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崗,要建機場了。
過去幾個月,鶴崗新建蘿北機場的計劃快速推進。根據最新消息,該設計已經獲批,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即將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根據批復文件,新機場命名為鶴崗蘿北機場,位于蘿北區,距離市中心約21千米,定性為支線機場,飛行區等級4C,設計年旅客吞吐量45萬人次、貨郵1600噸、年起降5360架次,總體來看是個小機場。
但是,不管大小,鶴崗建機場本身就讓人驚嘆。
當下,蘇州這個位居經濟最活躍、人員流動最密集的長三角,GDP在近幾十年也持續飆漲,排名一度高居全國第5的城市,盼了40年都沒有盼來一座機場。
一座以“全方位收縮”聞名全國的小城,憑什么在大基建放緩的時代新建機場?
1
盡管今天的鶴崗被打上了收縮、衰退和“躺平”的標簽,但它曾經的輝煌,超出想象。
和工業化早期發展的大多數城市一樣,鶴崗因煤而生,地下探明煤炭儲量高達40億噸,保有量26.5億噸。
這塊土地在20世紀之前幾乎無人踏足,直到1914年,一個名叫曹鳳陽的獵戶在石頭河西岸發現了露頭煤。隨后短短10余年,在煤礦鍬鏟撞擊和機械轟鳴聲中,醫院、學校、鐵路相繼出現,一座新城拔地而起。
抗戰結束后的1946年,著名的長春電影制片廠前身,也是中國第一個電影制片廠——東北電影制片廠正是在鶴崗成立。文化事業的繁榮無疑印證著當時城市的活力與底蘊。
鶴崗輝煌的頂點則是在改革開放初期。
1978年,鶴崗礦務局的煤產量突破了1000萬噸大關,躋身全國十大煤礦之列。到1985年,其煤產量更是達到了1543萬噸,位列全國第四位,為國家貢獻了5億多噸煤炭。依托煤炭產業,鶴崗也一度構建起完備的工業體系,鋼鐵、電力、化工等配套產業蓬勃發展。
然而,興也煤炭,衰也煤炭。
產業結構單一,過度依賴煤炭,使得在90年代到世紀初的東北工業衰退中,鶴崗首當其沖。從那時起,經濟和財政形勢嚴峻,成為了鶴崗相關報道的常見字眼。
2010年之后能源行業形勢變化,給鶴崗帶來了第二波沖擊。
首先是國家對煤礦安全生產日益重視,導致了“落后產能”的清退。2014年開始,政府要求私人煤礦繳納3000萬安全生產保證金,直接導致大批煤礦關門,產量下降。
更嚴峻的問題來源于國家在宏觀層面的能源轉型。2012年10月,國務院發表《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提出要深化能源體制改革,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煤炭價格應聲下跌,之后幾年一度腰斬。
盡管近幾年煤價回升,已經超過了2012年之前的水平,但是鶴崗卻錯過了2018年之前地方經濟發展高潮,不可避免地淪落為“收縮型城市”。
人口數據的變化最直觀地展現著這座城市的困局。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鶴崗常住人口109.9萬,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下降到105.9萬人,10年減少4萬人。之后人口流失加快,到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時,只剩下89.13萬人,10年減少16.74萬人。
更嚴峻的是新生血液的減少,鶴崗普通中學數量由2005年的80所,減少到2020年的50所,在校生由5.15萬人減少到3.49萬人;小學數量由2005年的170所減少到2020年的36所,在校生由6.94萬人減少到3.02萬人。
財政是鶴崗衰退的第二個指標。
按全口徑財政收入/支出計算,鶴崗市2001年財政缺口僅為1.8億元,到2020年,缺口攀升至118億元。
其中,2012年是一個明顯的轉折點,在此之前,鶴崗的財政缺口還能保持在20億以內,但在之后一路狂奔,到2020年已經達到118.9億元,并且收入支出率只有25%不到。
2021年,鶴崗成為全國首個財政重整地級市,取消了所有政府基層工作人員招聘。
當然,鶴崗最為人所知的還是房價。
2019年,一名舟山海員在貼吧“流浪吧”直播自己千里迢迢北上鶴崗、用幾萬塊買下一套房子的經歷,隨后,一篇名為《流浪到鶴崗,五萬買套房》的文章在網絡上流傳。
“鶴崗房子白菜價”的說法不脛而走,也成為許多人認識鶴崗的起點。
根據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公布的調查數據,2019年,鶴崗以均價2177元/平方米的價格,在納入統計的341個城市中排名倒數第一。
文章爆火后,一度有大批年輕人前往鶴崗買房“隱居”。然而很快,烏托邦也幻滅了,年輕人紛紛逃回大城市。
到2025年6月,鶴崗房價為1984元/平方米,依然穩居全國倒數第一。
在這種情況下,鶴崗建機場的理由很簡單——自救。
2
鶴崗現在已經開啟了產業轉型,而機場則是其中關鍵一步。
對于未來規劃,鶴崗正在用兩條腿走路——一邊是進一步挖掘煤炭產業發展空間,一邊是追求產業轉型。
雖然鶴崗在2011年就入選了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名單,但嚴格來說當地煤礦還說不上枯竭,以當地政府的說法是“還能支撐50年的均衡生產”。因此,鶴崗的轉型模式并不是完全摒棄煤炭產業,而是在此基礎上尋求創新和升級。
主要舉措包括叫停行業粗放發展,做煤炭精細化開發;加大對不太豐厚的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延伸煤炭產業鏈和利用效能。
2012年之后,鶴崗市大力推動煤礦提能改造和智能化建設,關閉地方煤礦47處,推動其他煤礦升級改造,并延伸“煤制肥”“煤制氣”“煤轉電”等產業鏈條,推動“煤頭工尾”產業精深發展。
而在資源型城市轉型方面,根據歷史經驗,路徑無非3條:
一、產業多元化
將城市經濟從單一或少數主導部門轉變為制造業、高科技和現代服務業的綜合體,以實現多元化。
二、高新產業替換
采用全新的產業鏈來取代現有的城市工業部門,比如用高科技產業取代傳統產業,或者用高附加值產業取代低附加值產業。
三、可控收縮
不追求經濟快速增長,通過一定程度的可控收縮,專注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優化基礎設施和住房條件等方面,實現城市發展。
而鶴崗在已經來不及可控收縮的情況下,選擇在產業多元化和高新產業替換方面雙管齊下。
比如在產業多元化方面,鶴崗這座邊境小城本身擁有大河、高山、平原、濕地、深林、冰雪等多種地理景觀,還兼具中俄邊界的異域文化元素,借著近幾年“網紅化”的東風,把生態旅游搞得紅紅火火。
通過爭取全國首批“避暑旅游目的地”,組織森林半程馬拉松賽事,舉辦中俄界江文化旅游節,推廣“人間煙火色·鶴崗真不錯”短視頻話題等手段,鶴崗著實吸引了不少關注,2024年接待游客609萬人次,旅游收入達48億元,一定程度緩和了地方發展壓力。
目前鶴崗只有幾條公路和250km/h高鐵連接周邊城市,作為遠離國內主要客源地的邊境城市,要進一步發展旅游業,修建機場,提升區域交通便利性和通達性非常重要。
更值得關注的是鶴崗石墨產業替代煤炭的可能。
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石墨在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氫燃料電池電極組件、石墨烯超級電容等環節均扮演關鍵角色,深度嵌入新能源汽車、儲能系統、清潔能源等核心領域。
可以說,在新能源時代,石墨的重要性不亞于稀土。實際上在本輪中美貿易博弈中,美國對華依賴超過80%的石墨,和稀土一樣是雙方管制和談判的核心對象。
而鶴崗恰恰擁有全國,甚至是全世界最優質的石墨資源。
鶴崗的石墨儲量大,已探明石墨礦儲量17.31億噸,礦物量超過1億噸,為目前所知的世界最大天然石墨礦。
不僅如此,鶴崗的石墨品位也高,礦體平均品位10.2%,入選品位可到16%至18%,為國內獨有;同時還易采選,礦體最長1800米,最厚250米,深600余米,適宜露天規模開采,并且用物理方法能一次性直接生產出含碳量95%-98%的石墨精粉,國內罕見。
如果能對當地石墨資源加以充分利用,這座東北邊城不僅可以暢想產業涅槃,重塑自身經濟版圖,甚至可以直接在國家新能源戰略中占據關鍵一席,成為支撐中國新能源產業走向世界的資源戰略高地。
因此,自2019年起,鶴崗和央企五礦集團展開戰略合作,加快開采加工石墨資源,努力打造石墨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高地。作為央地合作的模范樣本,五礦為鶴崗帶去了產業發展理念與模式。
五礦引入前沿的“5G+工業互聯網+應用”理念,全力打造年產600萬噸的綠色智能低碳礦山。如今,這里已實現智能爆破、無人礦卡運輸,生產流程朝著少人、無人化大步邁進,數字化管理與智能化管控全面落地。
雙方合作次年,鶴崗市石墨產業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即由7%一躍提升至17.2%。
經過多年耕耘,石墨產業已成為僅次于涉煤產業的第二大產業,2023年產值突破53億元。根據早前規劃,鶴崗的目標是到2030年建成千億級中國石墨城。
恰好,鶴崗的石墨資源富集地,就位于新機場所在蘿北縣。
新機場建成后,有望為鶴崗石墨產業構建起空中動脈,吸引國內外頂尖人才、科研機構與資本加速匯聚,助力蘿北打造集開采、研發、深加工于一體的世界級石墨產業集群。
與此同時,高附加值的球形石墨、石墨烯等產品,可通過航空運輸快速抵達全球市場,大幅縮短交付周期、降低物流損耗,讓 “地下黑金” 通過 “空中絲路”,真正轉化為鶴崗經濟騰飛的強勁動能。
下一個五年:“十五五”是逆襲的最好時機。
在中國近300個資源型城市的發展賽道上,正上演著一場無聲的 “逆襲競賽”。傳統資源型城市面臨“礦竭城衰”的困局,但歷史的時針指向 “十五五”,一切正在改寫 —— 國家 “雙碳” 戰略催生萬億級市場,區域協調發展釋放要素流動新紅利,這是資源型城市打破 “宿命論”、實現 “逆天改命” 的最佳窗口期。
抓住窗口期,方能換道超車。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當前,全球經濟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經濟進入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產業升級迫在眉睫。倘若規劃失誤導致的不是慢一步,而是差一個時代。
在區域規劃方面,前瞻產業研究院至今已服務過2200+地方政府,能夠精準把握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發展需求,為地方政府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戰略。從產業布局優化到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從人才引進策略到生態環境保護方案,助力各地區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與綜合實力提升。
前瞻產業研究院希望通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與挖掘,為客戶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規劃建議,助力各界在十四五規劃的收官階段達成預期目標,并為十五五規劃的科學編制奠定堅實基礎,推動各地區、各行業在新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