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根據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飲用天然礦泉水》(GB 8537-2018)標準,游離二氧化碳濃度高于250mg/L的飲用礦泉水被界定為碳酸型礦泉水。說到碳酸型,很多人就會想到碳酸飲料。那么碳酸型礦泉水和碳酸飲料的區別是什么呢?
碳酸型礦泉水的概念
自然界的水可能因巖漿冷凝、礦物變質、有機物氧化分解以及碳酸鹽礦物的溶濾分解等過程而天然含有二氧化碳。
《飲用天然礦泉水》(GB8537)中,將因水源自身含有游離二氧化碳而起泡的礦泉水稱為含氣天然礦泉水,將充入食品添加劑二氧化碳而起泡的礦泉水稱為充氣天然礦泉水,將去除部分或完全去除了二氧化碳的礦泉水稱之為無氣或脫氣天然礦泉水。
根據GB8537中的界限指標,當礦泉水中的游離二氧化碳含量達到250mg/L時,被稱為碳酸型礦泉水。目前我國已開發飲用碳酸礦泉水的水源點,共有30幾處,占全國飲用礦泉水點總數的12%,其中就有“世界三大冷礦泉”之一的五大連池礦泉。
碳酸礦泉水中氣體的來源
根據以上碳酸礦泉水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碳酸型礦泉水中的氣體主要有兩種來源,一種來自大自然,水源本身就是含氣礦泉水,另一種則需要借助人工手段。
天然碳酸型礦泉水
這類水之所以“含氣”,要歸功于地理因素,往往是因為地下巖氣和天然水長期相互作用,使一部分二氧化碳溶入水中。
人工碳酸型礦泉水
人工含氣礦泉水往往依靠灌裝時進行加壓來制作。
混合型碳酸型礦泉水
除了完全天然形成的碳酸型礦泉水和完全人工加壓的碳酸型礦泉水,還有一種碳酸型礦泉水是在天然碳酸型礦泉水的基礎上人工加壓的。在取水的時候將礦泉水和二氧化碳分別收集,將礦泉水凈化處理后,把從水源地采集的二氧化碳注入其中。當然,用這種工藝制作出的含氣礦泉水,其碳酸含量與天然泉眼中的泉水是一致的。市面上大部分碳酸型礦泉水都是這樣制作的,比如巴黎水。
碳酸型礦泉水的好處
改善食欲、促進消化
對于消化不良或胃口不佳的人來說,適量飲用碳酸水可能有助于改善食欲。同時,碳酸型礦泉水中的氣泡能夠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刺激胃腸道蠕動,有助于食物的消化,改善便秘。但腹脹或吞氣癥患者不宜飲用碳酸型礦泉水,否則反倒可能造成消化不良。
緩解疲勞、促進血液循環
人體的肺泡組織中,血紅素結合氧的能力與體內二氧化碳濃度成反比,因此二氧化碳具有調節血紅素結合和釋放氧氣的生理作用。碳酸型礦泉水中的二氧化碳能夠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使人感到精神振奮,有助于緩解疲勞。碳酸型礦泉水中的碳酸還可以中和人體運動產生的乳酸,與其結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出體外,這就達到緩解肌肉酸痛消除疲勞的目的。
降低膽固醇
根據歐洲馬德里醫院為期4個月的人體試驗,并抽取血漿測試表明,多喝碳酸型礦泉水可以降低不良的膽固醇(LDL),提高好的膽固醇。并且,長期飲用碳酸型礦泉水還可以抵抗心血管疾病(CVD)的發作。
補充礦物質
碳酸型礦泉水的本質是礦泉水,因此其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鈣、鎂等,適量飲用有助于補充身體所需的礦物質,對骨骼健康有一定益處。
泡澡
碳酸泉是溫泉的一種,當泉水中含二氧化碳超過1g/L時,就可作為浴療溫泉使用。由于二氧化碳是脂溶性氣體,因此在浴療過程中二氧化碳除了經呼吸道吸入人體,還會通過皮膚滲透進入人體,加上泉水溫度的作用,可刺激人的呼吸頻率加深、加快,從而促進心血管系統循環。
碳酸型礦泉水與碳酸飲料與蘇打水
很多人會將碳酸型礦泉水和碳酸飲料弄混,其實它們很好區分:
- 碳酸型礦泉水的本質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不含有其他添加劑。
- 碳酸飲料是一種在液體飲料中充入二氧化碳做成的飲料,主要成分包括糖、防腐劑、色素、香精等。
雖然兩者都含有二氧化碳,但是有本質上的差距。從成分上來看,碳酸飲料不適宜大量飲用,如果想要追求二氧化碳在口中帶來的刺激感,可以飲用天然無糖的碳酸型礦泉水。
碳酸型礦泉水和蘇打水的區別則是在水中的成分上:
- 蘇打水是含有碳酸氫鈉的水溶液,其中天然蘇打水不含有添加劑,而人工蘇打水和碳酸飲料一樣都是飲料,成分包括甜味劑和香料。
所以這三種飲品是完全不一樣的。
關于碳酸型礦泉水的疑慮
由于部分消費者無法區分碳酸型礦泉水和碳酸飲料,因此也有人認為碳酸型礦泉水會侵蝕牙齒、加重胃食管反流病的癥狀等等。針對以上疑慮,有相關研究做出解答:
- 喝碳酸型礦泉水時,二氧化碳大部分以氣體形式逸散(比如打嗝)只有小部分能與口腔和上消化道(食管和胃)產生黏膜反應,很難到達十二指腸及其以下的部位,目前尚無充分證據證明碳酸型礦泉水和碳酸飲料會加重胃食管反流癥狀
- 碳酸飲料對牙齒的侵蝕效應,不是因為二氧化碳形成的碳酸,而是加入飲料中的糖類成分導致的。因此碳酸型礦泉水不會對牙齒造成影響,如果實在是有這方面的顧慮,可以在飲用后適當漱口。
拿聲結語:讀完本篇文章,相信大家已經能區分碳酸型礦泉水和碳酸飲料的區別了。為了大家的身體健康,在保證碳酸刺激口感的情況下,還是盡量選擇飲用無糖的碳酸型礦泉水吧。關注拿聲國際,了解更多水知識。
參考文獻:
[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飲用天然礦泉水》(GB 8537-2018)
[2] 李占敏.我國飲用碳酸礦泉水中二氧化碳成因淺析[J].勘察科學技術, 1991(1):3.DOI:CNKI:SUN:KCKX.0.1991-01-011.
[3] 方雪君,董淑蕓.五大連池重碳酸礦泉水對胃功能的影響[J].黑龍江醫藥, 2005, 18(5):1.DOI:CNKI:SUN:HJYY.0.2005-05-040.
[4] 曉溪.如何識別真假礦泉水[J].纖維標準與檢驗, 1994.DOI:CNKI:SUN:ZHXJ.0.1994-08-01nashengguo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