縣委和游擊隊的指示信精神。
《指示信》首先肯定了楊靖宇到磐石后成立了紅軍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以來的成績,
指出了磐石黨組織在獨立領導民族游擊隊發展、革命戰爭、游擊隊代警群眾斗爭、對胡匪的策略等中心問題的策略上存在的嚴重問題,
強調了今后黨組織和游擊隊應為糾正這些錯誤,創造南滿新蘇區與紅軍面斗爭.
"從南滿長期的激烈的反日民族革命戰爭中繼續發展與深入下去,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它的勝利與發展將會猛烈地燃燒起南滿以至全滿洲蘇維埃運動的烈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